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大轟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東京大轟炸(東京大空襲,日語:東京大空襲/とうきょう だいくうしゅう Tōkyō daikūshū),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陸軍航空軍對日本東京的一系列大規模戰略轟炸。
自1944年11月14日起,東京總共經歷過106次空襲,包括5次大規模空襲(1945年3月10日、4月13日、4月15日、5月24日、5月25-26日),其中1945年3月10日的空襲(下町空襲)造成了10萬人以上死亡以及100萬人受災,5月25日的空襲造成約7000人死亡。大多數情況下,東京大轟炸主要指1945年3月10日、5月25日這兩次轟炸[1]。
早期轟炸
早在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後,美國的吉米·杜立特中校就曾派出16架B-25米切爾型轟炸機空襲日本東京、橫濱、名古屋和神戶等地的油庫、工廠和軍事設施,但是此次轟炸主要只具備象徵性意義,對日本所造成的實質打擊非常有限。
但當美國成功研發並製造出B-29超級堡壘轟炸機後,美軍終於開始有能力對日本作出有實質作用的戰略轟炸。B-29轟炸機的時速達563千米,飛行高度超過1萬米,續航里程為6430千米。打擊距離達到2,400千米,並能攜帶9,000公斤彈藥。當時軸心國的戰鬥機除Me-262和橘花(日本根據Me-262的藍圖資料及性能數據自行仿製,未量產)以外均不能達到此高度,即使達到也追不上B-29的速度。
美軍於1944年6月15日首次使用B-29對日本進行轟炸。在柯蒂斯·李梅將軍領導下,美軍展開「馬特霍恩行動」,68架B-29從成都起飛,轟炸位於日本北九州的八幡鋼鐵廠。但這次攻擊並沒有造成太大的破壞,68架飛機中,只有47架命中目標,另有4架未能起飛,4架墜毀,還有6架因機件問題要在途中棄置所帶的炸彈,有一架被擊落,其餘的大多只轟炸了次要的目標。
1944年的11月24日,美軍首次從日本的南方對日本實施轟炸。美軍派出88架轟炸機空襲了東京,意欲在白天進行更精準的轟炸。飛機在10,000米高空投彈,結果只有約30架飛機找到了轟炸目標,投擲的炸彈有約10%命中預定目標,只有一個飛機製造廠受了輕傷。
當時美軍尚未攻占馬里亞納群島、硫磺島等軍事基地,由中國出發的飛機則會遇到補給問題,而且距離也太遠。由中國起飛的B-29必須減少載彈量以運載燃料,故此從中國出發的B-29僅能對日本發動有限的攻擊。直到尼米玆海軍上將的跳島戰術攻占了一些接近日本的島嶼後,美軍才開始籌備對日本本州的大規模轟炸。
美軍在歐洲曾使用日間精確轟炸戰術,但因日本的天氣並不適合此戰術。美軍的戰略轟炸造成的傷亡比後來的原子彈攻擊還要多,估計大約35萬到90萬的城市平民因此死亡,數百萬人無家可歸[2]。
視頻
東京大轟炸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1945年3月9日東京大轟炸,10萬日本人被燒焦 ,好看視頻,2020-4-24
- ↑ 東京大轟炸:比原子彈更殘酷的轟炸,鋼鐵橋樑都被燒化 ,騰訊視頻,2018-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