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俠客行 李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俠客行
圖片來自搜狐網

俠客行是一首五言古詩。此詩先從俠客的裝束、兵刃、坐騎刻畫俠客的形象,再描寫俠客高超的武術和淡泊名利的行事風格;詩人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來進一步歌頌俠客,同時也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抱負;最後表示,即使俠客的行動沒有達到目的,但他們的骨氣與勇氣依然流芳後世,並不遜色於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詩人在此抒發了對俠客的傾慕和對拯危濟難、用世立功生活的嚮往,他的俠義心腸和豪情壯志也在詩中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

原文

李白〔唐代〕

趙客縵胡纓,吳鈎霜雪

銀鞍照白馬,颯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譯文

燕趙之地的俠客,頭上繫着沒有紋飾的冠帶,腰間佩帶的吳鈎寶劍如霜雪一樣明亮。

馬背上的銀鞍與白馬相互輝映,飛奔起來如颯颯流星。

他們武藝蓋世,十步可斬殺一人,千里之行,無人可擋。

他們事成之後便拂袖而去,將功勞和美名隱藏起來。

想當年,侯嬴、朱亥與信陵君結交,與之脫劍橫膝,交相歡飲。

信陵君又與朱亥、侯嬴一同大口吃肉,暢快飲酒。

幾杯熱酒下肚,便慷慨許諾,願為知己兩肋插刀,一諾重於五嶽。

酒後眼花耳熱,意氣勃勃勁生,感動蒼天,可貫長虹。

朱亥為信陵君救趙,揮起了金椎,使趙都邯鄲上下都為之震驚。

二位壯士的豪舉,千秋之後仍然在大梁城傳為美談。

他們縱然已經死去,而俠骨猶香,不愧為一世英豪。

誰甘心像揚雄一樣,在閣中伏案,終其白首隻為了寫一部《太玄經》?

賞析

  《俠客行》這首詩抒發了詩人對俠客的傾慕,對拯危濟難、用世立功生活的嚮往。在這首詩中,李白巧妙地借用了他人的故事,以此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與志向。

  詩的前八句,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了趙地俠客的形象與行為。詩人以誇張的筆墨,從遊俠的服飾入手,細膩入微地描繪:「趙客縵胡纓,吳鈎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這二十個字,雖然看似都是對物的描繪,但俠客的氣勢、風貌,卻在這字裡行間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來。「縵胡」的「纓」,「霜雪明」的」吳鈎」,「颯沓如流星」的「白馬」這些當時流行的任俠服飾,不僅具有典型性,而且流露出主人豪縱、慷慨之氣,把物都寫活了。亂髮突鬢,身佩彎刀,白馬銀鞍,揚鞭疾騁,這是一幅粗獷英武的俠客肖像畫。「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這句詩,借用了《莊子》的典故,讚美了劍的鋒利,同時也暗示了俠客們英勇無畏的精神。他們殺的都是不義之人,為人報仇雪恨。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則是對俠客們解人之難不求回報的高尚節操的讚美。這幾句高度概括了俠客排憂解難、不圖名利、尚義氣、重承諾的高尚人格。

  在深入渲染了俠客的精神之後,「閒過」兩句是承上啟下的過渡,將俠客與戰國時期信陵君這樣的「明主」聯繫起來。李白正是想結識像信陵君這樣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靖一」的政治抱負。

  接下來的十二句詩,詳細描述了信陵君救趙用兩位俠客的故事。信陵君款待侯嬴和朱亥,兩位俠客為信陵君的大義和感情所感動,他們意氣慷慨激昂如白虹貫日,許下了比五嶽還重的諾言。朱亥揮錘擊殺晉鄙,震驚了趙國,雖然侯嬴和朱亥都已離世,但他們在魏都留下的盛大聲名,俠骨傳香,不愧為當世英雄。

  詩人不僅在熱烈地頌唱侯嬴和朱亥「二壯士」,同時也對校書天祿閣草《太玄經》的揚雄輩,無情地加以蔑視:「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末二句以揚雄反襯俠客精神的崇高和偉大。

  李白《俠客行》一詩雖在禮讚俠客精神,但由於詩人就是尚任俠的,所以此詩也是詩人的自我寫照,詩人的豪情壯志在詩中表現無遺。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創作背景

  此詩約作於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寶三載)游齊州時。唐代遊俠之風頗為盛行,正是當時任俠流行的社會意識,為了事業心和抱負的驅使,尚任俠的少年都企求干一番豪縱、快意的事,得到社會上的普遍讚譽。李白這首《俠客行》就是在以這任俠意識為尚的背景之下創作的。

簡析

  《俠客行》是一首五言古詩。此詩先從俠客的裝束、兵刃、坐騎刻畫俠客的形象,再描寫俠客高超的武術和淡泊名利的行事風格;詩人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來進一步歌頌俠客,同時也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抱負;最後表示,即使俠客的行動沒有達到目的,但他們的骨氣與勇氣依然流芳後世,並不遜色於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詩人在此抒發了對俠客的傾慕和對拯危濟難、用世立功生活的嚮往,他的俠義心腸和豪情壯志也在詩中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出生於蜀郡綿州昌隆縣(一說出生於西域碎葉)。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白帝城》[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