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俗(楊世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習俗》是中國當代作家楊世龍的散文。
作品欣賞
習俗
重陽節自古以來就有登高的習俗。詩的前兩句寫遊子在外,難免思念故鄉。此時,登高遠眺,遙望故鄉的山川,「歸心歸望」的情懷,被濃濃的厚厚的表現出來。後兩句寫出了詩人與故鄉遠隔萬里,只能飲着菊花酒,望着大雁飛向南天,充分展示出詩人的鄉愁之情。
還有南北朝詩人江總《於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賦韻》中的詩句也很精彩。
「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
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此詩表達的是詩人:心追着南去的雲飄逝,身體跟隨從北南飛的大雁回來。家鄉籬笆下的菊花,如今又有多少株盛開了呢?
這是詩人晚年歸鄉,路過薇山亭時,正逢重陽節,由此有感而發寫下的。這首詩即景抒情,感情含蓄。通過」南雲」、「北雁」寄託了對家鄉的思念,抒發了詩人已經在回鄉的路上,但仍迫切欲歸的心情。
這兩首詩都情景宛然,充分展示了鄉情、鄉愁與人性的偉大。
重陽寫友人親人的詩尤為感人。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這是唐代詩人杜牧《九日齊山登高》中的詩句。此詩是為安撫好友張祐的失意情緒而作。唐會昌五年,張祐來池州拜訪杜牧,二人重陽同登齊山時有感而發,遂作此詩。
表達的是: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剛剛南飛,約朋友攜壺帶酒,共登齊山。今世煩擾平生,難逢開口一笑。菊花盛開之時,只應縱情痛飲,酬答重陽佳節,不必憂懷登臨,嘆恨落日餘暉。人生短暫,古往今來,總歸如此,何必像齊景公那般對着牛山落淚呢。
這首詩用「江涵秋影雁南飛」等文字,把江南的秋色美景寫得淋漓盡致。用「難逢」、「須插」表達了要用通達的生活態度,來排遺人生的煩惱。勸告友人,不必像齊景公那樣對着牛山落淚。讀後感人至深,讓人醒悟。
宋代詞人「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重陽寫給丈夫趙明誠的詞更為感人。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表白的是:薄霧瀰漫,雲層濃密,日子過得鬱悶愁煩,只能看着那龍腦香在金獸香爐中繚繞。又到了重陽節,臥在玉枕紗帳中,半夜的涼氣將全身浸透。在東籬邊飲酒直到黃昏後,淡淡的黃菊清香溢滿雙袖。此時此地怎麼能不讓人傷感呢!風乍起,捲簾而入,簾內的人兒過渡思念,身影比那黃花還要瘦弱啊!
這首詞,通過描寫作者重陽把酒賞菊的情景,烘託了一種淒涼寂寞的氛圍,深深表達了一個妙齡少婦思念丈夫的孤獨寂寞心境。「薄霧濃雲愁永晝」一句,充分窺見作者和丈夫兩地分居,獨守空房的內心苦悶。「瑞腦消金獸」一句,深深表達了作者只能獨自一人望着香爐里香煙出神,深感百般無奈。「佳節又重陽」一句,則另有深意,顯然有弦外之音。「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一句,更添上了愁苦的感情色彩,將讀者帶入了一個淒涼寂寞的懷人境界。
作者簡介
楊世龍,中國散文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