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釣運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保釣運動始於1970年,是由中國大陸、香港、台灣為了回應日本宣稱擁有釣魚島主權所發起的一系列民間運動。其活動方式包括遊行、示威、駕船出海至釣魚臺列嶼海域與登陸釣魚島[1] 宣示中國主權等。
民間主要活動
20世紀
台灣
1970年9月,中國時報董事長余紀忠與總編輯臧遠侯決定指派記者登上釣魚台採訪。9月1日,記者宇業熒、姚琢奇、劉永寧、蔡篤勝等人在基隆搭乘於水試所租用的海憲號遠洋漁船啟航。9月2日上午9點30分,一行人成功登陸釣魚台,並在島上升起中華民國國旗,海憲號船長王德泉則用八厘米錄影機拍下這段畫面。隨後中國時報記者又在峭壁上留下「蔣總統萬歲」五字。
1970年11月17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台灣留學生組成「保衛釣魚台行動委員會」,表示「反對美日私相受授」、「外抗強權,內爭主權」,一方面抨擊美國與日本,另一方面也要求中華民國政府應該力爭主權。
1971年1月29日,二千多位台灣及香港留美學生在聯合國總部外面示威,高呼「保衛釣魚台」。以台灣和香港留學美國為主的學生,分別在華府、紐約、舊金山、西雅圖、洛杉磯、芝加哥等地舉行第一次保釣示威,光紐約就有近一千三百人參與示威。兩周後,香港教師、學生組成「香港保衛釣魚台行動委員會」,發動學生上街示威,指控美日勾結;其中,該年7月7日學聯在維園發起的七七大示威更演變成嚴重衝突:香港皇家警察威利警司率領千多名警察,以近乎一比一比例武力驅散示威者,用警棍隨意毆打手無寸鐵的市民,由此為香港70年代的學運潮揭開了序幕。
1971年3月,包含趙元任、余英時、李遠哲、張系國在內的500多位華裔學生上書總統蔣中正,呼籲政府抵抗日本新侵略,並拒絕參加「中日韓聯合開發海底資源協定」。在1971年布朗大學的保釣運動國是討論會以及密西根州安娜堡國是大會,兩場會議辯論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是保釣運動中首次有左派台灣留學生公開支持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才能代表中國(CHINA);決議1971年9月21日在聯合國總部前舉行九二一聯合國大遊行,爭取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留美的左派台灣學生以五星紅旗開道,後面跟著的是10個人掛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的牌子,再後面是10面毛澤東畫像招牌。
在臺灣,由張俊宏和陳鼓應等人於1968年所創立的改革派雜誌《大學雜誌》,是臺灣最早的保釣運動發聲管道之一。1971年1月開始,大學雜誌開始刊登保釣運動的消息,包括學者丘宏達的相關文章,同時也鼓吹自由主義,希望政府恢復人民政治自由。
1971年6月,在美日簽署移轉琉球(包括釣魚臺列嶼在內)管轄權文件的同一日,上千大學生發動示威遊行,至美、日大使館遞交抗議書。不過此後隨著美日的簽約已定,台灣學生的保釣運動也就暫停。
1971年10月,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引起台灣內部的憂患意識,學生以保釣運動為名,開始組織社團,發起學生運動。1972年4月4至9日,國民黨政府擔心學生運動失控,連續6天在《中央日報》副刊登出孤影(敏洪奎)《一個小市民的心聲》一文,希望將學生運動降溫。
因為保釣運動與聯合國等議題,讓台大學生王杏慶、王復蘇等政大、師大學生,經過學生社團間的相互聯絡、交換意見,於1972年12月初在報紙聯名發表《我們的呼籲》,要求青年學生擁抱國家、社會,表達自己的聲音。王復蘇等150多人組織「社會服務團」,開始調查社會議題,學生運動由愛國保釣轉向關心社會議題。1973年,台大學生又發起以服務農村、漁村、山地部落等的「百萬小時奉獻運動」,希望學生主動進行社會關懷。中華民國政府擔心因保釣運動而衍生的學生運動失控,中國國民黨透過救國團介入並接手各類社會服務團體,以控制學生運動。同時,警備總部搜索陳鼓應等人的住宅,指控他們立場親共。1974年,警備總部發動臺大哲學系事件,解除自由派學者的教職,台大哲學研究所因此停招一年。學生運動遭到壓制,保釣運動的風潮也在台灣降溫。
港臺民間聯合行動
1996年以後,香港和台灣民間多次組織了保釣的行動。但是日本每次都派出警船攔截,只有極少幾次登島成功。當時尚為英屬香港的全球華人保釣大聯盟的陳毓祥等五人隨保釣號貨輪在9月26日抵達釣魚台海域,多次被日本艦艇與軍機圍追堵截,難以搶灘,五人跳海示威,向釣魚島游去,其中陳毓祥遇溺身亡,另一名遇溺的保釣人士方裕源則被日本的直升機救起,送往石垣島的醫院救治。陳毓祥的逝世激發港、台兩地的保釣行動。10月6日,即陳毓祥舉殯當日,由臺北縣議員金介壽和香港立法局議員曾健成領導的新一輪保釣行動,於基隆租用了上千艘漁船出發駛往釣魚台列嶼。參與者在10月7日成功登陸釣魚島,並一同在島上同時揮舞五星紅旗及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以表示釣魚台是所有中國人的領土。當日,建國黨成員在香港保釣人士下塌的酒店外示威,並焚燒了兩五星紅旗。10月9日,保釣行動委員會成員闖入日本駐港領事館,在館內高唱《義勇軍進行曲》達半小時,以示抗議;其後,日本右翼團體日本青年社向新華通訊社香港分社發出恐嚇信,表示會殺死所有中國人。
緣起
釣魚臺列嶼為臺灣省基隆市東北方約186公里(102海浬)的釣魚島與附近七個小島(共計五個無人島與三個岩礁)的合稱,總面積約6.1636平方公里,是大屯山及觀音山山脈向東北延伸入東海海底的突出部分,實為臺灣北部的地質延伸,在地質上與臺灣東北方花瓶嶼、棉花嶼、彭佳嶼一脈相承,同為臺灣的附屬島嶼。釣魚島上有淡水,沒有居民,附近海域自古是臺灣、福建漁民的傳統漁場。
1968年10月,聯合國亞洲經濟開發委員會(ECAFE)指出釣魚台列嶼海底大陸棚為一大油田,引起台灣、日本與中國大陸方面的關注。
1970年9月10日,美日兩國在未與華方協同下達成協議,美國準備在1972年把美軍二戰時所佔領的琉球群島交予日本,當中包括釣魚台列嶼。過程中,雖然美國沒有明文提及釣魚台的法定地位,但是由於美國駐日大使館表示「釣魚台為琉球群島一部份」,日本可以對釣魚台進行直接管轄,而日本也開始驅逐來自台灣的漁民,引發全球各地華人抗議。在台灣的中華民國一直主張管有釣魚台,美方的舉動令中華民國政府極其尷尬,而中國大陸當局亦從未承認日本管有釣魚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