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古代音樂史簡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古代音樂史簡述

中國古代音樂史的研究工作,數十年來,進展都較遲緩,但是近十幾年,卻有了長足的發展,不論廣度和深度,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可惜的是,這些成果分散發表在各種不同的音樂刊物上,倘非專門收集的人士,實在不易窺其全豹,滄海遺珠,那就更在所難免了。 劉再生編著的《中國古代音樂史簡述》則由於前面所說的物色,正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種缺憾,使讀者在獲得通常所說的古代音樂史常識之外,同時接觸到各新的學術研究成果,以及各咱不同的見解。這裡,隨舉些例子:對於我國間律形成的時期,過去只憑文獻資料加以推斷,其實是並不清楚的。十多年前,根據對於出土的音樂文物的調查和考證,先後出現了兩種新的見解,即呂驥同志所認為的「我國五聲音階在母系氏族社會後期已經形成」的觀點;黃翔鵬同志所認為的「完整的七聲音階至遲在晚商期間已經形成」,從而推斷「我國音樂中五聲音階和七聲音階有一個長期並存的傳統」的觀點。這些,都能從《中國古代音樂史簡述》中找到清楚的敘述。

基本內容

出版時間:2006-05-01

裝幀:平裝

頁數:616頁

開本:大32開

品牌:人民音樂出版社

類型:藝術

書名:中國古代音樂史簡述

ISBN:9787103030738

作者:劉再生

出版社:人民音樂出版社

語種:簡體中文

推薦

中國古代音樂史的研究工作,數十年來,進展都較遲緩,但是近十幾年,卻有了長足的發展,不論廣度和深度,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可惜的是,這些成果分散發表在各種不同的音樂刊物上,倘非專門收集的人士,實在不易窺其全豹,滄海遺珠,那就更在所難免了。

·查看全部>>

·《操盤之王》59折熱賣(帶頭大哥777首度完整披露) >>·《我的第一本學習方法書》獨家特價搶購 >>

內容簡介

這本稿子則由於前面所說的物色,正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種缺憾,使讀者在獲得通常所說的古代音樂史常識之外,同時接觸到各新的學術研究成果,以及各咱不同的見解。這裡,隨舉些例子:對於我國間律形成的時期,過去只憑文獻資料加以推斷,其實是並不清楚的。十多年前,根據對於出土的音樂文物的調查和考證,先後出現了兩種新的見解,即呂驥同志所認為的「我國五聲音階在母系氏族社會後期已經形成」的觀點;黃翔鵬同志所認為的「完整的七聲音階至遲在晚商期間已經形成」,從而推斷「我國音樂中五聲音階和七聲音階有一個長期並存的傳統」的觀點。這些,都能從本書中找到清楚的敘述。不久前,李純一同志發表了不同意將地隔三百公里之遙,年代和文化遺存是否相同尚末搞清的兩個塤合併研究,因而做出不同推斷的觀點,同樣為本書怕收納。這些觀點不一的研究成果,雖然一時難定是非,但是對於問題的進一步深入探討,顯然都是有益的。因此,本書的這一特色就是不可磨滅的。

目錄

聊以為序

修訂版前言

上編 上古音樂(先秦時期)

1 中國音樂文明的曙光——賈湖骨笛地下沉睡九千年復甦

2 「野蠻人」與原始樂舞

3 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古文獻中的原始樂舞

4 撅之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我國出土的原始社會的樂器

5 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我國最早的音樂家夔

6 音樂文化的階級烙印——夏代音樂文化面貌的探索

7 甲骨文中的「 」字——商朝的樂舞

8 以鉅為美,以眾為觀——商朝的樂器

9 恆舞於宮,酣歌於室——商代的「巫樂」和「淫樂」

10 喤喤厥聲,肅雍和鳴——登峰造極的西周雅樂

11 失而復得的晉侯蘇鍾——西周鐘銘的歷史和文化內涵一瞥

12 大司樂掌成均之法——周朝的樂官制度

13 八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周代的樂器分類法

14 將子無死,尚能復來——周穆王西遊的歷史傳說

15 王子朝奔楚——「禮崩樂壞」之一

16 八佾舞於庭——「禮崩樂壞」之二

17 聲淫及商,何也?——「禮崩樂壞」之三

18 惡鄭聲之亂雅樂也—— 「禮崩樂壞」之四

19 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孔子對古代音樂文化的貢獻及其局限

20 詩言志,歌詠言——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21 宮、商、角、徵、羽的由來——五聲階名的「天官說」

22 音樂與數學的結晶——三分損益法與十二律

23 春秋時期的宮廷音樂家

24 其民無不吹竽鼓瑟、彈琴擊築——戰國時期音樂的繁榮景象

25 震驚世界的地下音樂寶庫——宮廷音樂一瞥

26 鄰有喪,舂不相——我國說唱音樂的遠祖

27 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祠——民間音樂巡禮

28 洋洋乎,盈耳哉——古代歌曲的高潮處理

29 戰國時期的民間音樂家

30 諸子蜂起,百家爭鳴——圍繞音樂問題的一場辯論

31 樂者,天地之和也——儒家的音樂美學論著《樂記》

中編 中古音樂(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時期)

32「秦聲」與「楚歌」——秦漢音樂漫議

33 先秦鐘磬文化的「斷層」與「轉型」——濟南洛莊漢墓出土編鐘的啟示

34 一條橫貫亞洲的「音樂之路」——絲綢之路的開闢

35 采歌謠,被聲樂——漢代的樂府

36 每為新聲變曲,聞者莫不感動——協律都尉李延年

37 感於哀樂,緣事而發——樂府歌曲一覽

38 紛披燦爛,戈矛縱橫——琴曲《廣陵散》

39 感傷亂離,追懷悲憤——琴歌《胡笳十八拍》

40 魏晉時期的文人音樂家

41 論樂者七十八家——從京房六十律到何承天新律

42 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曲譜——《碣石調·幽蘭》與文字譜43 風靡南北的西域音樂

44 南北朝時期的西域音樂家

45 千變萬化,曠古莫儔——漢唐時期的「百戲」、「散樂」

46 忽復學參軍,按聲喚蒼鶻——漢唐時期的歌舞優戲

47 一均之中,問有七聲——「五旦七聲」與「八十四調」

48 是時競為異議,各立朋黨——隋初的「開皇樂議」

49 樂籍制度下的悲苦人生——隋代的「識音人」萬寶常

50 其聲音節奏及舞,悉宜依舊——隋代的「七部樂」和「九部樂」

51 享宴因隋舊制,用九部之樂——唐代的「九部樂」和「十部樂」

52 太常部伎有等級,堂上者坐堂下立——唐代的「立部伎」和「坐部伎」

53 月聞仙曲調,霓作舞衣裳——唐代的大曲和法曲

54 得難曲五十以上任供奉者為業成——唐代的音樂機構

55 聲有誤者,帝必覺而正之——音樂家皇帝唐玄宗

56 斷腸聲里唱「陽關」——《陽關三疊》的由來

57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詩歌中的「中唐音樂」

58 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琴曲《梅花三弄》和《離騷》

59 街東街西講佛經,撞鐘吹螺鬧宮庭——唐代的說唱音樂「變文」

60 樂工不識長安道,儘是書中寄曲來——唐代的減字譜與燕樂半字譜

61 唐代的「音聲人」

62 君看白髮誦經者,半是宮中歌舞人——唐代歌伎、樂工的悲慘命運

63 倖存於世的唐代音樂專著

64 從濁至清,迭更其聲——唐燕樂二十八調

65 傳統音樂中的唐宋遺音——《舞春風》、《菩薩蠻》等樂曲的「曲調考證」

66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隋唐時期中國和曰本、高麗音樂文化的交流

67 一千多年前的「宮廷歌舞」——五代王建墓歌舞伎樂石刻

下編 近古音樂(宋、遼、金、元、明、清時期)

68 萬家競奏新聲——宋代「曲子」的崛起

69 自作新詞韻最嬌——姜夔的自度曲

70 此歌出自我宋建炎年間——民歌《月子彎彎照幾州》

71 耍鬧去處,通曉不絕——宋代的「瓦舍」與「勾欄」

72 教坊十三部,唯以雜劇為正色——宋代的「雜劇」和「南戲」

73 滿村聽說「蔡中郎」——宋代的說唱音樂

74 每欲望九嶷,為瀟湘之雲所蔽——琴曲《瀟湘水雲》

75 蓋其制兩弦間以竹片軋之——我國「胡琴類」弓弦樂器的問世

76 兩種不同體系的調名解釋——「之調」和「為調」

77 超然遠覽,奮其獨見——蔡元定和他的十八律

78 上自唐虞,下迄皇宋——宋代的音樂論著

79 中正則雅,多哇則鄭——宋代的宮廷雅樂

80 其習日以異,其俗日不同——西夏、遼、金的音樂

81 養人才,編傳奇,一時氣候雲集——高度繁榮的元代雜劇

82 歌者自歌,白者自白——元雜劇的表演形式

83 順帝朝,忽又親南而疏北——元代南戲的發展

84 文而不文,俗而不俗——元代的散曲

85 一代天驕的讚歌——元代蒙古族的音樂

86 新腔翻得涼州曲,彈出天鵝避海青——元代琵琶曲《海青拿天鵝》

87 取來歌里唱,勝向笛中吹——我國最早的聲樂論著《唱論》

88 刊布成帙,舉世傳誦——明、清民歌和小曲的盛行

89 鼓聲一通,群歌競作——兄弟民族的歌舞音樂

90 一韻紆縈良久——明、清時期的說唱音樂

91 清麗悠遠,出乎三腔之上——明、清戲曲的「四大聲腔」

92 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色——崑曲的著名作品

93 愈趨愈卑,新奇疊出——「亂彈」諸腔的興起

94 變則新,不變則腐——明、清時期的戲曲論著

95 曲曲新聲總斷腸——明、清的器樂獨奏藝術

96 今之樂,猶古之樂也——明、清的器樂合奏藝術

97 道家唱情,僧家唱性——明、清的宗教音樂

98 東方文藝復興式的人物——十二平均律創始人朱載堉

99 歌劇《圖蘭多特》中的「茉莉花」——明、清時期中西音樂文化的交流

100 庶為知音者察焉——明、清時期的重要曲譜

參考文獻

本書引用當代中國音樂學家文獻人名索引

圖片索引

後記

修訂版後記[1]

參考文獻

  1. 中國古代音樂史簡述豆丁網,2017-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