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五井鄉留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五井鄉留村是聞名全省的林業先進單位,凡到過留村的人,都會被那裡滿目翠綠,生機盎然的興旺景象所吸引。但更令人感觸的是,留村黨支部帶領留村人30多年如一日,以艱苦創業的愚公移山精神,熱忱為民的無私奉獻精神,帶領群眾綠化荒山,建設山區,而且首創了全國陽坡綠化的成功經驗,把一個昔日貧窮落後的窮山村,初步建成了林茂糧豐,各業興旺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連續6年被省、市、縣委組織部門評為先進黨支部。1989年被長治市委樹為全市十面紅旗黨組織之一,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光榮稱號。陽坡綠化成為全國的典型。[1]

中文名稱: 留村

行政區類別: 村

所屬地區: 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

郵政區碼: 047400

人 口: 1132口人

基本介紹

留村地處縣城東北13千米的干石山區,全村290戶,1132口人,分居在4個自然莊上,有黨員36名,7個黨小組,全村總面積5700畝,其中耕地只有1002畝,人均不足0.9畝,其餘全是干石山坡。

綠化改革

這裡山多地少,石厚土薄,十年九旱,資源匱乏,素以貧窮著稱。過去曾流傳着一首民謠:"干石禿嶺水土流,村窮人窮難糊口閨女寡婦外村嫁,留下光棍守坑頭,背井離鄉千里走,留村實在難存留"。這就是當時留村的真實寫照。60年代初,調整後的留村黨支部,認真聯繫留村的實際,對照本縣和外地的一些先進經驗,分析比較,切磋琢磨,一致認為,留村人多地少,山大坡廣,單靠人均9分薄地難以致富,惟一的出路就是開山興林,發展林果。於是,黨支部在廣泛徵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針對留村的情況制定發展林業生產的總體規劃:高山遠山松柏林,低山溝凹五果園,背坡核桃地埂化,陽坡花椒連成片。他們廣泛發動群眾,採取林業專業隊與群眾運動相結合的辦法,在坡頂上播油松,在山坡上種花椒,在溝凹里植果樹,在地埂上栽核桃,在河邊上插楊柳,櫛風沐雨十多載,硬是在高山遠山造淞柏林2400畝,低山溝凹發展梨果園200餘畝,陰坡地埂栽植核桃、柿子等經濟樹1.3萬株,用雙手在干石區繪出了一幅綠色圖畫,千百年來,被貧窮折磨的留村人,透過這綠色看到了留村的希望所在。陰坡綠化了,剩下的是"光有骨頭沒有肉"的1700畝乾旱陽坡,這在70年代還是個沒人敢於涉足的禁區。是進是退?經過反覆討論,留村黨支部作出了向陽坡進軍的決定。1972年春他們造反耐旱性較強的松柏、山杏、山桃、刺槐、花椒等數十種樹苗,東一片,西一塊地在土層瘠薄的陽坡上試驗,大膽探索陽坡綠化的路子,支部書記桑林虎,帶領大夥三易寒暑,幾經曲折從反覆實踐中,終於闖出了一條"開山造田,蓄水保土,種植花椒"的陽坡綠化新路子,並創造了花椒樹臥苗栽植新辦法。黨支部以8名老黨員為骨幹,組織了一支"老愚公綠化專業隊"。他們夏頂酷日,冬冒嚴寒,艱苦創業,堅持常年開荒造地,到現在共投工6.35萬餘個,硬是用拳頭大的石頭壘起5000餘條高1米,總長600多千米石岸,墊成5000餘塊總面積1160餘畝的花椒梯田,栽植花椒樹12萬株,使昔日岩石裸露的乾旱陽坡披上了綠裝,老黨員谷永林一人就劈山造田80餘畝,植下花椒樹1.6萬餘株。

發展現狀

留村黨支部帶領群眾堅持30年的艱苦創業。如今,留村的5900多畝干石山,97%山的宜林面積已經綠化,共營造松柏林3000畝,發展梨果園300畝,人均達到2畝用材林,1畝花椒坡、150株經濟樹,林果業已成了留村的一大經濟支柱。留村不但植樹不占田,而且治山還增加了100多畝地,1000多畝山地也建成了穩產高產田,同1984年前相比,糧食總產量翻了兩番,集體積累增長了6倍,人均純收入翻了5番。當今昔的留村,"高山遠山松柏山,低山溝凹花果園,背坡核桃地埂化,陽坡花椒連成片,層層梯田繞山轉,清清泉水引上山"。人們都譽稱它是"平順的綠寶石"、"太行山上的綠明珠"。

視頻

《我為改革創新做什麼》專欄 中五井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