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國志·是儀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國志·是儀傳出自《三國志》,史書是由西晉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歷史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國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吳志》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已合為一書。[1] 是儀字子羽,北海營陵人也。本姓氏,初為縣吏,後仕郡,郡相孔融嘲儀,言「氏」字「民」無上,可改為「是」,乃遂改焉。

孫權承攝大業,優文征儀。到見親任,專典機密,拜騎都尉。呂蒙圖襲關羽,權以問儀,儀善其計,勸權聽之。從討羽,拜忠義校尉,儀陳謝。權令曰:「孤雖非趙簡子,卿安得不自屈為周舍邪?」

既定荊州,都武昌,拜裨將軍,後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復授兵,儀自以為非材,固辭不受。黃武中遣儀之皖就將軍劉邵欲誘致曹休休到大破之遷偏將軍。入闕省尚書事。外總平諸官,兼領辭訟,又令教諸公子書學。

大駕東遷,太子登留鎮武昌,使儀輔太子。太子敬之,事先諮詢,然後施行。進封都鄉侯。後從太子還建業,復拜侍中、中執法。平諸官事、領辭訟如舊。典校郎呂壹誣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謗訕國政,權怒,收嘉系獄,悉驗問。時同坐人皆怖畏壹,並言聞之,儀獨雲無聞。於是見窮詰累日,詔旨轉厲,群臣為之屏息。儀對曰:「今刀鋸已在臣頸,臣何敢為嘉隱諱,自取夷滅,為不忠之鬼!顧以聞知當有本末。」儀據實答問,辭不傾移。權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魯二宮初立,儀以本職領魯王傅。為傅盡忠,動輒規諫,事上勤,與人恭。不治產業,不受施惠,為屋舍財足自容。鄰家有起大宅者,權出望見,問起大宅者誰,左右對曰:「似是儀家也。」權曰:「儀儉,必非也。」問果他家。其見知信如此。儀服不精細,食不重膳,拯贍貧困,家無儲畜。權聞之,幸儀舍,求視蔬飯,親嘗之,對之嘆息,即增俸賜,益田宅。儀累辭讓,以恩為戚。

時時有所進達,未嘗言人之短。權常責儀以不言事,無所是非。儀對曰:「聖主在上,臣下守職,懼於不稱,實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聽。」事國數十年,未嘗有過。呂壹歷白將相大臣,或一人以罪聞者數四,獨無以白儀。權嘆曰:「使人盡如是儀,當安用科法為!」及寢疾,遺令素棺,斂以時服,務從省約,年八十一卒。

譯文

是儀,字子羽,北海營陵縣人。本來姓氏,最初在縣裡為屬吏,後到郡中任官。郡相孔融嘲笑他,你「氏」字似「民」而無上,可以改為「是」,他於是改姓「是」。 孫權主持東吳大政之後,優待文人,徵召是儀。見面後予以親信任用,專門負責機密事務,拜官為騎都尉。呂蒙企圖偷襲關羽,孫權向是儀諮詢,是儀很贊同呂蒙的主張,勸孫權予以採納。隨同大軍征討關羽,拜為忠義校尉。是儀面陳孫權推辭。孫權對他說:「我雖然不是趙簡子,愛卿怎麼不自己委屈些做周舍呢?」

平定荊州之後,東吳定都武昌,拜是儀為裨將軍,後又封為都亭侯,任守侍中。孫權欲授給他兵權,是儀認為自己不是帶兵的人才,堅決推辭,拒不接受。黃武年間,派是儀到皖城劉邵那裡,設計引誘曹休前來。曹休來到後,遭到慘敗,是儀因功遷升為偏將軍,回朝負責尚書事務,對外總領評定官員們的成績,兼任辭訟之事,還受命教各位公子書學。

東吳向東遷都之後,太子孫登留下鎮守武昌,孫權命是儀輔佐太子。太子對他非常敬重,有事都先徵詢他的意見,然後再去施行。進封為都鄉侯。後來隨從太子回到建業,又被拜為侍中、中執法,評定各官、負責辭訟依然如舊。典校郎呂壹誣告前江夏太守刁嘉誹謗國家政策,孫權大怒,將刁嘉逮捕入獄,徹底追查審問。當時與刁嘉一起在座的人都懼怕呂壹,同聲說刁嘉曾有過此事,只有是儀說沒聽到過。當時追究深查,詰問數日,詔令愈來愈嚴厲,群臣嚇得連大氣都不敢出。是儀回答說:「如今刀鋸已壓在臣的脖子上,臣下怎敢為刁嘉隱瞞自取滅亡,成為對君王不忠之鬼!但是知與不知當有始未。」他據實回答,毫不改口。孫權只好把他放了,刁嘉也因此而免遭處罰。

南王和魯王初封,是儀以本職兼領魯王王傅。作為王傅,他忠心耿耿,動輒規諫勸止,對上勤勉,對他人恭敬。他不治自家產業,不受人恩惠,所居的房子剛夠自家居住。他有位鄰居蓋起大宅院,孫權外出時看見了,便問這所大宅院的主人是誰,左右隨從回答說:「大概是是儀的家。」孫權說:「是儀很儉樸,肯定不是。」一詢問,果然是別人的房子。是儀就是這樣被孫權所了解信任。他從不穿華貴的衣服,不吃講究的飯菜,能夠忍受清貧,家中沒有儲蓄。孫權聽說後,親到他的家中,來看看他們吃的飯菜,並親口嘗過,非常感嘆,當即增加他的俸祿和賞賜,擴大他的田地、宅邸。是儀多次推辭,對這樣的恩寵深感不安。

是儀經常向孫權提出建議,從不談論他人的短處。孫權常責備是儀不談論時事,是非不明,是儀回答說:「聖明的君主在上,臣下盡忠職守,唯恐不能稱職,實在不敢以臣下愚陋的言論,干擾聖上的視聽。」他為國家服務數十年,未曾有過過錯。呂壹普遍告發將相大臣,有些人,一個人便有三四項過錯,唯獨沒告發過是儀。孫權感嘆說:「假使人們都像是儀一樣,還用得着法令科條嗎?」及至病危,留下遺囑要用素棺,以平時所穿的衣服下葬,務必要儉省節約。八十一歲時去世。[2]

作者簡介

陳壽(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南充)人。三國時蜀漢及西晉時著名史學家。 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結束了分裂局面後,陳壽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前四史」。[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