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俠之大者:為情.為子.為天下(孫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俠之大者:為情.為子.為天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俠之大者:為情.為子.為天下》中國當代作家孫瑜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俠之大者:為情.為子.為天下

從小到大,我們耳濡目染的江湖,就是金庸。不僅男生喜歡看,女生也喜歡。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快意恩仇的江湖中,還有遠比「瓊瑤」更英氣果決的感情線主導着劇情。即便是在非常時期的高考時代,那每天定量的兩章「金庸」,總令人慾罷不能,不忍釋卷。武俠世界裡的愛情戲,像是趙敏郡主在白馬上的驚鴻一瞥,又像是楊逍五里坡的回眸一笑,充滿畫面感,使人入畫翹首,念念不忘。這樣的感情戲,總是很抓人的。說起武俠,冷艷的古龍、博古的梁羽生似乎都更專業。很顯然,金庸用江湖兒女快意恩仇的感情線抓住了更多的讀者。

在一定意義上,「金庸」成了幾代人懵懂愛情的啟蒙老師,一段閃亮青春記憶。所以,金庸小說中最出彩的人物,毫無例外,都是痴情種。正的也好,胡一刀如此。邪的也好,李莫愁如此。亦正亦邪的也好,黃藥師也如此。不管過了多少年,提起金庸,腦海中熙熙攘攘的,都是那些盪氣迴腸、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

陳家洛不願負天下人,便負紅顏。香香公主為他香消玉殞,霍青桐因他寂寞餘生。

阿朱如花的笑靨正在青石橋旁小鏡湖邊漸漸凋零,喬峰在滂沱的夜雨中淚雨也滂沱。

張無忌放棄了江湖與江山,把幸福給了趙敏,卻把牽掛給了小昭,把漂泊給了蛛兒,把憾恨給了芷若……

楊過與小龍女終成眷屬,逍遙於江湖之外,可他還記得嗎?還有一個痴心的女子對他天涯思君念念不忘,拋盡韶華,守候一生。他是否會想起,多年前那張天真無邪的面容,是否會想起,初遇時,她莞爾一笑,道,「我姓郭,單名一個襄字。」

李莫愁被愛人背叛,應了「生離」,梅超風的愛人慘死,是為「死別」。

中時,讀《射鵰英雄傳》,沒讀多少就讀不下去,太虐心。楊鐵心被官兵追殺,與妻子包惜弱走散。賣藝尋妻十八年,重逢不過數日,就被迫在逆子楊康面前,用家傳的鐵槍自殺,穿心而死。我至今忘不掉他們手腕相交的畫面,我寫到這裡,還是傷心。

阿紫問喬峰:「她有什麼好,我哪裡及不上她,你老是想着她,老是忘不了她?」蕭峰平靜的答:「你樣樣都好,樣樣比她強,你只有一個缺點,你不是她……」蕭峰 說:「四海列國,千秋萬代,就只有一個阿朱。」

郭襄在風陵渡口,一見楊過誤終生,而張君寶在少室山下,望着郭襄的殘影,紅了眼眶,一百年後還是念念不忘,入了道,當了武當開派宗師,還是放不下。

小是多麼愛她的張公子啊,可是為了不再帶給他危險,她只能回到故鄉去,去做一個孤零零的聖女。她說:「小昭身在波斯,日日祝公子福體康寧、諸事順遂。」書中這樣寫道:「但見小昭悄立船頭,怔怔向張無忌的座船望着。兩人之間的海面越拉越廣,終於小昭的座艦成為一個黑點。終於海上一片漆黑,長風掠帆,猶帶嗚咽之聲。」

二十多年忘不了的,是楊逍聽到紀曉芙的死訊與女兒的名字是「不悔」的那一刻,那百味雜陳的神情,狂悲乍喜,乍喜還悲,那笑中有淚,淚中有笑的哽咽。他縱有經天緯地之能,也無力挽回,唯有將一片葉子放在唇間,吹着當初她聽慣的曲子,那樣淒涼悲惻,你若看到楊逍眼中的淚,方知「沉痛」二字有何等份量。

這樣愛而不得的感情,金庸筆下不知寫了多少,一樁樁都是泣血的篇章。金庸總會用最冷靜的手法,把最濃烈的感情,引爆在了波瀾不驚的畫面中,炸得我頭暈目眩,只覺得悲慟愈是壓抑,就愈是難以抑制,有種驚心動魄的殘酷之美。不愧是大家手筆。

除了愛情,金庸還寫舐犢情深,寫父親對子女的無限深沉的愛。謝遜對張無忌,黃藥師對黃蓉,汝陽王對趙敏,加上張三丰對他的弟子們。都蘊含了無盡的、溫暖的、毫無保留的愛。

比起謝遜對張無忌,黃藥師對黃蓉大家比較熟悉的兩段父愛,書中還有很多這樣的細節描寫:

張翠山死時,他的師父張三丰老淚縱橫,雙手抱着張無忌,望着張翠山的屍身,悲痛的說:「翠山,翠山,你拜我為師,臨去時重託於我,可是我連你的獨生愛子也保不住,我活到一百歲有甚麼用?武當派名震天下又有甚麼用?我還不如死了的好!」

這也是整部書中,張三丰唯一流淚的場景,除此之外,這位宗師再也沒有失態過。這一段,我每讀一次,每熱淚盈眶一次。年少時,更多因為張翠山、殷素素兒女情長,年長些,情感中更多衍生出對童年張無忌的憐惜,近些年,我卻常被這位蓋世宗師張三丰的無助和悲愴震顫內心,瞬間紅了眼眶。

趙敏的父親汝陽王,《倚天屠龍記》中標準的反面人物。而這樣的一個人物,身上也充滿了父親慈愛的光華。

趙敏為了張無忌,與父兄斷絕關係,臨走時,不敢多看父親一眼。她的父親汝陽王,轉身緩緩地走下山去,左右牽過坐騎,他恍如不聞不見,並不上馬。走出十餘丈,他突然回過身來,說道:「敏敏,你的傷勢不礙麼?身上帶得有錢麼?」趙敏含淚點了點頭。汝陽王對左右道:「把我的兩匹馬牽給郡主。」

即便為國為家有所取捨,也改變不了他是一個最普通的父親,為孩子噓寒問暖,打點人生。一轉身,還能看看心愛的女兒遠去的背影。

自1937年開始,童年金庸為了躲避戰亂,四處顛沛流離。這段經歷使得金庸對於不可分割的家國情感,有着刻骨銘心的體驗。

所以,小說中,常常會有對戰亂環境下人物形象的描寫。其中,以「射鵰三部曲」最為宏大,也最為連貫。宋、元、明,國家由分裂逐步走向大一統。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社會與江湖,百姓與英雄,都被時代推着走。那時的中原,被金國、蒙古輪番欺負,像極了1937年的中國。

《神鵰俠侶》里,郭靖鎮守襄陽城,指着諸葛亮隱居過的隆中,說自己沒有諸葛亮的智謀,只能學諸葛亮的忠君愛民,至於襄陽守得住,抑或守不住,全交給這八個字好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己」。

若干年後,襄陽城被攻破,郭家三代盡亡,滿門英烈,只剩郭襄一人,背負着家族使命,在世上寂寞獨活。

這,恐怕是金庸筆下國家情懷最濃烈的一個場景了。一個正直憨厚的郭靖,一個聰明聰明絕頂的黃蓉,一個胡攪蠻纏的郭芙,一個資質平平的郭破虜,做出了同樣的選擇——以身殉國。

這是真正的俠者,真正的英雄。這些想要憑藉一己之力拯救天下蒼生的人,總能很容易催下讀者的眼淚。

為情、為子、為天下,加起來便是俠之大者,加起來便是金庸的江湖。金庸在《神鵰俠侶》中說,「你瞧這些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復如斯。」是啊,月缺了圓,人聚了散。紅塵看不透,款款情無休……[1]

作者簡介

孫瑜,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普通話測試員,現任濟南某職業學院語文教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