《牟司馬相圖》 禹之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牟司馬相圖》 禹之鼎 《牟司馬相圖》作於康熙四十四年(1705),畫面主人公姿態放鬆,隨意靠坐在古塌之上,似有醉意。古塌之上寶劍書籍言明主人公的喜好,不經意間,畫家將主人公俠骨嵯峨而功名盛知的風流像生動地表現出來。
畫家禹之鼎生平
禹之鼎(1647-1716))清代畫家。字尚吉,一字尚基,一作尚稽,號慎齋,江蘇揚州人。康熙二十二年(1681)任鴻臚寺序班,以畫供奉內庭。
禹之鼎"初師藍瑛,出入宋元諸家",轉益各師,精於臨摹,功底紮實;善畫人物、仕女、山水、花鳥,尤精肖像。其寫真多作白描,偶有設色,皆能曲盡其妙,所繪人物形神兼備,「一時名人小像皆出其手」(清·秦祖永《桐陰論畫》)。
在其探索人物畫的過程中,承沿中國傳統人物畫的古雅之風和淡然之格,在當時的繪畫環境中形成和保持了自己的風格和特色,在當時推為第一。 [1]
《牟司馬相圖》賞析
《牟司馬相圖》人物面容刻畫細緻,用線勾出五官輪廓,微以淡墨渲染,然後以粉彩敷之,富有立體感,神情生動,鬍鬚逼真, 衣飾點明身份,衣紋用蘭葉描而略有變化,線條流暢自然。畫面上方,一老松虯枝橫過屏風,似與主人公一起傾聽樂女的琴音。
傳世作品
《騎牛南還圖》
《放鷴圖》
《王原祁藝菊圖》
收藏
《牟司馬相圖》絹本水墨設色,縱101cm×橫45.7cm,中國美術館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