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椏烏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椏烏藥(學名:Lindera obtusiloba Bl. Mus. Bot.)是樟科、山胡椒屬落葉喬木或灌木,高可達10米;樹皮黑棕色。小枝黃綠色,芽卵形,先端漸尖;外鱗片革質,黃褐色,無毛,橢圓形,混合芽,內有葉芽及花芽。葉互生,葉片近圓形至扁圓形,上面深綠,下面綠蒼白色,有時帶紅色,三出脈,偶五出脈,網脈明顯;葉柄被黃白色柔毛。花序在腋生混合芽,混合芽橢圓形,外面芽鱗革質,棕黃色,有皺紋,無毛,內面鱗片近革質,花絲無毛,退化雌蕊長橢圓形,無毛,花柱、柱頭不分,雌花花被片6,長橢圓形,子房橢圓形,無毛,花柱短,果廣橢圓形,成熟時紅色,干時黑褐色。3-4月開花,8-9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遼寧千山以南、山東昆箭山以南、安徽、江蘇、河南、陝西渭南和寶雞以南及甘肅南部、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西藏等省區。朝鮮、日本也有分布。從北向南生於海拔20-3000米的山谷、密林灌叢中。

三椏烏藥的種子含油達60%,可用於醫藥及輕工業原料;木材緻密,可作細木工用材。[1]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或灌木,高3-10米;樹皮黑棕色。小枝黃綠色,當年枝條較平滑,有縱紋,老枝漸多木栓質皮孔、褐斑及縱裂;芽卵形,先端漸尖;外鱗片3、革質,黃褐色,無毛,橢圓形,先端尖,長0.6-0.9厘米,寬0.6-0.7厘米;內鱗片3,有淡棕黃色厚絹毛;有時為混合芽,內有葉芽及花芽。葉互生,近圓形至扁圓形,長5.5-10厘米,寬4.8-10.8厘米,先端急尖,全緣或3裂,常明顯3裂,基部近圓形或心形,有時寬楔形,上面深綠,下面綠蒼白色,有時帶紅色,被棕黃色柔毛或近無毛;三出脈,偶有五出脈,網脈明顯;葉柄長1.5-2.8厘米,被黃白色柔毛。[2]

花序在腋生混合芽,混合芽橢圓形,先端亦急尖;外面的2片芽鱗革質,棕黃色,有皺紋,無毛,內面鱗片近革質,被貼服微柔毛;花芽內有無總梗花序5-6,混合芽內有花芽1-2;總苞片4,長橢圓形,膜質,外面被長柔毛,內面無毛,內有花5朵。(未開放的)雄花花被片6,長橢圓形,外被長柔毛,內面無毛;能育雄蕊9,花絲無毛,第三輪的基部着生2個具長柄寬腎形具角突的腺體,第二輪的基部有時也有1個腺體;退化雌蕊長橢圓形,無毛,花柱、柱頭不分,成一小凸尖。雌花花被片6,長橢圓形,長2.5毫米,寬1毫米,內輪略短,外面背脊部被長柔毛,內面無毛,退化雄蕊條片形,第一、二輪長1.7毫米,第三輪長1.5毫米,基部有2個具長柄腺體,其柄基部與退化雄蕊基部合生;子房橢圓形,長2.2毫米,直徑1毫米,無毛,花柱短,長不及1毫米,花未開放時沿子房向下彎曲。果廣橢圓形,長0.8厘米,直徑0.5-0.6厘米,成熟時紅色,後變紫黑色,干時黑褐色。花期3-4月,果期8-9月。

主要價值

三椏烏藥的種子含油達60%,可用於醫藥及輕工業原料;木材緻密,可作細木工用材。

主要變種

滇藏釣樟(Lindera obtusiloba Bl. Mus. Bot. var.heterophylla (Meissn) H. P. Tsui)與三椏烏藥不同在於葉常為橢圓形,不分裂或不規則稍淺裂,幼葉密被金黃色絹毛,幼枝條灰白或灰黃色,具縱紋裂或有褐色斑點或斑塊。分布於中國雲南西北部、西藏。生于山坡林中。

生長環境

從北向南生於海拔20-3000米的山谷、密林灌叢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遼寧千山以南、山東昆箭山以南、安徽、江蘇、河南、陝西渭南和寶雞以南及甘肅南部、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西藏等省區。朝鮮、日本也有。

繁殖方法

種子的採集與處理:選擇無病蟲害的壯齡母樹,成熟盛期時搖動樹枝或用竹竿敲打,在地面收集震落的果實。採回的果實堆漚2-3天或浸水3-4天。果肉充分軟熟後裝入竹筐或布袋,置水中搓擦,淘去皮肉雜質,再拌草木灰以脫去油脂,1天後再行搓洗,所得果核用作播種材料。種子忌日曬,不宜過度失水。經過調製的種子可攤放室內陰乾3-4天,當種子的含水量降到30%左右時即可貯藏。通常在12月上旬,將種子混以1:3濕沙,採用室外窖藏的辦法越冬貯藏,沙藏種子時要保持濕度,防止霉變。

圃地的選擇與整地:應選擇無環境污染、地勢平坦、水源充足,易於排灌,避風、交通便利的地方。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濕潤、微酸性的砂壤土、壤土作圃地,積水地和鹼性土不宜選用。

育苗地要進行細緻整地,冬季進行深翻。翌年春土壤化凍後,施2000-2500千克/666.7平方米糞肥或施20-25千克/666.7平方米磷酸二銨作為基肥,同時施3-4千克5%甲拌磷顆粒劑以殺滅蠐螬、螻蛄等地下害蟲。淺耕細耙,撿去石塊、草根。然後作床,通常要求床高15厘米,床寬100-110厘米,床間距離一般為20-30厘米。

播種:播種期一般在4月中旬-下旬,在播種前10-15天將貯藏的種子取出進行催芽,攤放在背風向陽的室外,白天定時翻動,並注意澆水保濕,夜間覆蓋草簾、塑料保濕,使溫度控制在15-25℃,待有1/3的種子露出芽眼即可播種。

播種方式採用撒播,播種量為7-12克/平方米,播種前澆透水,把種子均勻播於床面,隨後覆土約2-3厘米,並稍加鎮壓。播後3天不要澆水,以防土質形成硬蓋,不利於種子發芽出土。

栽培技術

播種後要根據氣候條件、土壤狀況和苗木大小,做到適時適量灌溉。並要注意排澇,做到外水不侵,內水不積,水停溝乾的合理程度。20-25天左右苗木出齊,當苗高達到6-8厘米時進行第1次除草,並要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防止雜草叢生,和苗木爭光、奪肥,以嚴重影響苗木生長。在苗木生長進入速生期,即6月下旬-7月上旬,苗高25厘米左右時,追施1次氮肥,施尿素15-20千克/666.7平方米,施肥後要及時澆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