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亳州市博物館位於亳州市芍花路,以收藏、整理地方文物史料為主,兼集地方自然標本,是建立最早的安徽省地方博物館,是中國地誌性博物館。2010年正式向公眾免費開放。博物館為仿漢城堡式建築,為綜合性博物館[1],館名於1963年由時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郭沫若題寫。占地2.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200平方米,室內基本陳列面積2800平方米,文物庫房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館藏文物2071件套。
博物館簡介
(一)亳州博物館簡介。亳州博物館為仿漢城堡式建築,是我市綜合性博物館,館名於1963年由時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郭沫若題寫。博物館占地2.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200平方米,室內基本陳列面積2800平方米,文物庫房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館藏文物2071件套。
(二)亳州博物館本段歷史沿革。該館於1958年開始籌建,1959年10月1日亳縣博物館成立。1961年花戲樓倒塌,1963年搶修竣工,第二次復建亳州市博物館。文革初期博物館遭撤銷。1973年初經縣革命領導小組批准,第三次重建博物館,1973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
亳州博物館位於亳州市芍花路,2010年正式向公眾免費開放。博物館為仿漢城堡式建築,為綜合性博物館,館名於1963年由時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郭沫若題寫。
亳州博物館一層主展館的基本陳列主題:《穿越五千年---亳州文化尋源》,按照歷史發展的脈絡,展示亳州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和多姿多彩的文物形態。展覽由序廳、渦河文明、商湯都亳、道源聖地、漢魏風骨、天下望州、亳商市井、近代和當代亳州8個部分組成,共展出文物700餘件套。在內容編排上,融科學性、藝術性、趣味性、互動性為一體,有精美的文物鑑賞展示,有大信息量的文物、亳州相關景點電腦查詢,有景觀、沙盤、三維動畫等立體形象展示,便於觀眾對文物內在思想的理解及亳州文化源流的整體認知。博物館二層為臨時展廳,為系列專題展覽,將分門別類向觀眾開放。
亳州博物館是亳州城市的名片、亳州歷史的底片、亳州文化的芯片。亳州博物館正在成為我市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陣地,人民群眾文化鑑賞精神家園,青少年增長知識、陶冶情操的第二課堂,中外遊客踴躍參觀的旅遊景點,對外交流合作、學術研究[2]的重要平台。對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一座城市是有記憶的,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勤勞智慧的人們在亳州這塊古老而肥沃的土地上,創造了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留下了許多極具參考價值的文物古蹟。
博物館是凝固的歷史,是記錄人類文明進程、珍藏人類文明成果的重要場所,是一個地方文明的象徵和文化底蘊的重要體現。
(三)亳州博物館的基本信息:
地 址:安徽省亳州市芍花大道 209號
交通線路:汽車站乘2路公交車到曹氏公園西50米路北
開放時間:夏季9:00~16:30 冬季8:00~
(逢周一休館)
歷史沿革
亳州市博物館建於亳州着名的花戲樓大殿內。始建於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花戲樓並不姓花,她有三個名字,本名叫「大關帝廟」,別名「山陝會館」。因關羽是山西人,因此他們在此建關公廟。清康熙15年(1676)始建花戲樓,已有351歲,她見證和濃縮了晉商在亳州的發展史。乾隆年間又增添了許多彩繪和雕刻。花戲樓因精湛的雕刻、絢麗的彩繪而馳名中外。整個建築面積3163平方米,分戲樓、鐘樓、鼓樓、座樓和關帝廟大殿等幾個部分。因院內一座戲樓飾滿木雕彩繪,花團錦簇,因此又綽號「花戲樓」。是亳州城僅存的一座保護完好的三百多歲的古建築。 據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重修大關帝廟記》載:「亳州北城之大關帝廟,建於國朝順治十三年(1656),首事為王璧、朱孔領二人——皆系籍西陲,而行賈於亳——」首建之後,歷經修繕,才形成今天的規模。有案可稽的修葺活動有:一修於康熙二年(1663),二修於康熙二十三年(1694),三修於康熙五十二年(1713),四修於乾隆十九年(1754),五修於乾隆三十一年(1766),六修於乾隆四十一年(1776),以後在道光初、光緒中均有修葺,最後一次的彩繪是在光緒十八年(1892)——彩繪中有落款可證。這些修繕活動歷經二百六十年,均為山陝商人捐資完成。
建築藝術
花戲樓當時由山西、陝西兩地的藥材商出資建造,後又幾經擴建修繕。整個建築融會了南北建築藝術風格,而且至今保存完好,這在皖北大地極為少見。 花戲樓「三絕」:
第一絕:正門前兩根旗杆,每根重6噸,高16餘米,直插雲霄,是為花戲樓一絕。旗杆分五節,每節分鑄八卦蟠龍,頂端鑄丹鳳一隻,造型生動,旗杆上還有三層方鬥風鈴24隻,迎風叮噹作響,清脆悅耳。
花戲樓的木雕是第二絕,共雕有三國戲文18出,人物數百個,神態各異,龍爭虎鬥,呼之欲出。
花戲樓的第三絕在山門。花戲樓的山門是一座仿木結構的三層牌坊式建築,上面鑲嵌着聞名天下的立體水磨磚雕,玲瓏剔透,琳琅滿目。花戲樓的磚雕,屬徽派微雕藝術,在不足5厘米厚的水磨青磚面上,共雕人物115人,禽鳥33隻,走獸67隻,樓台殿閣多處,花草樹木無數,內容涉及到中國的宗教、歷史、政治、軍事、風俗民情等諸多方面。1988年1月國務院公布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絕之美
其木雕、磚雕、石雕絕對可與皖南的三雕比肩。僅山門的正門上就密密麻麻鑲有44副不同題材的磚雕,在那厚不足二寸,寬不過咫尺的青磚上,雕刻者以切、勾、削、鑿、剔等多種手法,將小小的一塊磚透雕成數層,不論您從哪個角度都能欣賞到絕妙的圖案。最具功力的是那直徑只有5毫米的圖孔,滿球雕花,層次豐富,令人嘆為觀止。山門前那一對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鑄就的鐵旗杆上,飛龍靈鳳形神俱備,一陣風指過,鈴鐺丁當作響,清脆、悠揚,細聽別有一番情趣。
戲樓除了木雕精美外,其彩繪也非常精彩。採用民間「一色三套平塗」的手法繪出,就像是中國的工筆重彩年畫,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力。戲台兩個場門的額書更是耐人尋味:「想當然」、「莫須有」。具體何意,您自己想吧。瀏覽花戲樓不可忽視了柱基上的石雕,雖然要屈膝彎腰,但那些古意盎然的浮雕會讓您領略古雅之美。花戲樓的附屬建築也值得欣賞,岳王廟精緻小巧,殿前也有秦檜夫婦的跪地像,很有些杭州岳王廟的味道;朱公祠的木雕可與花戲樓的木雕比美,只是少了彩繪。
視頻
亳州市博物館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博物館未來發展的10大趨勢,搜狐,2018-01-21
- ↑ 乾貨:學術研究的五大基本流程(缺一不可) ,搜狐,2019-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