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連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七連嶼 |
中文名稱: 七連嶼 別名: 七連島 所屬地區: 海南省三沙市 地理位置: 西沙群島里宣德群島 |
七連嶼位於中國西沙群島里宣德群島東北部,是趙述島等島洲所在大礁盤的整體名稱。
狹義的(早期含義的)七連嶼指趙述島、北島、中島、南島、北沙洲、中沙洲、南沙洲這七個相連的島洲。廣義的七連嶼就是趙述島等島洲所在大礁盤的整體名稱,還包括西沙洲、趙述門、東新沙洲、西新沙洲及其附近礁盤。[1]
歷史沿革
範圍變更
七連嶼,是群體名稱。範圍有過兩次變化。
1)漁民的稱呼,原指南沙洲、中沙洲、北沙洲、南島、中島和北島等小島,海南漁民向稱七連島(可能還包括趙述島,一共七個)。
2)1983年命名時,把基於同一礁盤的1972年由颱風形成的東新沙洲和西新沙洲歸屬七連嶼,並確定七連嶼為標準名稱。
3)1987年經國務院批准,趙述島和西沙洲也歸屬七連嶼。
因此,廣義的七連嶼是指趙述島所在大礁盤的整體名稱,是整個七連嶼礁盤及其發育的西沙洲、趙述島、北島、中島、三峙仔、南島、北沙洲、中沙洲、南沙洲、西新沙洲十座小島。狹義的七連嶼一般是指:趙述島、北島、中島、南島、北沙洲、中沙洲、南沙洲這七個小島洲。
設市後
三沙市七連嶼管理委員會駐地在趙述島。
2007年10月,七連嶼的趙述島上成立村委會,經過島上60多戶,200多名漁民的選舉,梁峰出任首屆村主任。
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於2013年5月19日發行《美麗中國》普通郵票1套6枚,其中一枚為"三沙七連嶼"。
2014年5月10日,三沙市領導班子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與設計人員一起登上七連嶼的中島,實地調研七連嶼中三座相連的島嶼北島、中島和南島三島連接線的設計方案。
2014年7月24日,三沙市七連嶼工作委員會、七連嶼管理委員會正式掛牌成立,負責管轄七連嶼所有島礁及其海域,同時設置三沙市公安局七連嶼工作站、三沙公安邊防支隊七連嶼警務工作站、三沙市綜合執法支隊七連嶼工作站、三沙市七連嶼民兵指揮中心、三沙市七連嶼醫療救助中心等5個單位,由七連嶼工委、七連嶼管委會統一領導。
2015年3月,三沙市公安邊防支隊幹警正式進駐趙述島,擔負七連嶼的主權維護和治安管轄工作,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2016年2月19日,三沙市國土資源與環境保護局西沙風貌考察小組來到七連嶼,考察島礁風貌設計工作。
主要島洲
西沙洲
西沙洲位於趙述島西部約3海里,是一座正在擴大中的沙洲,呈橢圓形, 其上白沙一片。
西沙洲由於沙層較厚、有利於淡水保存,因此,掘此島可得清泉,又因面向西北,海岸水流甚急。東西長約800米,南北寬400米,面積0.24平方公里,海拔高度約2米,是宣德群島中的第三大島。
潔白的珊瑚沙遍布島上,四周礁盤較為寬廣,沙洲上厚厚的沙層內含有極其豐富的淡水,歷來是漁民補給淡水的地方。
附近海域水產資源甚豐,出產海龜、海參、硨磲、馬蹄螺等海產品,是海龜繁衍後代的基地之一,也是海南漁民到西沙捕魚的第一站。沙洲東部礁盤上有一水深3-6米的礁塘,遍布着艷麗多姿的各種鹿角珊瑚叢,頗具旅遊觀賞價值。
趙述島
趙述島位於永興島的北面,1947年為紀念明代趙述奉命出使三佛齊而命名為趙述島。島呈琵琶狀,橢圓形連一條170米長的沙嘴,東西長約700米,南北寬約450米,面積約0.22平方公里,海拔4.4米,東、北、南三面發育了海灘岩。
島上遍布草海桐等植物,綠樹蔥蘢,利于海鳥棲息,故形成了淡褐色的鳥糞土和成片的硬盤磷質石灰土。中西部建有燈塔、瓦房和積蓄天然雨水的水池,海南漁民早就在島上長期定居和季節性留居。四周有沙堤包繞。
北島
北島又名長峙,位於永興島北面,西北距趙述島約2海里。
島形狹長,作西北-東南走向,長1500多米,寬約290米,面積約0.4平方公里。高3-4米,四周有沙堤包繞,島中部為乾涸的潟湖,面積占全島面積的一半。
島上有灌木叢生,亦有鳥糞層,故淡水不可飲用。有臨時房屋建築,並有石砌小廟一座。
島東北面礁盤因受強勁的東北風影響,使海水中含氧量較多,珊瑚礁生長較好,比西南面礁盤為高,低潮時可露出海面,成為水產豐富的地區,它是七連嶼中面積最大的一個島嶼。
西北部較高,達海拔3-4米;東南部地勢低,常為海潮所淹沒。北島為沙堤環繞,堤寬80米上下,由珊瑚貝殼沙屑組成。沙堤之外為礁坪,之內有潟湖乾涸所成的窪地,生長着以草海桐為主的灌木叢,是海鳥群棲的樂園。島西北、西南和南岸均有缺口,是海龜進入本島的通道,稱為"龜門",北島是南海海龜的主產地之一。
中島
中島位於北島的東南面0.5海里,因介於北島與南島之間而得名,海南漁民稱為"石峙"。
呈橢圓形,長約700米,寬250米,面積約0.2平方公里;島高海拔約6米,地形周高中低,周圍有沙堤環繞,中部潟湖已乾枯。沙堤寬約60米,高4米,堤外有礁灘岩發育,中部為潟湖乾涸而成的低地;植被以草海桐為主的茂密灌木叢,海鳥群棲,鳥糞堆積層薄,飲用淡水缺乏,為海龜產卵之地。
南島
南島位於中島東南0.5海里。
島呈長條形,由西北向東南延長,長達1200米,最寬處260多米,面積為0.17平方公里。
島上灌木茂盛,有薄層鳥類,缺飲用淡水、島東北有一小灣,水深1.5米,小船可駛入,島南有沙灘伸展。島上四周有沙堤包圍,堤高4~5米,中部低洼為小湖,已乾涸。
植被及海產與中島略同。
北沙洲
北沙洲在南島東南1公里處,接近南島。
北寬南窄,長約300米,最寬處80米,面積約0.02平方公里,海拔約3米,地勢低平,大潮時易淹沒。
洲上有幾條沙脊發育,沙體兩端在季風影響下順風向移動,夏季因盛行西南風而伸向東北,冬季則相反。由於沙洲還在成陸階段,受波浪經常性沖刷,因而地面植被較少,雜草稀疏。白沙耀眼,遠處可見。附近礁盤水產豐富。東北面有小海灣。
本沙洲有古代小廟保存。
中沙洲
中沙洲在南島以南,因位於北沙洲與南沙洲之間,故名。
沙洲形狀不規則,長約300米,最寬處約80米,面積約0.05平方公里,海拔約2米,在大風浪影響下形態多變,且易被海浪淹沒。
面積時大時小,約有52000平方米。
北岸海灘岩發育較為穩定。洲上植被稀疏。
南沙洲
南沙洲位置最南,為一邊長300米的等邊三角形的沙洲。
洲呈圓形,長約500米,寬約300米,面積約0.06平方公里,海拔4.1米,四周略高,中部略低,東北岸及南岸有沙嘴發育呈三角形,頂端向海延伸。
北岸和東南岸有海灘岩生成,沙洲上潛育磷質石灰土,生長茂密的草叢和灌叢。
西新沙洲
西新沙洲位於南沙洲以南約500米附近。
呈彎鈎形,面積2000多平方米,海拔1.9米,是1972年第20號颱風中由于波浪沖刷和洋流搬運而形成的小沙洲。
1975年版海圖已注西新沙洲。1983年命名時確定西新沙洲為標準名稱。
東新沙洲
東新沙洲位於南沙洲以南約500米、西新沙洲東面數百米處。
呈彎鈎形,面積4000多平方米,海拔2.1米;與西新沙洲並列如"孿生兄弟",也是在1972年第20號颱風中形成並同時命名的小沙洲。
現今東新沙洲已消失,在中島和南島之間、靠近南島(即三峙)的位置新增一個較大的沙洲三峙仔。
旅遊指南
到了西沙不到七連嶼的話,還不算真正領略到珊瑚礁的風韻。七連嶼諸小島上熱帶植被茂盛,自然風光獨具一格,島上還居住着大量的海鳥,海邊珊瑚沙上有很多的海鳥蛋,隨手都可以拾到。
這裡的海水如綢緞般細膩,碧波蕩漾,發出誘人的美色,輕盈、曼妙的浪花在海面綻放,一朵朵如藍色水晶。海水像塊藍寶石晶瑩剔透,在夢裡都難得一見,人間最靈巧的畫工、最天然的染料,也都調不出它的顏色。
海浪優雅的曲線,跌宕起伏,一直飄到對面的海島,最後消失在潔白的海灘上。潔白、細膩的珊瑚沙遍布七連嶼各島洲,海水十分清澈、純淨,加上明媚燦爛的陽光,肉眼可見的海水透明度就達到了30米之遠。
這裡的海水晶瑩透明,沙灘綿白細潔,是最佳的潛水地,是世界上最適宜潛水觀光的海底公園。海底會呈現大片的礁盤和錯落的礁石,美麗的珊瑚、海葵遍灑其間,海星、海膽還有不知名的貝殼星羅棋布。一簇簇的珊瑚像盛開的鮮花一樣美麗,有金黃色的鹿角珊瑚、雪白的葵花珊瑚和鮮艷的紅珊瑚。五光十色的魚兒成群結隊地游來有去,景象很奇異。龍蝦、海參、海膽、海星、馬蹄螺等種類繁多,數不勝數。此外,七連嶼海底還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庫氏車磲貝、鸚鵡螺等,以及二類保護動物玳瑁、海龜、海豚等。
七連嶼可謂藏在天邊的聖地,在蔚藍的天空下,端坐於潔白綿綿的沙灘,憑海臨風,會讓人忘卻都市的煩惱,溶進這靜謐安詳的大自然氛圍中,恍惚置身於世外桃源。
在小島上觀看日落,更能撩起遊人的情趣:紅彤彤的晚霞鋪滿半邊天,海水鮮紅閃亮,歸巢鳥兒的鳴叫聲和着輕輕拍岸的濤聲傳入耳中,匯成美麗的風景畫,令人不禁浮想聯翩,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