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給亡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給亡婦》是朱自清寫的一篇散文。

原文

   謙,日子真快,一眨眼你已經死了三個年頭了。這三年裡世事不知變化了多少回,但你未必注意這些個,我知道。你第一惦記的是你幾個孩子,第二便輪着我。孩子和我平分你的世界,你在日如此;你死後若還有知,想來還如此的。告訴你,我夏天回家來着,邁兒長得結實極了,比我高一頭,閏兒,父親說是最乖,可是沒有先前胖了。采芷和轉子都好。五兒全家誇她長得好看;卻在腿上生了濕瘡,整天坐在竹床上不能下來,看了怪可憐的。六兒,我怎麼說好,你明白,你臨終時也和母親談過,這孩子是只可以養着玩兒的,他左挨右挨,去年春天,到底沒有挨過去。這孩子生了幾個月,你的肺病就重起來了。我勸你少親近他,只監督着老媽子照管就行。你總是忍不住,一會兒提,一會兒抱的。可是你病中為他操的那一分兒心也夠瞧的。那一個夏天他病的時候多,你成天兒忙着,湯呀,藥呀,冷呀,暖呀,連覺也沒有好好兒睡過。哪裡有一分一毫想着你自己。瞧着他硬朗點兒你就樂,乾枯的笑容在黃蠟般的臉上,我只有暗中嘆氣而已。

從來想不到做母親的要像你這樣。從邁兒起,你總是自己餵乳,一連四個都這樣。你起初不知道按鐘點兒喂,後來知道了,卻又弄不慣;孩子們每夜裡幾次將你哭醒了,特別是悶熱的夏季。我瞧你的覺老沒睡足。白天裡還得做菜,照料孩子,很少得空兒。你的身子本來壞,四個孩子就累你七八年。到了第五個,你自己實在不成了,又沒乳,只好自己餵奶粉,另雇老媽子專管她。但孩子跟老媽子睡,你就沒有放過心;夜裡一聽見哭,就豎起耳朵,工夫一大就得過去看。十六年初,和你到北京來,將邁兒轉子留在家裡;三年多還不能去接他們,可真把你惦記苦了。你並不常提,我卻明白。你後來說,你的病就是惦記出來的;那個自然也有分兒,不過大半還是養育孩子累的。你的短短的十二年結婚生活,有十一年耗費在孩子們身上;而你一點不厭倦,有多少力量用多少,一直到自己毀滅為止。你對孩子一般兒愛,不問男的女的,大的小的。也不想到什麼「養兒防老,積穀防饑」,只拚命的愛去。你對於教育老實說有些外行,孩子們只要吃得好玩得好就成了。這也難怪你,你自己便是這樣長大的。況且孩子們原都還小,吃和玩本來也要緊的。你病重的時候最放不下的還是孩子。病的只剩皮包骨了,總不信自己不會好;老說:「我死了,這一大群孩子可苦了。」後來說送你回家。你想着可以看見邁兒和轉子,也願意;你萬不想到會一去不返的。我送車的時候,你忍不住哭了,說「還不知能不能再見?」可憐,你的心我知道,你滿想着好好兒帶着六個孩子回來見我的。謙,你那時一定這樣想,一定的。

除了孩子,你心裡只有我。不錯,那時你父親還在。可是你母親死了,他另有個女人,你老早就覺得隔了一層似的。出嫁後第一年你雖還一心一意依戀着他老人家,到第二年上我和孩子可就將你的心占住,你再沒有多少工夫惦記他了。你還記得第一年我在北京,你在家裡。家裡來信說你待不住,常回娘家去。我動氣了,馬上寫信責備你。你教人寫了一封覆信,說家裡有事,不能不回去。這是你第一次也可以說第末次的抗議,我從此就沒有給你寫信。暑假時帶了一肚子主意回去,但見了面,看你一臉笑,也就拉倒了。打這時候起,你漸漸從你父親的懷裡跑到我這兒。你換了金鐲子幫助我的學費,叫我以後還你;但直到你死,我沒有還你。你在我家受了許多氣,又因為我家的緣故受你家裡的氣,你都忍着,這全為的是我,我知道。那回我從家鄉一個中學半途辭職出走,家裡人諷你也走,哪裡走!只得硬着頭皮往你家去。那時你家像個冰窖子,你們在窖里足足住了三個月。好容易我才將你們領出來了,一同上外省去。小家庭這樣組織起來了。你雖不是什麼闊小姐,可也是自小嬌生慣養的。做起主婦來,什麼都得干一兩手;你居然做下去了,而且高高興興地做下去了。菜照例滿是你做,可是吃的都是我們;你至多夾上兩三筷子就算了,你的菜做得不壞,有一位老在行大大地誇獎過你。你洗衣服也不錯,夏天我的綢大褂大概總是你親自動手。你在家老不樂意閒着;坐前幾個「月子」,老是四五天就起床,說是躺着家裡事沒條沒理的。其實你起來也還不是沒條理;咱們家那麼多孩子,哪兒來條理?在浙江住的時候,逃過兩回兵難,我都在北平。真虧你領着母親和一群孩子東藏西躲的,末一回還要走多少里路,翻一道大嶺。這兩回差不多隻靠你一個人。你不但帶了母親和孩子們,還帶了我一箱箱的書;你知道我是最愛書的。在短短的十二年裡,你操的心比人家一輩子還多;謙,你那樣身子怎麼經得住!你將我的責任一股腦兒擔負了去,壓死了你;我如何對得起你!

你為我的撈什子書也費了不少神;第一回讓你父親的男傭人從家鄉捎到上海去。他說了幾句閒話,你氣得在你父親面前哭了。第二回是帶着逃難,別人都說你傻子。你有你的想頭:「沒有書怎麼教書?況且他又愛這個玩意兒。」其實你沒有曉得,那些書丟了也並不可惜;不過教你怎麼曉得,我平常從來沒和你談過這些個!總而言之,你的心是可感謝的。這十二年裡你為我吃的苦真不少,可是沒有過幾天好日子。我們在一起住,算來也還不到五個年頭。無論日子怎麼壞,無論是離是合,你從來沒對我發過脾氣,連一句怨言也沒有——別說怨我,就是怨命也沒有過。老實說,我的脾氣可不大好,遷怒的事兒有的是。那些時候,你往往抽噎着流眼淚,從不回嘴,也不號啕。不過我也只信得過你一個人,有些話我只和你一個人說,因為世界上只你一個人真關心我,真同情我。你不但為我吃苦,更為我分苦,我之有現在的精神,大半是你給我培養着的。這些年來我很少生病。但我最不耐煩生病,生了病就呻吟不絕,鬧那侍候病的人。你是領教過一回的,那回只一兩點鐘,可是也夠麻煩了。你常生病,卻總不開口,掙扎着起來;一來怕攪我,二來怕沒人做你那分兒事。我有一個壞脾氣,怕聽人生病,也是真的。後來你天天發燒,自己還以為南方帶來的瘧疾,一直瞞着我。明明躺着,聽見我的腳步,一骨碌就坐起來。我漸漸有些奇怪,讓大夫一瞧,這可糟了,你的一個肺已爛了一個大窟窿了!大夫勸你到西山去靜養,你丟不下孩子,又捨不得錢;勸你在家裡躺着,你也丟不下那分兒家務。越看越不行了,這才送你回去。明知凶多吉少,想不到只一個月工夫你就完了!本來盼望還見得着你,這一來可拉倒了。你也何嘗想到這個?父親告訴我,你回家獨住着一所小住宅,還嫌沒有客廳,怕我回去不便哪。

前年夏天回家,上你墳上去了。你睡在祖父母的下首,想來還不孤單的。只是當年祖父母的壙太小了,你正睡在壙底下。這叫做「坑壙」,在生人看來是不安心的;等着想辦法罷。那時壙上壙下密密地長着青草,朝露浸濕了我的布鞋。你剛埋了半年多,只有壙下多出一塊土,別的全然看不出新墳的樣子。我和隱今夏回去,本想到你墳上來;因為她病了沒來成。我們想告訴你,五個孩子都好,我們一定盡心教養他們,讓他們對得起死了的母親你!謙,好好兒放心安睡罷,你。

————二十一年十月

賞析

《給亡婦》是一篇悼念亡妻的抒情性散文,作品第一個字「謙」,是作者對亡妻武鍾謙的愛稱。作者與武鍾謙於1917年結婚,1929年11月她不幸病逝於揚州家中。三年之後,作者懷着悲痛心情寫了這篇文章,盡情地抒發了對亡妻的悼念之情。

抒情之文最忌浮泛。在《給亡婦》里,作者在表達自己哀悼之情時,既不是捶胸頓足,也不是搶天呼地,只是深情綿邈地細訴着亡妻生前的一切,回憶着她十二年來對自己和孩子的種種恩情。他憶起她的慈愛,她對孩子一點也不偏心,不問男的女的,大的小的,都「一般兒愛」,也沒有「養兒防老」的私念;他憶起她的賢慧,她不但為丈夫吃苦,還為他分苦,用自己首飾資助丈夫求學,她操持家務,從燒飯到洗衣,「什麼都得干一兩手」;他憶起她的溫順,她忍受婆家和娘家的氣,沒有一句埋怨的話,雖然吃苦不少,沒過幾天好日子,可從不對丈夫發脾氣;他還憶起她的克己,雖然身體不好,「病的只剩皮包着骨頭了」,還是一心照顧着丈夫和孩子,有病也瞞着。作者對亡妻的思念之情就是這樣的綿遠,這樣的深沉!真是柔腸百結,夢寐難忘呵!

《給亡婦》之所以感人,就因為作者寫得具體,寫得細緻,從上述簡要分析中不難看到這個特色。這裡還可以補充一點,即作者在敘說亡婦種種好處時,常常抓住一些細緻的表情和動作,把她的品性顯得更為突出鮮明,譬如說到她對兒女的無微不至的愛護,又如寫她的溫順,當作者聽到她常回娘家有點動氣,連信都不給她寫,可暑假回去見了面卻看她「一臉笑」。再如寫她對丈夫的體貼,「明明躺着,聽見我的腳步,一骨碌就坐起來」。那哭和笑,那「豎起耳朵聽」和「一骨碌坐起來」,都可以說是細端末節,但這些具有個性特徵的細節,卻是十分有力地反映了她的為人。作者說,自己和孩子平分了亡妻的「世界」,顯而易見,在作品裡作者正是通過對這個「世界」的細微的描摹,反映她的生活史,讓人們真切地看到一個溫柔敦厚、吃苦耐勞、賢慧善良的普通婦女的形象,看到她那被養兒育女、操持家務、經濟脅迫、家族冷遇,以及戰爭動亂等種種苦難折磨下,終於積勞成疾,一病不起。作者千種柔情萬縷哀思就如涓涓細流,傾注在那對亡妻生前種種情態的具體描述之中。因此透過它,我們不但體察到亡妻對丈夫和兒女的感情至為深重的內心世界,看到了一個至情的人,同時也從中察見了作者對亡妻徹骨思念的內心世界,看到了另一個至情的人,受到了深深的感動。

擯雕琢、去藻飾,是這篇作品的風格。至誠的感情總是樸素的,自然的,《給亡婦》動人處也在這裡。就以作者表述亡妻對自己的關懷和愛護那段文字來說,他從亡妻十二年來所經歷的種種苦辛說到後來因病生離死別,其中沒有用一個形容詞,也沒有什麼特別安排的句式,一切均是平實而素樸的訴說,但那種深切的悼念,以及由悲哀的思憶而勾起的怨、恨、悔交雜着的情緒,又是何等誠摯動人!作者對亡妻的感激之情,只要如實寫出就夠了,在這裡任何修飾都是多餘的,這種感情是來自記憶的深處,是從心靈的深處緩緩地流瀉出來的,它是那樣樸實,那樣自然,然而又是那樣濃,那樣醇。

《給亡婦》是用書信體寫的。和素樸的風格相一致,作品的結構鋪排也是平實的。全文共五段:第一段是向亡婦概述幾個兒女的情況,第二段緊接上文,詳細回敘她十二年中如何把生命耗費在兒女身上的情形,極寫她的母愛;第三段,寫她為丈夫所歷經的千辛萬苦,極寫她的情愛;第四段則寫她如何因勞成疾終於死去的情由,總敘了她對丈夫和兒女的深厚的愛情。從整個結構來看,作者是信筆寫去,情節是極為自然地伸展着,但伴隨着作者的傾訴,作品中形成的感情層次,卻是一層壓一層,一層重一層,作者愈寫愈細,愈寫愈深,感情也越來越重。在最後一段描寫上墳中,作者沒有激情陳詞,沒有強烈動作,沒有悲慟,沒有眼淚,有的只是這種平靜的輕聲細語,然而這平靜的細訴中卻是蘊含着何等沉痛的悲思,那發自內心深處的幾個「你」,一字比一字重,它把貫串通篇的情感,一下子提高到不可超越的高峰,真是一字一淚,令人不忍卒讀。作者通過這種結構鋪陳,把情與事交相糅合,不但精微地描畫了亡妻生前種種情致,還深沉地表露了自己不滅之情,給作品染上一層纏綿委婉的抒情色彩,既有波起詞間的深意,又有意存篇外的含蓄。

《給亡婦》所以動人,歸根結蒂還在作者對他所寫的對象,有極為深刻的感受。作者說,「世界上只你一個人真關心我,真同情我」,「我之有現在的精神,大半是你給我培養的」。這確是「非其身備嘗之,不能道此句」了。是的,只有像作者那樣親身承受妻子恩情的人,只有像作者那樣對生活有着獨特感受對自己妻子有至深感情的人,才能寫出像《給亡婦》那樣使人味之無窮、聞之動心的至情散文來。[1]

朱自清簡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國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號秋實。生於江蘇省東海縣,因祖父、父親都定居揚州,故又自稱揚州人。1916年中學畢業後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1920年畢業後在江蘇、浙江多所中學教書。在大學學習和中學任教時期開始了新詩創作。1923年發表長詩《毀滅》,影響很大。1925年任清華大學教授,開始創作散文並致力於古典文學的研究。1928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散文作家。1931年留學英國,1932年回國,仍在清華大學任教併兼任中國文學系主任。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南下任西南聯大教授。1946年回北京清華大學舊居,1948年8月12日病逝。    朱自清是文學研究會的早期成員,是著名的詩人、散文作家、學者、民主戰士。[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