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虞美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玉壶冰》)
前往: 導覽搜尋

虞美人詞牌名亦為變體詩。亦稱《玉壺冰》、《憶柳曲》、《虞美人令》、《一江春水》。

雙調五十六字[1],前後闋各兩仄韻、兩平韻,平仄換韻, 每句不同韻,方式是「甲乙丙丁」。

詞牌沿革

此調為唐代教坊曲,始詞見於敦煌曲子詞,前後段結句為七三句式,與五代顧復六首相同。《詞譜》列七體,當以李煜此體為宋人通用者。《碧雞漫志》云:「《虞美人》舊曲三,其一屬中呂調,其一屬中呂宮,近世又轉入黃鐘宮。」元高拭詞注「南呂調」。《樂府雅詞》名「虞美人令」。周紫芝詞有「只恐怕寒,難近玉壺冰」句,名「玉壺冰」。張炎詞賦柳兒,因名「憶柳曲」。王行詞取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句,名「一江春」。

關於「虞美人」名稱的來源,有多種可能。虞美人,秦末人,即虞姬。項羽之姬妾,常隨侍軍中。漢兵圍項羽於垓下,羽夜起飲帳中,悲歌慷慨;虞姬以歌和之。又草名,別稱麗春花、錦被花,花有紅、紫、白等色;傳說此花聞《虞美人》曲便花枝舞動。王灼《碧雞漫志》卷四:「《虞美人》,《脞說》稱起於項籍『虞兮』之歌。予謂後世以此命名可也,曲起於唐時,非也。曾子宣夫人魏氏作《虞美人草行》有云:『三軍散盡旌旗倒,玉帳佳人坐中老。香魂夜作劍光飛,青血化為原上草。芳菲寂寞寄寒枝,舊曲聞來似斂眉。』又云:『當時遺事久成空,慷慨尊前為起舞。……然舊曲三,其一屬中呂調,其一中呂宮,近世轉入黃鐘宮。」

此調以七字句和五字句為主,配以一個九字句為結,凡四換韻,仄韻平韻相間,每句用韻,因而音節明快響亮,氣勢奔放,以悲歌慷慨為基本特色。黃大輿《賦虞美人草》云:「世間離恨何時了。不為英雄少。楚歌聲起霸圖休。玉帳佳人血淚、滿東流。葛荒葵老蕪城暮。玉貌知何處。至今芳草解婆娑。只有當時魂魄、未消磨。」辛棄疾對此題材亦賦云:「當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風好。拔山力盡忽悲歌。飲罷虞兮從此、奈君何。人間不識精誠苦。貪看青青舞。驀然斂袂卻亭亭。怕是曲中猶帶、楚歌聲。」蘇軾用以為友人贈別亦流露悲慨之情:「波聲拍枕長淮曉。隙月窺人小。無情汴水自東流。只載一船離恨、向西州。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於淚。誰教風鑒在塵埃。醞造一場煩惱、送人來。」蔣捷抒寫整個一生的感慨:「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雨滴、到天明。」五代與宋代詞人亦多有以此調抒寫兒女之情者,如北宋何桌詞:「分香帕子揉藍膩。欲去殷勤惠。重來直待牡丹時。只恐花知知後、故開遲。別來看盡閒桃李。日目闌干倚。催花無計問東鳳。夢作一雙蝴蝶、繞芳叢。」此調適用之題材較廣,但仍以抒情為主。

詞牌格式

註:平表示平聲,仄表示仄聲,仄表示本仄可平,平表示本平可仄,粗體表示韻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詞

曲闌深處重相見,勻淚偎人顫。淒涼別後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過,山枕檀痕涴。憶來何事最銷魂,第一折技花樣畫羅裙[2]

視頻

虞美人 相關視頻

虞美人讀詩版

參考文獻

  1. 《虞美人》經典句子(2) ,學優高考網,2016-1-17
  2. 虞美人·曲闌深處重相見,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