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六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六藝 |
什麼是六藝?六藝,在古代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指圖書類別之一,具體而言,就是指《詩》、《書》、《禮》、《樂》、《易》、《春秋》,這「六經」。這一說法出現的也比較早,西漢前期,董仲舒《春秋繁露?玉杯篇》中就說,「君子知在位者之不能以惡服人也,是故簡'六藝'以贍養之。《詩》、《書》序其志,《禮》、《樂》純其美,《易》、《春秋》明其知,六學皆大,而各有所長。」西漢後期,劉向受到漢成帝的任命負責校勘整理國家的藏書,並編纂目錄,可惜未能完成便死了,皇帝又任命他的小兒子劉歆接着做,最後劉歆編定了一部目錄書《七略》。他將當時的圖書分為六大類: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數術略和方技略。班固後來編寫《漢書》就把他們的成果原班採用了。在整個東漢時代,恐怕大家都接受了這種分法,直到魏晉有人提出四分之後,「六藝略」的名字才在目錄學史上逐漸淡去,四分法開始叫「甲」、「乙」、「丙」、「丁」,後來叫「經」、「史」、「子」、「集」。顯然「六藝略」被「經部」所取代。因為《詩》、《書》、《禮》、《樂》、《易》、《春秋》曾經分在「六藝」的名目下,所以後來也有些好古的人在遣詞上使用「六藝」指代「六經」。又因為「樂經」實際上沒有傳下來,所以「六藝」有時候就是「五經」,甚至更為泛泛地說就是「經」。[1]
雖然「六藝」在目錄學上第一個被劉向使用,但作為名詞則不是劉向的創造,劉向只是借用而已,因為這個名詞產生的時代更早。在《周禮?保氏》中有這樣一段話,「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周禮》被認為是記載周代禮儀的着作,作者就是周公旦,但學界一般認為它是後人寫作而託名前人的,不過最晚不能晚於西漢武帝時期罷了,所以我們一般說它成書於秦漢之際。所謂的「保氏」是指負責養育和教導小兒子弟們的官員,他們負責教子弟「禮、樂、射、御、書、數」這六種技能,合稱為「六藝」,是周代學校教學的內容。這跟劉向所指的內容是不一樣的,雖然都有「禮」、「樂」,但後者完全是不同的東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