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法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僧法常 | |
---|---|
出生 |
1207年 蜀(今四川) |
逝世 | 1291年(83-84歲) |
國籍 | 中國宋朝 |
職業 | 畫家 |
知名於 | 隨筆點墨、寫生疏果尤見功力。 |
知名作品 |
《猿圖》 《觀音圖》 |
僧法常(約1207~1291),法常,南宋畫家。僧,號牧溪,蜀(今四川)人, 宣和間在長沙出家,南宋理宗、度宗時為臨安(今杭州)長慶寺僧。性英爽,正義愛國,敢於語傷奸相賈似道,遭追捕後,避禍於紹興丘氏家,直到南宋滅亡才敢露面。至元朝,在天台山萬年寺圓寂。在南宋末年,把梁楷用墨和用筆兩種畫風集中表現的,當屬禪宗畫師法常。其藝術活動主要約在13世紀60-80年代之際。
法常為畫僧無準的弟子,善繪猿鶴、龍虎、山水、人物等,皆隨筆點墨,兼工帶寫而成,趣味簡遠,形似而神完,寫生疏果尤見功力.富有天趣.吳太索《松齋梅譜》、莊肅《畫繼補遺》皆敘其事[1]。
法常的繪畫,繼承了石恪、梁楷的水墨寫意傳統,在注重用筆、用墨的同時,也吸收了院體畫風,變色彩 為水墨,題材也多為院體內容,但比院體格高意遠。代表作有《猿圖》、《觀音圖》等。
日本「畫道的大恩人」
法常的作品國內極少,但在日本卻名望極高,被日本稱為「畫道的大恩人」。日本的聖一國師在中國時和法常結為同門弟兄,回國時,攜 去法常作品,現在還保存於日本東京大德寺內。 梁楷、法常的水墨寫意畫,承接石恪衣缽而有所發展,開闢了寫意 畫的新境界,把禪宗繪畫發展到了高峰;「文人畫」全面吸收了禪宗寫 意畫的精華,使「文人畫」又向前發展了實質性的一步,加快了中國繪 畫的發展進程。至此,禪宗寫意畫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匯入到「文人 畫」發展的河流中,這也是佛教禪宗完全中國化,而成為中國文化組成部分的結果[2]。
他在人物畫中,把梁楷「折蘆描」之方折變為圓轉,以用 筆勾勒人物,用墨皴染環境背景。 現存於日本的《羅漢圖》可以代表這種風格。圖中繪一位乞丐般的羅漢閉目打坐於石間,面部清苦,身後有一巨蟒纏繞周邊,張口 吐鬚,用極險之境襯托羅漢已 入禪定的境界。人物以曲筆勾 出,按照羅漢坐姿布置衣紋走 向有疏有密,似乎透過衣紋可 以感覺到禪定呼吸的節奏;背 景用粗筆皴、擦、點、染,畫 出山岩、樹木、雲霧,給予人 以超然絕世的感覺,把禪定氣氛襯托出來。
參考資料
- ↑ 造型藝術硏究.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1995.
- ↑ 黃可萱. 你不可不知道的 101位中國畫家及其作品: 看名家如何揮灑墨筆,推動千年的美術巨輪. 華滋出版. 24 February 2017: 137–. ISBN 978-986-9354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