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帶蝴蝶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三帶蝴蝶魚Chaetodon trifasciatus棲息於小水螅體石珊瑚(SPS)生長豐富的潟湖和外海珊瑚礁區域,幾乎只以杯形珊瑚屬(鹿角珊瑚屬)Pocillopora的珊瑚蟲為食,成魚成對在固定區域內巡視,幼魚多單獨活動在硬骨珊瑚的枝椏之間。
特徵
體寬闊側扁,近橢圓形,額頭橙色,面部和腹部亮黃色,背側及後部淺黃色至藍色,眼部有黑色帶遮蓋,身側有約20條水平的藍色條紋。腹鰭亮黃色;背鰭白色,後端有橙色帶,第二背鰭基部有邊緣黃色的藍色條紋;臀鰭橙色,基部有黃色和黑色的細紋;尾鰭和尾柄橙色,尾鰭末端有黑色帶,黑帶邊緣黃色。
夜間體色整體變灰暗,同時出現一些明亮的斑點,斑點的分布往往是隨機的。幼魚體色白色或淺黃色,藍色條紋不明顯,僅黑色的眼帶和尾柄的假眼斑,眼斑為朝前的三角形,臀鰭末端黑色。[1]
簡介
背鰭硬棘13-14枚,軟條20-22枚;腹鰭硬棘1枚,軟條5枚;胸鰭有鰭條14-16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18-21枚。側線鱗片30-39枚。配色上三帶蝴蝶魚和太平洋的弓月蝴蝶魚(冬瓜蝶)Chaetodon lunulatus幾乎一模一樣,主要區別是弓月蝴蝶魚尾柄藍色且上方有一個黑色的斑點,另外整體色調上弓月蝴蝶魚的顏色偏紅而三帶蝴蝶魚偏黃,因此弓月蝴蝶魚的體色偏橙色而臀鰭是紅棕色,三帶蝴蝶魚體色是黃色至藍白色而臀鰭是橙色。三帶蝴蝶魚的種加詞trifasciatus詞源是拉丁語,意為「三條環繞的條紋」(「tri」 三條 「fascio」 條紋 「attacher」 連接),指的是其面部的三條垂直條紋,分別位於嘴部、眼部和眼後鰓蓋邊緣。
水族養殖
三帶蝴蝶魚不能接受替代食物,因此飼養的話只能用活珊瑚飼喂,需要持續的提供杯形珊瑚供其啃食,而即便將其飼養在杯形珊瑚生長豐富的高水質缸內也難以長期存活,目前還沒有任何愛好者或者水族館成功飼養的報道。三帶蝴蝶魚沒有食用或其他經濟價值,如果水族貿易不捕撈的話,種群數量可以在15個月左右翻倍,但是在水族貿易中,三帶蝴蝶魚的損耗出人意料的高,捕捉的100條僅10條左右可以存活到魚店供愛好者購買,而毫無疑問的,這碩果僅存的十條也會不可避免的死在魚店和愛好者的缸中。不建議家庭飼養。
飼養信息
建議水族箱尺寸:不建議飼養
飼養難度:難
珊瑚兼容性:小心
鹽度:1.020-1.026
溫度:22-28℃
性情:溫和
食物:活珊瑚,杯形珊瑚屬為主
最大體長:15厘米
生活水深:2-20米
IUCN評級:LC 低危
分布範圍
廣泛分布於印度洋的熱帶海域,少量種群經印度尼西亞遷移到太平洋海域,我國周邊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