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清明應制 万俟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三台·清明應制是一首應制詞。此詞使用賦法極力鋪敘京都清明的節序風光。第一片以寫景為主,並總敘太平盛世景象;第二片轉入具體描寫,寫出鶯歌燕舞、各色人物遊冶歡樂的情形,間以景物點染,筆調明快;第三片描繪清明時節宜人而往往陰晴不定的天氣,極有情味,並化用韓翃《寒食》詩意,切合節令,歸結到宮廷生活景象。
原文
万俟詠〔宋代〕
見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內苑春、不禁過青門,御溝漲、潛通南浦。東風靜、細柳垂金縷。望鳳闕、非煙非霧。好時代、朝野多歡,遍九陌、太平簫鼓。
乍鶯兒百囀斷續,燕子飛來飛去。近綠水、台榭映鞦韆,鬥草聚、雙雙游女。餳香更、酒冷踏青路。會暗識、夭桃朱戶。向晚驟、寶馬雕鞍,醉襟惹、亂花飛絮。
正輕寒輕暖漏永,半陰半晴雲暮。禁火天、已是試新妝,歲華到、三分佳處。清明看、漢宮傳蠟炬。散翠煙、飛入槐府。斂兵衛、閶闔門開,住傳宣、又還休務。
譯文
梨花還染着夜月的銀霧,海棠半含清晨的雨露,皇家宮苑關不住陽春,春光延伸到遙遠的城門。御溝里漲滿新水,暗暗地流向南浦。細柳垂絲絲金縷,東風平和靜穆。望壯麗宮闊高聳入雲,那並不是煙霧霏霏的仙境。清平時代,朝中和民間多麼歡悅。帝城條條大路,喧響着簫聲鼓樂。
黃鶯兒歌聲斷續,小燕子飛來飛去。綠水中倒映着岸邊台榭,鞦韆影隨水波蕩漾不伍。一對對游女,聚集着做鬥草遊戲,踏青路上洋溢着賣糖的香氣,到處是攜酒野宴的人,你也許會幸運地認識那人面桃花相映的朱門。少年跨着雕鞍寶馬,向晚時在一起歡聚,酣醉中,衣襟上沽惹着片片落紅、點點飛絮。
正是輕寒輕暖宜人的長晝,雲天半陰半晴的日暮,在這禁火時節,青年們已把新妝試著。歲華恰到最佳處,清明時看漢宮傳送蠟燭,翠煙縷縷,飛進門前種槐的貴人府。兵衛全都撤除,皇宮敞開千門萬戶,不再聽到傳詔宣旨,停止了一切的公務。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宋徽宗時万俟詠任大晟府樂官時奉皇帝之命所作。
簡析
《三台·清明應制》是一首應制詞。此詞使用賦法極力鋪敘京都清明的節序風光。第一片以寫景為主,並總敘太平盛世景象;第二片轉入具體描寫,寫出鶯歌燕舞、各色人物遊冶歡樂的情形,間以景物點染,筆調明快;第三片描繪清明時節宜人而往往陰晴不定的天氣,極有情味,並化用韓翃《寒食》詩意,切合節令,歸結到宮廷生活景象。全詞鋪敘勾勒,層次分明,語言雅潔富麗,修飾精工自然。
万俟詠
万俟詠(mò qí yǒng)是北宋末南宋初詞人。字雅言,自號詞隱、大梁詞隱。籍貫與生卒年均不詳。哲宗元佑時已以詩賦見稱於時。據王灼《碧雞漫志》卷2記載:「元佑時詩賦老手」。但屢試不第,於是絕意仕進,縱情歌酒。自號「大梁詞隱」。徽宗政和初年,召試補官,授大晟府制撰。紹興五年(1135)補任下州文學。善工音律,能自度新聲。詞學柳永,存詞27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