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傳道書 |
名 稱:傳道書 英文名: Ecclesiastes 執筆者:所羅門,耶路撒冷的王 創作年代:公元前930年 作品出處:《聖經•舊約》 地 點:耶路撒冷皇宮 主 旨:人生之虛空 |
《傳道書》的主題,感嘆人生之虛空。人在日光之下的勞碌皆屬虛空,惟有信靠神,人生才有真正的滿足。該卷名希伯來原文意為「傳道者」[1]
目錄
圖書簡介
傳道書的主題,感嘆人生之虛空。人在日光之下的勞碌皆屬虛空,惟有信靠神,人生才有真正的滿足。所羅門智慧超群、雄才大略,但濫用神恩,使國敗落。晚年時看透萬事,悔悟前非,把自己個人主觀的經歷,配合客觀之觀察,辯證他的見解,勸導世人接受,免重蹈其覆轍。他告訴世人不論是知識的或是快樂的尋求,都是虛空、都是捕風。人類對財富、美名、壽命、權力、地位一切的追求,結果也是虛空,沒有意義,沒有滿足。只有在神裡面,才能尋得生命的意義與方向。因此要趁着年幼,當記念造你的主。[2]
傳道書的鑰字是「虛空」─企圖從神以外找着生命的意義,都是徒勞無益的空虛。看看「日光之下」,就知道人一生的追尋,終歸挫敗(八17)。除了神自己,沒有一樣東西能填滿神在人生命中設定的空位,奧古斯丁的名言:人不能滿足,只有在神裡面才有安息。但是有了神,生命則變得圓滿且有意義,迸發生命中充滿着從神那裡來的盼望。傳道者以積極的思想作本書的結尾:「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十二13)
作者爭議
猶太法典《他勒目》記《傳道書》為希西家之文士所撰作【撰作可意為編訂】,但Megilla 7a,Shabbath 30卻承認所羅門是本書作者。
作者目的
指出凡日光之下的勞碌盡皆虛空,只有信靠日光之上的神才是人生的滿足。
歷史背景
傳道書的作者自稱為"傳道者",因此得名。"傳道者"原意為"大會召集者",有學者譯為"會長",大概是他常召集一群人聆聽教訓。傳統認為作者是所羅門(耶路撒冷的王),因為他是大衛的後裔,又享盡榮華,且滿有智慧。但書中對人生的消極看法,與所羅門鼎盛時期的言論不大相配,於是傳統認為這是所羅門晚年,當他離開神一段時間後所作的反省與悔悟。
所羅門為曠世難逢之奇才,早年以敬畏神之智慧遠近皆知,口碑載道。中年因飽暖思淫慾,離開真神,國道衰弱。晚年痛定思痛,悔悟前非,以「傳道者」的身份,寫下《傳道書》,旨在勸誡下代青年趁早信靠神(12:1),故本書是所羅門肺腑之言,是他個人閱歷之見證、心腹之忠諫,以他過去失敗之經歷,苦口婆心,警告世人洞察日光之下虛空的生活是因人離開了日光之上的真神。
特色重點
本書的鑰辭是"虛空",探討的主題是"在天下一生當行何事為美(2:3)。雖然作者相信神,他卻嘗試在神以外的事物中找到答案,因此他努力尋求娛樂(2:1),飲宴(2:3),建築(2:4),財富(2:5-8),智慧(2:12)等等,卻發現這些都是虛空。
作者又探討宿命論(3:1-15)和道德(9:2)等哲學思想,但他始終無法解決罪惡和死亡兩件事。人生短暫又充滿不公,使得不認識永恆的人無法在其中尋見把握。
他思索這一切事物之後,得到了兩個結論:(1)要敬畏神(12:13),(2)要在神所賜的日子中,享受他勞碌所得來的好處(2:24;3:12-13,22;5:18-19;9:7-9;11:8)其中第二點並不是叫我們縱慾,乃是叫我們知恩知足,對生活抱着積極喜樂的態度。
然而,人若不認識神,必定無法在他的生活中全然知足。因為他一切的努力都是虛空,都是捕風;而且神在人世間的掌權對他反倒成為一種無奈。因為往往不盡如他的心意。但是人若認識神,以基督為他人生的終結,那麼雖然他的一生仍舊短暫,他卻可享受在其中,且神的掌權對他也成為美好(3:11)。因此傳道書不僅是道出人生的虛幻,也使人看見信靠神,以神為中心並敬畏衪是何等重要的事。
主要內容
人生的虛空
(《傳道書》第1章第1節參-《傳道書》第3章第22節參)。
這本書開宗明義地道出全書的主題:「虛空的虛空。」招聚者說:「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人的一切勞碌帶來什麼益處呢?世代輾轉相傳,大地的自然循環生生不息,「日光之下並無新事。」(《傳道書》第1章第2節至第3節參,《傳道書》第1章第9節參的記述)招聚者立定心意要尋找智慧,因為世人實在經歷極大的勞苦。但他發覺不論人是愚是智,勞碌取利,吃喝宴樂,這一切均是「虛空,都是捕風」。他於是「恨惡生命」,厭煩人生的種種苦惱和物質追求。
凡事都有定期,上帝「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上帝希望見到手下的受造物在地上享受生活的樂趣。「我知道世人,莫強如終身喜樂行善;並且人人吃喝,在他一切勞碌中享福,這也是上帝的恩賜。」但是很可惜!因為有罪的世人最終的結局與獸無異:「這個怎樣死,那個也怎樣死,氣息都是一樣。人不能強於獸,都是虛空。」
對一切敬畏上帝的人提出明智勸告
(《傳道書》第4章第1節參-《傳道書》第7章第29節參)。
所羅門祝賀死去的人,因為他們擺脫了「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壓」。接着他談及許多虛空勞碌的事。此外,他也明智地勸告說:「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又說,「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他對上帝的百姓聚集起來從事崇拜一事提出明智的忠告:「你到上帝的殿要謹慎腳步;[要]近前聽。」在上帝面前不可魯莽發言;相反,「言語要寡少,」向上帝許願務要償還。「你只要敬畏上帝。」若見到窮人受欺壓,要記住,「有一位高過居高位的鑑察,在他們以上還有更高的。」他指出勞碌的僕人睡得香甜,富足的人卻滿懷憂慮而不得安眠。然而,他赤身來到世上,雖辛苦勞碌,卻什麼也不能帶離這世界。
即使一個人多有財富尊榮,「雖然活千年,再活千年,」卻沒有享福,那又有什麼好處呢?心中時刻緊記生死的重大問題勝過與愚昧人「在快樂之家」作樂。不錯,寧可受智慧人的責備,因為「愚昧人的笑聲,好像鍋下燒荊棘的爆聲。」智慧使人得益。「因為智慧護庇人,好像銀錢護庇人一樣。惟獨智慧能保全智慧人的生命。這就是知識的益處。」既然如此,人生何以苦難重重呢?「上帝造人原是正直,但他們尋出許多巧計。」
世人的結局
(《傳道書》第8章第1節參-《傳道書》第9章第12節參)。
招聚者勸人要「遵守王的命令,」但他留意到,因斷定罪名沒有立刻施刑,「所以世人滿心作惡」。他稱讚快樂,但世上仍有一件大禍患!眾人都同歸一處——死亡!活着的人知道難免一死,「死了的人,毫無所知。……凡你手所當做的事,要盡力去做;因為在你所必去的陰間沒有工作,沒有謀算,沒有知識,也沒有智慧。」
世人的本分
(《傳道書》第9章第13節參-《傳道書》第12章第14節參)。
招聚者論及其他的禍患,例如「愚昧人立在高位」。此外,他提出許多含有實用智慧的箴言。他斷言甚至「一生的開端和幼年之時,都是虛空的。」他也指出,除非人能緊記這項真正明智的勸告,「趁着年幼,……當記念造你的主,」否則,到年老力衰的時候便惟有歸於塵土,因而應驗了招聚者的話:「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他曾孜孜不倦地教導人,因為「智慧人的言語好像刺棍,」鞭策人歸於正途。但論到世俗的智慧,他警告說:「著書多,沒有窮盡;讀書多,身體疲倦。」然後,招聚者把全書帶到高潮,總結他對虛空和智慧所下的評論:「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上帝,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上帝都必審問。」
綱要
(一)前言: 人生的空虛傳1:1-11
1、一代一代過去,似乎都是徒然傳1:1-4
2、自然的循環似乎沒有止境也沒有目的 傳1:5-8
3、有沒有「新」的事物, 有沒有生存的大目標 傳1:9-11
(二)所羅門追求幸福 傳1:12-2:26
1、知識越多,失望憂傷也就越多 傳1:12-18
2、娛樂,享受和物質財富都是空虛 傳2:1-11
3、智慧人死亡,愚昧人無異 傳2:12-17
4、智慧人不滿足於他勞碌的成果 傳2:18-23
5、滿足只有從上帝而來 傳2:24-26
(三)萬事的定時 傳3:1-4:8
1、各種人類活動的定時 傳3:1-15
2、上帝審判的定時 傳3:16-22
3、人間不公正事情的定時 傳4:1-8
(四)四個理想 傳4:9-5:9
1、友誼的價值 傳4:9-12
2、智慧的價值 傳4:13-16
3、敬畏的價值 傳5:1-7
4、公義的價值 傳5:8,9
(五)人生之愚妄 傳5:10-6:12
1、追求物質之愚妄 傳5:10-12
2、痛苦難以始料 傳5:13-17
3、徒然的勞碌 傳5:18-6:12
(六)值得追求的人生目標 傳7:1-22
1、聲譽和品格的形成 傳7:1-10
2、理解上帝作為的智慧 傳7:11-14
3、對人生中肯的看法 傳7:15-18
4、沒有人是完全的 傳7:19-22
(七)尋求智慧 傳7:23-12:7
1、追求之失望 傳7:23-29
2、解決其矛盾 傳8:1-15
3、上帝不可思議的作為 傳8:16-9:6
4、人生變遷之中的滿足 傳9:7-10:6
5、一切行為都會有報應 傳10:7-11:10
6、人生的結束 傳12:1-7
(八)結語:上帝對人類的期望 傳12:8-14
視頻
傳道書1
參考資料
- ↑ 傳道書,基督教中文網
- ↑ 聖經系列③舊約概覽(二),jonahome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