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分三 (中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分三,中藥名。為茄科植物三分三Anisodus acutangulus C. Y. Wu et C. Chen ex C. Chen et C. L. Chen[Scopolia acutangula C. Y. Wu et C. Chen]、鈐鐺子Anisodus luridus Link et Otto.、麗江山莨菪Anisodus luridus Link et Otto var. fischerianus (Pascher) C. Y. Wu et C. Chen ex C. Chen et C. L. Chen[A. fischerianus Pascher]、賽莨菪Scopolia carniolicoides C. Y. Wu et C. Chen ex C. Chen et C. L. Chen.、齒葉賽莨菪Scopolia carniolicoidos C. Y. Wu et C. Chen ex C. Chen et C. L. Chen var. dentata C. Y. Wu et C. Chen ex C. Chen et C. L. Chen.等的根或葉。三分三分布於雲南西北部、四川。鈐鐺子分布於雲南、西藏。麗江山莨菪分布於雲南西北部、西藏等地。賽莨菪分布於四川、雲南。齒葉賽莨菪分布於四川、雲南。具有解痙鎮痛,祛風除濕之功效。常用於胃痛,膽、腎、腸絞痛,風濕關節疼痛,腰腿痛,跌打損傷。[1]

入藥部位

根或葉。

性味

味苦、辛,性溫。[2]

歸經

歸脾、胃、腎經。

功效

解痙鎮痛,祛風除濕。[3]

主治

用於胃痛,膽、腎、腸絞痛,風濕關節疼痛,腰腿痛,跌打損傷。[4]

相關配伍

  • 1、治胃痛,風濕痛,跌打損傷:每用(三分三)根葉0.9g,水煎服;或研末開水沖服;也可撒在膏藥上貼患處。(《雲南中草藥》)
  • 2、整復麻醉止痛:用(三分三)根、葉研末,酒調外敷患處,3-5min後即可進行骨折整復。(《雲南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6-0.9g;或研末。外用:適量,研末酒調敷;或浸酒搽。

使用注意

本品有大毒,慎服,青光眼患者禁服。

炮製

一、採集加工

栽培3-5年收穫。根挖出後,洗去泥沙,表皮晾乾後趁天晴迅速切片,片厚1-2cm,置於陽光下曝曬,或曬至3-4成干後烘烤。但切忌新鮮切片直接烘烤,以防表面變黑影響質量。莖、葉、種子於秋季採收後,陰乾或曬乾。

二、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搶水洗淨,撈出,曬乾。

形態特徵

三分三:多年生草本,高1-1.5m。主根粗大。葉互生,葉柄長5-15mm;葉片卵形或橢圓形,長8-20cm,寬3-8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波狀。花單生葉腋,淡黃綠色,下垂;花梗長1-3.5cm;花萼漏斗狀鐘形,長3-4cm,具10條縱脈,萼齒4-5,狹三角形,不整齊;花冠漏斗狀鐘形,5裂,淡黃綠色,開花時外反,管內被柔毛,近基部有5對暗紫斑;雄蕊5,內藏;雌蕊稍長於雄蕊,子房圓錐形,柱頭頭狀;花盤盤狀。蒴果近球形,中部以上環裂;宿存萼緊包果,長3.5-4.5cm,有10條突起的縱脈,果梗長5-7cm,下彎。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鈴鐺子:又名藏茄、山菸、喜馬拉雅東莨菪、山茄子、山野煙。本種與三分三的不同點在於:植株被毛。葉片全緣。花萼被柔毛,萼脈彎曲;花冠通常淺黃色或裂片略帶紫色,花冠筒內基部無紫斑。

麗江山莨菪:又名麗山莨菪。本變種與前者的主要區別是:葉緣具1-2對不等的粗齒或呈波狀,有時具疏緣毛;枝條及葉被疏柔毛,或有時幾無毛;花冠裂片常帶褐紫色,藥冠管內基部具5塊紫斑。花萼和花梗密被淡褐色毛。花期6月。果期9月。

賽莨菪:又名七厘散。多年生草本,高50-150cm。全株無毛;莖綠色,有時帶淡紫色,略具稜角。根斷面淡黃色,有苦味。葉互生;葉柄長1.5-2cm;葉片紙質,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6-12(-20)cm,寬3-6(12)cm,先端急尖至漸尖,基部楔形或微下延,全緣或微波狀。花單生於葉腋,下垂,花梗長1.7-2.5cm;花萼鍾狀,厚,近革質,長約2cm,先端平齊,邊緣具不規則的淺齒,常因花冠伸展被撐破為1-2深裂,縱脈不明顯;花冠淺黃綠色,長約4.5cm,檐部具5齒,齒漸尖,花盛開時外反,裡面花絲基部兩側具暗色紫斑;雄蕊5,長達花冠之一半或略短;雌蕊稍長於雄蕊,子房圓錐形或近球形,柱頭頭狀。蒴果近球形,宿存萼緊包果實,蓋裂,縱脈粗而不明顯。種子多數,表面密布蜂窩狀小孔。花期5-6月,果期9-10月。

齒葉賽莨菪:又名搜山虎。本變種與賽莨菪的主要區別是:葉緣常具1-2(-3)個粗齒,花冠檐部裂片極淺,背面具明顯的暗紫色條紋。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三分三:生於海拔2700-3100m的林緣、草地和陰濕處。分布於雲南西北部、四川。

鈴鐺子:生于山坡草地、林緣及田野宅旁。分布於雲南、西藏。

麗江山莨菪:生於海拔2800-3100m的山坡及灌木林中。分布於雲南西北部、西藏等地。

賽莨菪:生於海拔3000-3600m的山坡、草叢或灌木叢中。分布於四川、雲南。

齒葉賽莨菪:生於海拔3000-3600m的林緣或草坡。分布於四川、雲南。

藥材性狀

根呈圓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形的塊片,直徑2-12cm,厚0.5-2cm。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極多縱皺紋。切面灰白色至灰黃色,平整的橫切面可見數層同心性環紋及放射狀排列的導管束。質堅而脆,折斷時有粉塵,斷面顆粒狀。氣微,味微苦麻。

藥理作用

  • 1、對中樞神經系統作用:中樞興奮作用;
  • 2、對循環系統的作用(1)對心臟的作用:心率加快;(2)對血管的作用:解除血管痙攣,改善微循環,增加腎血流量的作用;
  • 3、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
  • 4、對呼吸系統的影響:興奮呼吸中樞;
  • 5、對膽鹼酯酶活力的影響;
  • 6、(1)散瞳和調節麻痹;(2)抑制多種腺體分泌;(3)鬆弛平滑肌。

相關論述

  • 1、《雲南中草藥》:「麻醉止痛,除濕祛瘀。」
  • 2、《西藏常用中草藥》:「解痙止痛。治胃痛,膽絞痛,急慢性腸胃炎。」
  • 3、《全國中草藥匯編》:「麻醉鎮痛,祛風除濕。主治骨折,跌打損傷,關節疼痛,胃痛以及膽、腎、腸絞痛。」
  • 4、《全國中草藥匯編》:「辛、苦,溫。有大毒。」

附註

本品曾收載於《藥典》1977年版,植物來源有4種,以三分三為主。因用一次量不能超過三分三厘而得名。三分三能散大瞳孔,致使虹膜增厚,前房角的間隙變小,因而房水回流受阻,眼壓升高,故青光眼患者忌用。三分三及其似品山莨菪Anisodus tanguticus (Maxim.) Pascher和莨菪Hyoscyamus nigerL.的根,在湖南省發生多起中毒事故,大多是混雜在從四川、青海、甘肅調入的黨參(玉樹黨參、甘孜黨參)中,未能挑揀除去而誤用,近年因大多用栽培黨參,此種藥源性疾病已少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