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國志·蔣濟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國志·蔣濟傳出自《三國志》,史書是由西晉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歷史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國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吳志》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已合為一書。[1]

原文

蔣濟字子通,楚國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孫權率眾圍合肥。時大軍征荊州,遇疾疫,唯遣將軍張喜單將千騎,過領汝南兵以解圍。濟乃密白刺史,偽得喜書,雲步騎四萬已到雩婁。權信之,遽燒圍走,城用得全。拜濟丹陽太守。民有誣告濟為謀叛主率者,太祖聞之,曰:「蔣濟寧有此事!有此事,吾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樂亂,妄引之耳。」闢為丞相主簿西曹屬。關羽圍樊、襄陽。太祖以漢帝在許,近賊,欲徙都。濟說太祖曰:「劉備、孫權,外親內疏,關羽得志,權必不願也。可遣人勸權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太祖如其言。權聞之,即引兵西襲公安、江陵。羽遂見禽。

文帝踐阼,出為東中郎將。帝問曰:「卿所聞見天下風教何如?」濟對曰:「未有他善,但見亡國之語耳。」帝忿然作色而問其故,濟具以答,於是帝意解。明帝即位,遷為中護軍。時中書監、令號為專任,濟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國危;左右太親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詔曰:「夫骨鯁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濟才兼文武,服勤盡節,每軍國大事,現有奏議,忠誠奮發,吾甚壯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內務宮室,怨曠者多,而年穀飢儉。濟上疏曰:「陛下方當恢弘前緒,光大遺業,誠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須農隙,不奪其時。夫欲大興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詔曰:「微護軍,吾弗聞斯言也。」

齊王即位,遷太尉。是時,曹爽專政,丁謐、鄧颺等輕改法度。以隨太傅司馬宣王屯洛水浮橋,誅曹爽等,進封都鄉侯,邑七百戶。濟上疏曰太傅奮獨斷之策陛下明其忠節罪人伏誅社稷之福也夫封寵慶賞必加有功今論謀則臣不先知語戰則非臣所率固辭不許。是歲薨,諡曰景侯。

譯文

蔣濟,字子通,楚國平阿人。建安十三年,孫權率兵圍攻合肥。這時,太祖的大軍正在攻打荊州,軍中發生了瘟疫,只有派遣將軍張喜一個人帶領一千騎兵,加領汝南的士兵來解合肥之圍。蔣濟於是秘密稟報刺史,假稱得到了張喜的書信,說前來救援的步兵騎兵共有四萬人,現在已到雩婁。孫權相信了,立即燒毀圍城的營陣就撤離了,合肥城因此得以保全。後來任命蔣濟為丹陽太守。有一個人誣告蔣濟是謀叛主要策劃人,太祖聽說後,說:「蔣濟難道會做這種事!如果做了這種事,那我是不了解人了。這一定是愚蠢的老百姓故意擾亂,道聽途說罷了。」徵召蔣濟擔任丞相主簿西曹屬。關羽帶兵圍攻樊城和襄陽。太祖認為漢獻帝在許都,離關羽的軍隊比較近,想要遷都。蔣濟勸阻太祖說:「劉備、孫權,表面關係親近,實際上卻各有打算,關羽軍事上得勢,這是孫權一定不希望看到的。可派遣人去遊說孫權,勸他在後面偷襲關羽,許諾割讓江南來賜封孫權,這樣樊城的圍困就自動解除了。」太祖按照他的話去做。孫權聽了後,立即帶兵向西偷襲公安、江陵。關羽於是被孫權擒獲。

文帝即位,蔣濟從京城出來,擔任東中郎將。文帝問他說:「你所看到的天下風俗教化好不好?」蔣濟回答說:「沒有聽到其他的好話,只聽到要亡國的話罷了。」文帝顯出憤怒的神情,並問他其中的原因,蔣濟都一一地回答,於是文帝的怒氣消解了。明帝即位,蔣濟升為中護軍。當時中書監、令專有大權,蔣濟上疏說:「大臣權力太大,國家就有危險,左右的人太受寵幸,皇上就會受蒙蔽,這是自古以來最大的警誡啊。」明帝下召表揚說:「剛直的大臣,是國君所仰仗的。蔣濟文武兼備,任職勤勞,極盡節操,每有軍國大事,當場有提出建議的奏議,對朝廷忠誠,做事奮發努力,我非常欣賞他的勇敢。」景初年間,對外征戰頻繁,國內大建宮室,長期分離的人很多,並且連年饑荒,穀物匱乏。蔣濟上疏說:「陛下正當發揚前人的事業,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功業,實在還未到高枕無憂地治理的時候。」凡是要役使老百姓時,一定要在農閒時候,不能耽擱他們耕作的時間。那些想建立偉大功業的國君,先要估計老百姓的能力並安撫他們的疾苦。」明帝下詔表揚說:「如果沒有護軍,我聽不到這樣的話。」


齊王即位,蔣濟升遷為太尉。這時,曹爽專政,丁謐、鄧颺、等隨意改變法律法規。憑着跟隨太傅司馬宣王屯兵洛水浮橋,誅殺曹爽等人的功勞,加封為都鄉侯,邑七百戶。蔣濟上疏說:「太傅獨自決斷,想出高明的計謀,陛下彰顯他忠心和節操,罪人伏法,這是國家的福氣。分封、寵愛、慶賀、賞賜,一定要給予有功之人。現在,說到謀劃我事先並不知道,說到打仗並不是我親自統率的。」堅決地推辭,齊王不答應。這一年蔣濟死了,皇上給他的諡號是「景侯」。[2]

作者簡介

陳壽(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南充)人。三國時蜀漢及西晉時著名史學家。 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結束了分裂局面後,陳壽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前四史」。[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