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何振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何振一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何振一,男、1931年生、籍貫遼寧海城,吉林大學經濟系畢業,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研究員[1]教授博士生導師[2],中國財政學會顧問。曾任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學術委員、學位委員,財政金融室主任。曾任政府兼職:全國人大常委會財經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採購法》起草小組顧問,國務院學位辦、國家教委學位及研究生教育評估工作專家,紡織部經濟中心顧問,機械電子工業部政策法規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北京市社科聯委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經濟中心顧問、本溪市政府經濟中心顧問、市社科聯顧問。曾任社會兼職:中國財政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3],中國稅務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國有資產管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工經協會個人會員,十多所高等院校兼職或特聘教授。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研究員

出生日期----1931年

出生地點----遼寧海城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畢業院校----吉林大學

個人簡介

1947年參加東北解放戰爭工作,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1956年調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經濟所從事財政與企業財務研究工作,1978年轉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工作。

主要從事財政與財務學的研究與教學工作,主要學術成就,提出以責權利統一原則建設企業經濟核算制度的理論與方法體系;提出財政起源新材料和新結論;開創財政分配客觀數量界限研究之先河;提出財政職能範圍隨生產力發展和經濟運行模式及社會制度變遷而不斷變化的理論新說明;提出與前人不同的財政效果評價的新指標體系;構建以唯物史觀為指導,以《社會共同需要論》理論為主線的,財政關係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全新的中國特色的財政學科新體系,被財政學界稱之為"社會共同需要論"新的理論流派創始人。在應用理論研究方面有十多項成果得到國家主要領導人和有關部門領導人的肯定並在宏觀決策中採納或做主要參考。1992年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0餘次科研成果獲得全國性優秀著作獎。

研究成果

獨著:

1.《工業企業經濟核算制理論與方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

2.《理論財政學》,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7年出版,2005年第二版

主編:

1.《公共財政叢書》六卷本:《公共財政概論》、《公共支出》、《公共收入》、《公共預算》、《公共財產管理》、《公共債務》,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年--2003年先後出版

合著:

1.《構造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財政體系》,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年

2.《中國財政支出結構改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3.《中國市場經濟下財政必要規模研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8年

諮詢性成果: 1.《關於改進利改稅辦法的建議》,1983年完成,稅制改革前,先後應邀改成論文於《人民日報》和《紅旗》雜誌發表

2.《論經濟體制大變革中財政職能問題》,《改革》雜誌第6期,1992年

何振一

來自 名人簡歷網 的圖片

3.《深化事業體制改革的大思路》,《財貿經濟》第8期,1994年

4.《改革農村公共分配製度方能切實減輕農民負擔》,《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報》第31期,1997年

5.《建立行政事業性收費管理體制改革的幾個理論問題》,1999年

6.《中國土地價、稅、費問題的改革方略與對策》,2000年

7. 《物業稅與土地出讓金不可相互替代簡論》,2003年

學術自傳

他出身在東北農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房無一瓦地無一壟,靠租種地主土地為生,由於地租沉重,一遇荒年就要靠糠菜半年糧來充飢,家中無錢讀書,幾代人都是文盲,是共產黨領導廣大勞苦大眾鬧革命,建立了新中國,廣大農民有了土地,也給窮人的孩子受教育的機會。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新中國也就沒有他的今天。他是懷着對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國家萬分感恩之情走上社會工作崗位的。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無條件投降後,同年冬共產黨來到他的家鄉,共產黨的主張、共產黨愛人民,一切都為勞苦大眾謀利益,以及八路軍愛民的模範行動,使他看在眼裡,記在心上,1946年冬實施土地改革,成立了農民協會,他父親和他都投入了轟轟烈烈的東北人民解放戰爭中去,他擔任了基層政府及農會的通訊員工作,1950年毅然參加了抗美援朝,1956年調到北京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經濟研究所工作。到經濟研究所後,他發現哲學社會科學部是一個高層次人才濟濟、學術大師雲集之處,經濟所學術大師也不少。

人生經驗

第一,做學問必須首先做好人,不少做學問的人都推崇王國維大師的治學三個境界,認為個人治學要做出艱苦努力和付出,才能取得學術收穫。然而做學問,做好學問,除了要經過王國維所說的三個境界外,更重要的是人的高素質,就是說做學問首先要做好人,孔子說"修身治國平天下",修身是做好學問的前提,修身就是要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要有一顆淡泊名利、干於平凡,耐得寂寞,耐得清貧,坐得住冷板凳,心無旁鶩的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獻出畢生精力的赤誠之心。馬克思之所以能完成偉大的著作《資本論》,除了他的天才和勤奮,根本原因就在於他樹立了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他為了天下勞苦大眾,放棄了他完全可以取得的功名利祿,忍飢挨餓,耐得清貧,四十年如一日為人類謀幸福的赤心不改,司馬遷為真理不畏險阻,耐得清貧,不顧個人安危,歷時十八年撰寫了不朽著作《史記》。因此,立志做學問者都應學習這種精神,方能取得有益於人類的學術成就。

第二,社會科學工作者做學問要調查研究先行,就是說要以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論、認識論為指導,毛澤東同志對理論工作做過定義性說明,他說:馬克思在實際鬥爭中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研究,概括了各種東西,得到的結論又拿到實際鬥爭中去加以證明,這樣的工作就叫做理論工作。搞一個研究課題,僅僅是翻翻幾本書,上網搜索一下,然後坐下來關門苦苦思索,是不可能做出有真知灼見的理論創新之作的,也做不出能指導宏觀決策的研究成果來,他所完成的對策性理論成果中,凡是認真按照馬克思主義實踐論去做的,無一不被有關政府當局採納,凡是沒有認真去做的,儘管媒體歡迎並刊載,但對改革實踐都沒有起到真正的指導作用,最多發揮點宣傳作用。

第三,科學思維,即要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用其立場、觀點和方法進行思維,切忌片面,對研究的課題要全視角的考察和思考,得出結論時要換位思考,站在反對者的立場上對自己的結論進行考問,看是否站得住腳,敢于思維,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即不怕權勢、不怕權威、不迷信書本知識,勇於探索真理,勇于堅持真理,但又不固執己見,勇於吸收反對自己觀點人的有益的東西,如果討論中發現自己結論不全面或者錯了,要聞過則喜,勇於修正或改變自己的結論,服從真理。

第四,要謙虛,善於從別人那裡學習常處,不恥下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人不可能什麼都懂,必有自己的短板,孔夫子曾說三人行必有我師,他的每項較為成功的研究成果,都無不是經過求教諸多的老師才取得的,例如他的《理論財政學》專著,它涉及到社會發展史學、人類學、民族學、考古學等等,這些知識對他來說都是短板,這些知識僅靠翻翻書本是無法滿足他的研究需要的,唯一的途徑就是找這方面專家請教。為此,他用了近一年的時間找這些方面專家請教和探討,到史前遺址去考察,向遺址管理者請教,以取得實證資料,才逐漸形成財政產生於史前的結論,所以他的經驗,做好一項學問,取得好的成果,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功勞,總是在眾多人的直接或間接幫助下才得以成功的,做學問千萬不可自滿和固步自封。

最後一條,要積極藉助和歡迎學術批評,健康的學術爭鳴和學術批評,乃是推動理論創新的動力。已故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孫冶方先生,在學術批評與爭鳴的認識上有一句名言,他說"兩物相碰會同歸於粉碎,兩個智慧相碰會迸發出天才的火花來",《理論財政學》就是經歷學術界幾年的熱烈的學術批評和學術爭鳴的推動和幫助下才完成的。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