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傅抱石杜甫詩意圖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傅抱石杜甫詩意圖軸
來自故宮博物院的圖片

傅抱石杜甫詩意圖軸故宮博物院的一件藏品

藏品簡介

名稱:傅抱石杜甫詩意圖軸

年份:近現代

類型:繪畫

規格:縱110.5厘米,橫32.4厘米

所屬博物館:故宮博物院

作者:傅抱石

藏品鑑賞

傅抱石杜甫詩意圖軸,近現代,傅抱石繪,紙本,設色,縱110.5厘米,橫32.4厘米。   本幅自題:「癸未二月,抱石金剛坡下山齋寫杜工部詩意。」鈐「傅」、「往往醉後」、「蹤跡大化」朱文方印。   癸未年為1943年。   由題跋可知,此圖是根據唐代杜甫的《佳人》一詩而創作的。原詩的主人公是一個戰時被遺棄的女子,幾遭離亂,兄弟慘死,夫婿另尋新歡,生活的冷酷令她感受到世態炎涼。然而,她沒有向命運屈服,毅然獨向深山,與草木為鄰,過起空谷幽居的生活。傅抱石將畫面定格在此詩的末句「天寒翠袖薄,日暮依修竹」,描繪佳人於天寒日暮之際,首不加飾,發不插花,形容憔悴,背倚修竹的情形。斜斜的幾杆翠竹暗示出佳人與其相似的挺拔柔韌的高潔情操。畫家用含蓄蘊藉的筆墨刻畫了一位命運悲慘的弱小女子所具有的自強堅毅的品格,使她的形象既充滿悲劇色彩又富於崇高感。   杜甫作此詩,實為自況其身,透射出他在衣食無着的艱苦情形下始終心繫國家民族的真實情感。畫家以此詩入畫,顯然是藉以表達抗戰期間自己憂國憂民的心情。   此圖為傅抱石夫人羅時慧捐獻。

藏館介紹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北京故宮,是位於中國北京紫禁城內的博物館。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 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儀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 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1]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為基礎。2012年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萬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萬人次,可以說是世界上接待遊客最繁忙的博物館。[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