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上岡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上岡鎮是國家級重點鎮、江蘇省重點鎮、江蘇省百家名鎮、江蘇省文明鎮和鹽城市城鄉統籌發展試點示範鎮,素有「四縣通衢、鹽阜咽喉、建湖東大門」之稱。區位優勢突出,交通便利,南接鹽城市區,緊鄰鹽城機場,境內204國道縱貫南北,寧靖鹽高速、沿海(沈海)高速、新長鐵路、鹽淮省道和通榆河、黃沙港縱橫交錯,「水、陸、空、鐵」交通發達。2010年縣實施區劃調整,原岡東鎮草堰口鎮劃入上岡鎮,全鎮現有區域總面積245.3平方公里,下轄兩個社區辦事處、44個村居,人口18萬,鎮區常住人口7萬人。

近年來,上岡鎮積極策應沿海大開發,主動融入鹽城大市區,深入踐行「五大理念」,大力實施「四大戰略」,緊扣「建成省重點中心鎮、鹽城市後花園、縣域副中心」的目標定位,加快建設工業經濟強鎮、新型商貿重鎮和特色農業名鎮,經濟和社會事業取得顯著成績。曾連續四年獲得全市城鄉統籌發展試點、重點鎮城鎮建設和高效農業發展先進獎,連續三年獲得全縣目標任務績效考核綜合獎,在重點鎮綜合排名三年累計前進16位,連續八年躋身江蘇鎮文明鎮行列。2016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8.78億元,一般預算收入2.25億元,規上企業開票銷售33.22億元,規上工業應稅銷售30.29億元,工業增加值增長12.8%,農民人均純收入16070元,在市、縣榮獲「招商引資和項目推進工作」「工業經濟和轉型升級工作」「開放型經濟和服務業發展工作」「統籌城鄉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和「現代農業建設工作」等先進集體。[1]

基本概況

建湖縣上岡鎮是江蘇省百家名鎮、鹽城市首批統籌城鄉發展試點示範鎮之一,位於鹽阜腹地。

歷史悠久,秦漢時期,鹽業繁盛。范公堤貫穿南北,人文薈萃,商貿繁榮,創業氛圍濃厚,素有「四縣通衢、鹽阜咽喉」 「千年古鎮」之稱,2013年被命名為江蘇省文明鎮。

2008年上岡產業園成立,被評為江蘇省中小企業創業示範基地,上岡現代農業園區被認定為市級農業產業園。[2]

歷史沿革

上岡系歷史古鎮,早在秦漢之際,這裡就有先民定居,明代中葉形成集鎮。明朝起,上岡就呈現出「商舶往來,物貨豐衍」的繁盛景象。

如今,隨着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上岡這座歷史悠久的千年商貿古鎮再一次展示出勃勃生機。上岡鎮黨委、政府審時度勢,推進集鎮功能由生產型向服務型的轉變,重點發展商貿、物流等產業,全力打造宜商宜居的現代商貿重鎮。

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新興場公署遷至上岡代管政務,這裡即成為鹽阜地區腹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民國元年「廢灶興墾」後,上岡設市,曾是鹽城地區最大的棉花集散中心,

上岡鎮

1951年始為建制鎮。全鎮現轄15個行政村,8個居委會,總面積24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15萬人,其中建成區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萬人。

面積人口

2010年底縣域區劃調整,原上岡鎮、岡東鎮、草堰口鎮合併為新的上岡鎮,原岡東鎮、草堰口鎮分別調整為社區,形成「一鎮兩區」的空間布局。現全鎮下轄44個村(居),總面積24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萬人,其中,小城市建成區達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2萬人。

名人名勝

上岡是人文薈萃之地,特別是近代,經濟和文化發展都比較快。清光緒二十九年創辦的南沙小學堂便是現今的上岡小學前身,這所蘇中、蘇北聞名的小學,對發展當地的文化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公辦學堂還有上岡中學、上岡女子小學、泰山院小學、文廟小學和三觀殿小學等,從這裡出來的學生考取高等院校者甚多,其中有些學生畢業後出國留學獲得了更高的學位,

如王伯鈞先生,早年畢業於南洋大學,成為英國牛津大學碩士;陳宗浩在德國獲法學博士;陳宗凡更是我國當代教育家。他們幼年都就讀於上岡小學。

陳宗凡教授191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先後在國內10多所高等院校執教60餘年,教澤遍海內,桃李滿天下,在國內外教育界享有很高的聲望。[3]

經濟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上岡鎮的經濟建設快速發展。工業初步形成了以機械、化工為龍頭,紡織、服裝、花炮、醫療器械為羽翼的新型工業體系和一大批特色產品。

農業通過實施萬畝蔬菜、千畝林果、百座坑坊、十大專業市場的「萬千百十工程」,使農業產業化經營成為市、縣一大「窗口」。這裡自古商賈雲集,市場繁榮,如今,第三產業和個體私營經濟撐起上岡半壁江山。

上岡鎮的繁榮,來自於經濟建設的振興。全鎮的招商引資勢頭強勁,投資環境不斷優化,主體經濟快速發展。

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42億元,同比增18.43%,農民人均純收入4230元,同比增6.25%;財政收入2340萬元,同比增9.59%,位於建湖縣一檔鎮之列。

2012年,上岡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98667萬元,同比增長14.l%;財政收入30489萬元,增長28%;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2552萬元,增長49.7%;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55990萬元,增長24%;規模上工業投資2 02 000萬元,增長22.4%:規模上工業增加值129719萬元,增長19.5%;註冊外資實際到賬26 00萬美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768元,增長13.4%,鎮域經濟綜合實力和競爭力不斷提高。

2013年1-11月份,上岡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2.2億元,同比增長l5.4%;完成財政收入31264萬元,同比增長14.4%,其中公共預算收入24 082萬元,增長1 9.1%;註冊外資實際到賬12 54萬美元;規模上工業投資2 3.2億元,增長20.2%;規模上工業增加值14.9億元,增長l4.5%;工業開票銷售收入20.3億元,增長20.8%,基本達到時序進度要求。

2016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8.78億元,一般預算收入2.25億元,規上企業開票銷售33.22億元,規上工業應稅銷售30.29億元,工業增加值增長12.8%,農民人均純收入16070元。[4]

經濟發展

上岡鎮是建湖縣的工業重鎮,工業企業主要集中在上岡產業園和兩個社區工業集中區,其中204國道上岡產業園正在創建省重點園區。

上岡產業園成立於2008年,是江蘇省小企業創業示範基地。園區規劃由東南大學編制完成,規劃面積26平方公里,一期核心區4平方公里為建成區,入駐近42家企業,重點發展物流、機械加工、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二期拓展區8平方公里,重點發展精密機械、汽車零部件及新能源汽車產業,有38個企業生產或在建設;三期規劃區14平方公里。全鎮現有工業企業110家,其中定報企業48家。近年來,園區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固定資產及基礎設施投入4億多元,產業集聚能力日益增強,初步形成傳統紡織、汽保汽配、精密機械製造三個產業板塊。2014年,規上工業開票銷售22.5億元,入庫稅收近億元,吸納周邊農民就近就業創業4600多人。[5]

農業發展

上岡鎮地處亞熱帶與暖溫帶交匯處,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河網密布,土地肥沃,素稱魚米之鄉,全鎮7萬畝耕地排灌配套,旱澇保收。

該鎮農業村居總人口116095人,勞力32692個,耕地面積17.6萬畝,村級經濟總收入77202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978元,組建專業合作社177家,土地股份合作社17家,成立家庭農場32家。上岡鎮高效農業在縣內外有一定影響力,總面積2.2萬畝,其中設施農業1.8萬畝,設施林果、設施蔬菜、特色畜禽很有特點,上岡果蔬、家禽等農副產品知名度較高。上岡現代農業園區是高效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載體,始建於2011年6月,由上海交通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規劃設計,規劃面積4.3萬畝,其中核心區面積2.2萬畝,配套功能比較齊全,初步建成管理服務、設施農業展示、農產品加工、優質糧種植、設施蔬菜、設施林果「六大功能區」。

成功註冊了上岡鎮歷史上第一個「農」字型「范堤牌」商標,無公害蔬菜已通過省級評估,並且打入上海市場,其生產基地已獲得省級認定,編入中國市場經濟信息庫。[6]

商業發展

上岡自古商賈雲集,市場繁榮。該鎮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推動下,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交通優勢產生了自身的輻射力,成為鄰近市、縣重要的商品集散地。這裡有建湖東部最大的商場,有鱗次櫛比的農民商業街,有琳琅滿目的上岡招商場,有分布全鎮的飲食、服務網點。全鎮2000多個商業網點,從業人員上萬人,2003年第三產業產值4.4億元,增加值2.63億元,名列全縣榜首。

肯德基

隨着上岡城鎮化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國際品牌進駐上岡,加快揚州歡樂數字傳媒、韓國服裝精品城、東方超市、肯德基等項目建設

基礎建設

隨着經濟建設的發展,上岡的市政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老鎮區不斷向東擴展,向南延伸,昔日的石頭小街已為十多條寬闊平整的柏油馬路所代替,按照蘇北一流標準,新建了人民路、府前路和實施了西進口改造工程,街道兩旁,巍然矗立的樓群,四季常青的花木,玲瓏剔透的假山、雕塑、噴泉,

把古老的集鎮裝點得格外年輕,一派繁榮。並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現代化的供電、供氣、供水和郵電通訊設施,城鎮建設規模名列全市鄉鎮之首,成為江蘇省4個試點鎮之一,這個鎮還是全省文化工作先進鎮,全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教育工作、愛國衛生、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基層黨校、體育工作等先後在省、市、縣奪魁,各項社會事業都取得了很大進步。

為了使居民能有個更好的健身娛樂場所,上岡鎮建設了文化廣場,使人們有了休閒健身的好去處。2013年7月,新任鎮長吳錦仲在考察論證之後,再為百姓建設了一個好去處----上岡公園!正在建設中,不久也將對百姓免費開放![7]

交通物流

上岡鎮水陸交通便利。串場河、通榆河和黃沙港通江達海,新、老204國道和鹽淮、建岡、岡合公路縱橫交錯,東有沿海高速公路,南靠寧靖鹽高速公路。上岡即雄居在這幾大水陸交通幹線的樞紐地帶。南距鹽城南洋國際機場22公里,東距射陽港40公里,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特別是新長鐵路通車和通榆河工程竣工以後,上岡鎮更是如虎添翼,以更快的速度飛向世界,飛向未來。

縣域副中心

2010年,縣委、縣政府在現有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江蘇百家名鎮和鹽城市重點中心鎮的基礎上,確定上岡為建湖縣域副中心,千年古鎮上岡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1985年3月,上岡撤鄉並鎮,由原上岡鄉與上岡鎮合併,實行鎮管村體制。至此,上岡鎮面積達102平方公里。2001年,農村體制改革,上岡鎮由29個村、居合併為23個村、居。2011年元月,縣再次進行區劃調整,將岡東、草堰口兩鎮併入上岡鎮,原兩個鎮變為上岡鎮的兩個社區。上岡成為縣域內面積最大的鎮,擁有44個村、居,總面積達245.3平方公里,耕地11689公頃,18.13萬人口。

改革開放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上岡鎮抓住了四大機遇,全鎮干群團結拼搏,終於使上岡從一個以農業為主體,工業和三產各占有一定比重的農村集鎮,一步步向以工業為主體的現代城鎮邁進。

開始起步

1992年初,縣委、縣政府根據市委、市政府關於將建湖縣上岡鎮、阜寧縣益林鎮等建成政策特別優惠區的決定精神,作出「關於建設上岡政策特別優惠區」的決定,並拿出100餘萬元,作為首批扶持資金。從那時起,按照縣委文件規定,上岡鎮在幹部配製、人事任免和物資管理等各個方面,享有特別自主權,這就為推動上岡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幹部及各方面人才倍受鼓舞,能量釋放,工作成效顯著,三業總產值連續五年翻番,經濟和社會事業取得顯著進步。

小城鎮建設

1996年初,縣長會辦會作出了小城鎮建設試點的決定,拉開了上岡城鎮化建設的序幕。通過一年的努力,對原舊街道進行拆遷改造,先後拆除9萬平方米舊房,新建300餘間1.6萬平方米的人民路沿街門面房,拓展街道2500多米,動遷單位58個,安置居民220戶,得到市、縣的充分肯定。1997年,上岡鎮首批通過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驗收,並被評為江蘇百家名鎮。

建設小城市

2005年,鹽城市委、市政府決定將上岡、益林作為全市小城市來建設,建湖縣委明確一位常委專門負責這一工作,並組團赴滬考察,研究制定小城市建設的規劃,當時提出了「打造鹽城後花園,打造休閒新上岡」的口號,鎮區向南推進,拉開了港口大道等交通框架。同時,在204國道西側沿線,征地建設工業園區,2年多時間,先後有海利達、龍成紡織、大正金屬製品等10多家企業率先入園建設,園區呈現一定規模,成為以工業主體支撐全鎮經濟發展的動力。

縣域副中心

如果說抓住了前三輪機遇,使上岡奠定了新一輪發展的基礎,那麼「十一五」期間,縣委、縣政府確定上岡為建湖縣域副中心這一決策,使上岡鎮迎來的第四個發展機遇,也是最為重要的機遇。上岡人民緊緊抓住了這個機遇,在鎮黨委、政府有力地推進下,集中精力,拚命苦幹,終於使上岡這一千年古鎮迎來了又一個快速發展的輝煌時期。

建設上岡產業園,打造工業經濟強鎮。2007年底,縣委、縣政府作出建設上岡產業園的重大決策。2008年10月,上岡產業園管委會正式掛牌成立,為積極策應沿海大開發,融入鹽城大市區,推進上岡大發展創造條件。上岡鎮按照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大力實施工業化和城鎮化「雙輪驅動」戰略,本着「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速度推進」的總體思路,全力推進上岡產業園建設。園區一期核心區建設總投入5億元,形成了串場河東、西連片的整體格局。到2011年上半年,20平方公里的規模框架已經拉開,「兩縱五橫」的道路,給排水、綠化、亮化設施配套齊全,園區大道2010年10月份竣工,緯一、緯三路西延工程2011年建成,串場河兩座跨河大橋順利通車,產業園的綜合配套承載能力大大增強,入園企業達60多家。其中,億元項目26家,千萬元以上項目40多家。浩瀚重鋼、銀海棉業、富歐照明、明致太陽能和超越重型機床等一批重大項目落戶上岡,已初步形成高端紡織、機械製造和現代物流三大板塊,產業集群初顯規模。上岡產業園的強勢發展,帶動了本鎮及建湖東部地區一、二、三產業的蓬勃發展。2010年底,投入400萬元,聘請上海建築現代設計集團,編制新城區城市設計規劃。上岡新、老鎮區基礎設施投入達2.5億元,「四縱六橫」路網全部建成,街市建築樓盤林立,各具特色的住宅群、別墅區星羅棋布,設施配套齊全,人文景觀相得益彰,重點標誌性建築——四星級上岡高中、國際大酒店、蘇中(蘇北)二級客運中心、上岡新城和鹽阜建材城等流光溢彩,相映成輝,通榆河濱河綠地2010年建成開放。

發展高效農業,打造特色農業名鎮。上世紀80年代到本世紀初的幾個五年計劃中,

即「十一五」後期,上岡鎮以工業化的理念謀劃農業發展,建成以果蔬、養殖、蠶桑和苗禽炕孵為重點的高效農業產業化基地。同心、南莊和宋樓村萬畝無公害蔬菜,岡北、龍汪村千畝葡萄園藝、林果和甘薯種植推廣基地,規模突進。2006年,成功申報了國家註冊商標「范堤牌」無公害蔬菜品牌,系列產品成了大都市人們餐桌上的搶手貨,每年產銷15萬多噸,創收超億元。擁有700多年傳統炕孵業的南莊村,炕坊發展到了上百家,小小苗禽裝汽車、乘火車、登飛機,銷住全國,部分苗禽還出口俄羅斯、蒙古及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南莊成了名揚世界的炕孵特色專業村,年增收5000多萬元。同時,全面培植九五面業、榮盛養殖等一批市級龍頭企業;鄉綠海藍公司申報省級農業龍頭企業。截止2011年,全鎮已建成高效農業示範基地6個,總面積達1.8萬餘畝,年產銷近10億元,帶動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發揮優勢、創塑特色,打造三產商貿重鎮。

物流基地異軍突起:2010年以來,投資3億元,在204國道東側,規劃建設用地600畝、30萬噸倉儲能力的國家級棉花倉儲中心,並以此為帶動,興建集內河港口碼頭、貨場、倉儲和生活服務等為一體的現代物流集聚區。同時,在204國道以西,興岡路以南投建大型鹽阜建材城,成為全省一流的商品集散中心之一。

商貿市場方興未艾:投資5.5億元的蘇中、蘇北農資大市場,投資超億元的服裝紡織品綜合市場,放大招商場品牌效應,提高輻射能力,每天前來交易的人流達萬餘人次,成交額近百萬元。

現代服務業亮點紛呈:新城區沿港口大道南、北兩側,分別興建了蘇北二級客運中心、上岡四星級國際大酒店。老鎮區規劃建設了大型綜合超市和百貨批發、品牌專賣等各類店鋪和生活服務網點等1000多家。同時,先後投入超億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極力打造一流的集鎮基礎設施和一流的集鎮新城區。在204國道以西、興岡路以北規劃194畝,建設上岡新農村別墅區,興建風格別致的農民公寓和商品房。鎮財政在縣返還的稅收和規費中,每年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鼓勵農民進鎮購房。南苑小區、錦繡家園、文匯華庭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居民小區高速建設上市,上岡新增城鎮居住人口1萬人以上,鎮區總人口達5萬人。2009年,投入3000多萬元興建的6000多平方米的文化活動中心投入使用,文體活動項目增加到50多項。至此,全鎮擁有融文化娛樂、餐飲服務於一體的休閒會所20多家,每天華燈初上,霓虹閃爍,廣場舞廳,歌舞昇平,一派祥和。

司法建設

為了與轄區黨委、政府工作大局同步發展,上岡法庭始終把參與社會管理創新,構建和諧社會作為立足審判、服務大局的首要環節,認真落實司法便民、利民措施,建立訴訟與非訴訟相銜接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主動延伸服務領域,積極拓展審判職能,有效地推進能動司法,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上岡法庭利用每月參加各鎮政法綜治工作例會的有利時機,主動加強與轄區鄉鎮的協調配合,對轄區發生的所有涉訴糾紛列入議程進行研討,對可能發生的不測事件進行提前謀劃,並制定應對措施。法庭在轄區構建起了以人民法庭、各鎮政府、司法所、派出所、村(居)委等共同參與的綜合協調機制,通過搭建和諧共建平台,構建和諧共建長效機制,源頭排查化解社會矛盾糾紛,有力地維護了轄區的社會和諧。

地方企業

建湖縣威力液壓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創建於二000年春,原名為建湖縣洪明液壓件廠,公司坐落於江蘇省建湖縣上岡鎮,204國道穿鎮而過,南距鹽城僅23公里,距寧靖鹽高速鹽城北互通僅10公里。便捷的交通、優美的環境、得天獨厚的人才資源,加之公司採用「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使企業得到迅速發展,現擁有固定資產1000多萬元,廠房占地面積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職工120餘人,專業技術人員20餘人,建立了計算機網絡系統,實現了產品設計、產品質量跟蹤控制、客戶服務網絡化,從而使本廠的管理水平、設計能力、質量控制和服務能力得到上升到一個新的台階。公司於2004年通過ISO9001-2000質量體系認證,並被江蘇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授予「江蘇省二級計量單位」。公司的船用閥類產品已通過中國船級社的船用產品質量認證。 公司液壓件產品現年產量達10萬件,並逐年遞增,用戶遍及全國各地,被廣泛應用於工程機械、塑料機械、石油機械、輕工機械、橡膠機械、礦山機械、鍛壓機械、交通運輸機械,船舶等行業液壓系統中。公司產品實行終身優質服務,嚴格履行合同,始終把用戶利益放在首位。本公司產品是各行業主機配套的首選元件。

江蘇浩瀚鋼結構有限公司:位於鹽城市建湖上岡產業園,緊鄰204國道,是一家集設計,製造,施工,安裝於一體,具有承接工業廠房,機場,橋樑,火車站,大型體育場館等各種輕鋼,重鋼,網架,多高層鋼結構能力的企業。公司註冊資金6508萬元,占地面積300畝,其中首期建成的生產廠房面積50000平方米,在建的二期廠房面積60000平方米,現有員工300多人,其中各類管理和工程技術人員80多人,另配有專業安裝隊伍100多人,年產鋼結構能力達100000噸,公司擁有國家鋼結構工程專業承包一級資質和房屋建築工程施工總承包三級資質,並通過ISO9001:2008標準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8]

土特產品

宋樓花炮

宋樓花炮廠生產的黑藥中籽鞭和十波魔術彈先後榮獲農牧漁業部優質產品稱號。

上岡醬醋

上岡醬醋廠生產的黃海牌三伏醬油曾在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獎,遠銷歐美和東南亞等地。

上岡草爐餅

久負盛名的上岡草爐餅,做工考究,歷史悠久,軟如綿,甜而不膩,是饋贈親友的佳品。

很久以前,建湖上岡的街頭小巷上,就出現了一道備受人們歡迎的土菜,可以當做點心吃,也可當做正餐吃,製作簡單、味道鮮美。它就是草爐餅老雞湯,隱藏在民間的經典美食。

草爐餅的歷史據說可以追溯到公元5年,具有着悠久的歷史文化,草爐餅又因其用蘆葦草和砂缸爐生產而得名。草爐餅的爐子是在鎮江專門訂做的無釉砂缸,缸體臥放嵌入灶中,去掉缸底就是爐口,而草料必須是海柴草,即海邊的蘆葦草,因它不僅容易燃燒,主要是還耐燒,並且火力適中,而燒火用的普通蘆葦草便是次等的。同時草爐餅的用料、發酵及兌水也相當講究,麵粉要有骨勁,否則餅在爐中會整體掉下來或者餅耙子會沾在爐上。對於發酵則是利用酵頭子進行自然發酵,夏天發酵要4個多小時,冬天則要求更長,要8個小時以上。由於酵料純正,火鹼適中,餅底靠爐板呈現出古銅色,而餅面和糖料經過火烤後為金黃色,餅邊白色不糊,中間餅肉則綿甜爽口。因此,人們形容它為「金玉銅底玉鑲邊,綿甜爽口草爐餅」。

草爐餅的製作方法與一般的燒餅不同,製作「草爐餅」是一項非常忙碌、辛苦的工作。

一張「民俗餅」

正是這四兩一隻的草爐餅以其獨特的生產工藝而深得人們的喜愛,特別是老一輩的上岡人更是對它喜愛有加,因此,它也給當地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草爐餅」,一種普通而又不平凡的食品,在歷經了2000多年的時光消磨後幾乎絕跡於鹽阜大地。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飲食習慣的逐漸改變,特別是一些西式食品,如麵包、漢堡等食品的大量湧入,使得具有濃厚飲食文化底蘊的草爐餅逐漸地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和餐桌,特別是年輕人對這個具有千年文化的食品,也許只剩下了一些從前輩們那裡得來的殘存記憶。具有千年歷史的「草爐餅」,現如今正處在一個歷史轉折的門檻上,它將是蘇北特產的絕唱還是延續?面對着後人對草爐餅製作工藝日漸淡出記憶的現實,「草爐餅」文化的傳人還在守望着……

素有「餅王」之稱的草爐餅浸泡在金黃黃、油燦燦的雞湯里,越泡越酥,越浸越香。咬一口餅,脆中帶軟,喝一口湯,鮮而不膩,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9]

上岡名校

江蘇省上岡高級中學:發端於公元1905年在上岡文廟創辦的初等小學,正式創辦於1931年。1980年被定為省首批辦好的95所重點中學之一,1984年被列為省12所大改試點學校之一,被譽為全省教育界「四大名旦兩朵花」之一,1994年被省教委正式確認為省合格重點中學,2000年6月被省教育廳命名為省模範學校,2002年4月被正式確認為國家級示範高中,2003年6月晉升為江蘇省上岡高級中學,2003年12月通過江蘇省四星級高中的轉星評估。

學校先後榮獲全國「五講四美、為人師表」活動先進集體、全國德育先進校、全國科研興教先進單位、全國青少年道德培育實驗基地、全國課堂教學先進單位、全國優秀家長學校、全國學校體育工作先進集體、全國學校管理先進單位、全國勤工儉學先進集體、江蘇省模範學校、江蘇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集體、江蘇省依法治校先進集體、江蘇省德育先進校、江蘇省工人先鋒號、江蘇省價格誠信單位、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集體、江蘇省田徑傳統項目學校、江蘇省軍訓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體育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健康促進校金獎、江蘇省綠色學校、江蘇省紅十字示範校、江蘇省優秀家長學校、江蘇省科研工作先進集體等200多項榮譽。[10]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