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青釉水波紋四系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東漢青釉水波紋四系罐此罐直口短頸鼓腹平底,肩部有四個等距離的橫系,用以繫繩提水,肩部飾一圈水波紋,全由自然生動的曲線構成,絲毫不嫌呆板。器表施青黃色釉,光澤度強,胎質吸水性低,透光性好,胎釉結合緊密。器底未施釉,露出的瓷胎證明它已具有瓷器的特徵。從各方面看,此罐都已達到真正瓷器的標準,是 中國最早的青瓷產品。
此罐無論胎質釉色,還是造型燒成技術,都還露出中國瓷器的童年氣質——稚氣而生機勃勃。但它又確是一件劃時代的產品,它的出現,是陶瓷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標誌着中國人對自然的改造取得又一個偉大進步。從此,中國的瓷器製造業走上了一條興旺之路。[1]
產品簡介
【名稱】:東漢青釉水波紋四系罐
【類別】:瓷器
【年代】:東漢
【文物原屬】:東漢民間用瓷,上虞縣面官鎮東漢墓陪葬品。
【文物現狀】:浙江省上虞縣面官鎮出土,現藏於上虞縣文物管理委員會。【簡介】:
高19.8厘米,口徑為10.7厘米。
相關資料
來源 瓷器是中國對世界文化的一個偉大貢獻,以至於在英文中「瓷器」和「中國」是同一個單詞「china」。瓷器與陶器相比,具有外部施有釉色、光澤極強、基本不吸水的特點。這件瓷器器表施有青黃色釉,光澤度強,胎質吸水性低,透光性好,胎釉結合緊密。從這幾個方面來看此罐都已達到真正瓷器的標準,是中國最早的青瓷產品之一。這件四系罐無論胎質釉色,還是造型燒成技術,都表現出現代瓷器的特點,雖然和後代的瓷器相比在許多方面還有明顯的缺陷,但無疑它的出現是陶瓷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標誌着中國人對自然的改造取得又一個偉大進步。
陶器 瓷器脫胎於陶器,是中國古代人民在燒制陶器的過程中逐漸摸索出來的。瓷器相比於陶器需要更特殊的原料,溫度要求也更高,而且瓷器表面要求施有釉色。早在公元前16世紀的商代中期,早期瓷器就產生了,但這時候的瓷器具有明顯的原始性和過渡性,燒制溫度較低,釉色的光澤不夠而且不夠均勻,胎體也不夠結實,所以一般只是把它們叫做原始瓷器。但這時的瓷器已經表現出陶器所不具備的優點:經久耐用,便於清洗,外表美觀。因此這種原始瓷器開始不斷向現代瓷器發展。真正意義上的瓷器在經過無數代人民的摸索後終於在東漢時產生了。浙江上虞憑藉其悠久的制陶傳統和得天獨厚的條件製造出了中國最古老的瓷器,揭開了中國陶瓷史的新的一頁,此後中國的制瓷業步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