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區聖心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萬州區聖心堂位於長江北岸萬州城西12公里處的龍寶鎮邊家村。哥特式建築,占地2937平方米,1994年6月破土動工,1997年5月竣工投用。屋面採用19.4米跨度的混凝土框架構梁,上蓋預製蓋板,建築面積1050平方米,建築高度11.8米,長45米,寬20米,前庭建築面積253平方米。1997年建安息所,安息所面積470平方米。1999年建綜合樓,綜合樓面積857平方米。總建築面積達2680平方米,總投資170萬元,資金為國際友人資助和信徒奉獻。
因2008年汶川地震波及,2013年底發現教堂屋面框架梁存在露筋腐蝕現象,屋面橫架梁間的連接構件角鋼鏽蝕,連接件錨固脫落;室內吊頂拉杆損壞,錨固失效;屋面框架梁縱向連接構件角鋼鏽蝕。聖心堂管委會委託重慶市建築工程質量檢驗測試中心對房屋結構安全性進行了鑑定,其鑑定結論為:聖心堂房屋整體安全性評定為C級危房,屋面框架梁應採取處理措施,加強其耐久性和整體性,對已損壞的吊頂拉杆應進行更換。
2014年聖誕節前,發現聖心堂安全隱患加劇,聖心堂委託房屋鑑定機構對其再次鑑定,經鑑定:聖心堂整體安全性評定為D級危房,安全隱患嚴重,應立即採取處理措施。2014年12月29日,萬州區民宗僑台辦通知,聖心堂停止一切宗教活動,採取措施,設立安全標誌,確保萬無一失。2015年5月,聖心堂按照排危搶險模式,拆除主體建築,在原址、按原面積、原高度、原功能的「四原」原則重建。
聖心堂有神父1人,修女1人。
歷任神父
歷任神父
丁德平(1998——2015)
歷任負責人
丁德平(1998——2015)
彌撒時間
夏季:平日早上7:00,主日彌撒:周六下午3:00,主日早上7:30 冬季:平日早上7:30,主日彌撒:周六下午3:30,主日早上8:00
哥特式特點
哥特式教堂型制由羅馬式教堂[1]發展而來,基本仍採用拉丁十字巴西利卡平面,但擺脫了羅馬式教堂的沉重感而朝向輕巧、雅致甚至矯飾的方向發。哥特式較羅馬式教堂出現這樣的改變,主要是由於在建築結構上將承重結構變成了框架式的,由羅馬式的扶壁演變成飛扶壁,羅馬式教堂的扶壁為兩側沉重的牆。
哥特式教堂出現的飛扶壁[2]則由豎直向上的支撐扶壁和水平向上的弧形飛券組成。承重牆變成了框架,框架之間的空擋就可以開窗。建築的結構明顯變輕了,教堂可以建的更高。因此那個看起來像想要上天的教堂就是哥特式教堂。
哥特式教堂的設計結構具有以下特徵:1.平面一般為十字架形。2.高聳入雲的塔樓多為筍狀。3.斜柱加固支撐較薄的牆面,形成一種特殊的外牆結構。4.薄殼般的穹頂正中有三個大門,中間的大門為主要通道。5.內部為輕盈、裸露的稜線飛肋骨架穹隆。6.高大、寬敞、明亮的內部空間具有良好的採光性能。7.窗戶多位植物的葉片式,窗戶上以五彩玻璃鑲嵌圖案。8.正門上為大圓形的玻璃薔薇紋樣,正門為若干層次逐步向內收縮的門道,每層均有雕像。
參考文獻
- ↑ 3分鐘教程,哥特式&羅馬式教堂,傻傻還會分不清楚?,搜狐,2017-11-09
- ↑ 哥特式建築的飛扶壁,新浪博客,2012-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