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禽父乙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亞禽父乙尊屬於商朝(西元前1600-1046年)的銅器、青銅器,高28公分,目前館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的陳列室305。
特色
「亞禽」為複合族徽,是銅尊與銅璽上共有的族氏標記。腹部前後各飾一浮雕的「獸面紋」,此主紋兩側附「龍首鳳身紋」,紋空間的「雲雷地紋」上下各以二條弦紋相夾,腹底尚有細陽線格紋。銘文四字一行;首是族徽,在「亞」字中寫一「禽」字,其為宗廟內祭祀「父乙」而製此盛酒禮器。[1]
功用
「尊」,今作「樽」,是商周時代中國的一種大中型盛酒器。尊的形制圈足,圓腹或方腹,長頸,敞口,口徑較大。尊盛行於商代至西周時期,春秋後期已經少見。[2]
商周時代(西元前1600-220年)是中華文化建構的重要時代。政治上,由政權與神權合一,轉為禮教和人文意識之覺醒;物質上,青銅冶鑄的發達,開啟了禮兵器用的新紀元;工藝技術的突破,促成了百業的勃興;精神上,將國之大事的「祀」與「戎」,透過銅器的造型與紋飾,寄託對天神祖先的敬畏和心靈的溝通,也經由「銘文」的鑄刻,實錄了當時祭饗、征伐、賞賜、冊命等場景。
珍貴的青銅鑄器只有貴族才能使用,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青銅除了部分用來鑄造兵器、樂器外,主要鑄成祭祀容器,以盛裝祭品、獻祭祖先,祈求家族生命之綿延不絕;而經由祀典中禮器陳設的多寡,也突顯了貴族的身分與階級。銅器,是構成商周貴族社會中最重要的禮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