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伊朗大使館包圍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伊朗大使館包圍戰
圖片來自news.now

伊朗大使館包圍戰也稱為伊朗大使館人質事件或者伊朗駐英大使館人質事件[1] ,指1980年4月30日至5月5日發生於英國倫敦、六名武裝男子攻佔南肯辛頓地區的伊朗駐英國大使館事件。 武裝分子挾持了26人,包括大使館工作人員、遊客和一名警官。武裝分子是伊朗阿拉伯斯坦解放民主革命陣線成員,他們要求釋放在英國的阿拉伯囚犯和要求安全的離開。很快英國政府答覆,不許可他們的要求,隨後進行了武力包圍。在接下來幾天,警方和武裝分子的談判中答應了部分要求,如在英國媒體上廣播武裝分子的要求,隨後5名人質被釋放。

第六日,被圍困的武裝分子因為他們的要求的得不到進一步的回應愈發沮喪。當夜,他們殺死一名人質,並將屍體從使館拋出。因此,英國政府下令特種空勤團(SAS)進行突襲以武力解救人質。SAS士兵從屋頂繩降下來,從窗戶強行突入。17分鐘的解救行動中,餘下的人質被解救,6名武裝分子5人被擊斃。在事件之後,SAS遭受質詢,他們沒必要打死其中兩人,但是最後SAS被證明沒有任何不當行為。被抓獲的武裝分子在英國被起訴,判處27年監禁。

隨後1980年開始的兩伊戰爭轉移了人們的視線,但是通過這次行動SAS進入公眾視線也為當時的撒切爾夫人鞏固了政治聲譽。SAS在隨後因為此次行動收到眾多的入隊申請,以及外國政府進行交流合作的請求。

本事件發生時,美國駐伊朗大使館人質危機仍處於膠著狀態。

直到1993年,在突襲行動中被燒毀的大使館才被重新修繕開放。

事件名稱

因伊朗大使館位於倫敦南肯辛頓王子門,故又稱「王子門事件」、「太子門事件」、「王侯門事件」等。

事件背景

阿拉伯斯坦解放民主革命陣線(DRFLA)來自伊朗的胡齊斯坦,該地區是伊朗石油資源最豐富的地區,該地的阿拉伯人一直要求從伊朗得到自治權。但是該地區自1847年奧斯曼土耳其與伊朗進行土地交換之後,當地人的權益一直得不到伸張。隨後多次起義、暴動遭受嚴酷鎮壓。

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爆發。伊朗巴列維王朝被推翻。伊朗成為阿亞圖拉統治下的伊斯蘭共和國,這使當地人得到鼓舞。他們向阿亞圖拉霍梅尼要求得到自治權,但是被拒絕,隨後全省掀起暴力起義。

1979年5月29日,數千示威者聚集在胡濟斯坦首府霍拉姆沙赫爾,但是隨後受到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武力鎮壓,據稱造成200多人死亡。

根據歐安·阿里·穆罕穆德 Oan Ali Mohammed的說法,他們的計劃是受到美國駐伊朗大使館人質危機的啟發。

事件過程

第一日:4月30日

在4月30日(星期三)約11時30分,6名全副武裝的人員衝進位於倫敦南肯辛頓王子門的伊朗大使館。武裝分子迅速制服倫敦警察廳外交人員保護組(Diplomatic Protection Group)警員特雷弗·羅克(Trevor Lock),他在被制服前沒能取出隱蔽攜帶的史密斯威森軍警十型左輪手槍,但是按下了他無線電的緊急按鈕。 雖然多數人被挾持,但是仍有人逃出。兩人從樓底的窗口逃出,1人從一層的窗戶翻過牆翻進隔壁的衣索比亞駐英大使館。第四人是大使館臨時代辦胡拉姆·阿里·阿富孺茲(Gholam-Ali Afrouz),他從一層的窗口逃生但是在逃生過程中受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