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極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八極拳 | |
---|---|
出生 |
乾隆年間 中國河北省 |
國籍 | 中國 |
知名於 | 2010年8月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編號Ⅵ-28 八極拳 |
八極拳是中國武術中的一種拳法,八極拳在中國傳統武術界素有「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之說。該拳法的「八極」一詞原為古地理概念,源於漢《淮南子·墜形訓》「天地之間,九州八極」。如今的「八極」一詞用於武術,取意為「發勁可達四面八方極遠之地」。 八極拳屬於短打拳法,其動作普遍追求剛猛、樸實無華且發力迅猛的風格。在技擊手法上講求寸截寸拿、硬打硬開。真正具有一般所述挨、幫、擠、靠、崩、撼之特點。八極拳發力於腳跟,行於腰際,貫手指尖,故暴發力極大。
目錄 | 基本簡介 | 套路要領 | 技術分析 | 代表人物 |
---|---|---|---|---|
1.拳種起源 | 1.套路 | 1.發力 | 李書文 | |
2.歷史發展 | 2.要領 | 2.跺腳 | 王錫慶 | |
3.特色風格 | 3.擤氣 | 霍殿閣 |
目錄
基本簡介
「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八極」意為發勁可達四面八方極遠之處。其動作樸實簡潔,剛猛脆烈,多震腳發勁動作。
八極拳為中華武術拳種之一,取其以六種開法(六大開)作為技法核心、破開對方門戶(防守架子)之意。稱「八極」者,系沿用古代有「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紘,八紘之外有八極」的說法,寓「八方極遠」之意,以其剛勁、樸實、動作迅猛的獨特風格流傳至今,早年因地域不同而被稱作「巴子拳」、「八忌拳」、「八技拳」、「開門八極」、「開拳」等。但近代根據其發勁可達四面八方極遠之處的特點,以「八極」二字定名。[1]
在漢朝劉安寫的《淮南子》里記載:「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紘,八紘之外有八極。」這裡八極代表了極遠之處。八極拳之名也是要本門弟子將八極拳的勁道練到極遠之境。
八極拳歷史悠久,經歷代傳人刻苦精研、以其獨特的風格和練法,別具一格,自成一家,不斷發揚光大,經久不衰,代代湧現出諸多的武術名家,在武術界影響很大。
拳種起源
明代之說:一說,起源於明代,因在戚繼光著《紀效新書——拳經捷羅篇》中,曾提到「巴子拳」即「八極拳」。[2]
張岳山創:二說,是清代河南焦作月山寺住持張岳山創。
道士所創:三說,是明末一號「癩」的雲遊高人所創,後傳吳鍾。
以上說法雖然都沒有確切的資料證明。但中華文化,特別是武術這一塊,基本上都是師父口述心授的,這是中華文化的一大特色,所以以上結果都有可能。
歷史發展
八極拳全名「開門八極拳」。尊癩為一世,吳鍾為二世,吳鍾中年得一女,名榮,為習武近30歲嫁于海豐習長拳者戴氏。她遵「開門」之精神,將長拳之太宗拳、太祖拳、飛虎拳、桃花散等拳術依八極拳法之風格,提煉修改,傳回孟村。此後,求習八極拳者日增。乾隆四十年左右,吳及族弟吳鍾毓開門授藝,求藝者數十人。除本鎮吳、丁各氏外,亦有羅疃等地者。民國二十年載:張殿奎,自設武館,授徒百餘。 八極拳據傳由癩姓道士傳藝河北省滄州市孟村人吳鍾:吳鍾傳藝其女吳榮。孟村遂成為八極拳的發源地地。自吳榮之後,八極拳分兩支傳習:一是吳氏本家及其門生。近代傳衍不絕,造詣較深者有吳楠、吳愷、吳會清、吳秀峰、吳連枝。其近親馬鳳圖影響較大,傳人較廣。 自吳、李、馬之後,八極拳由滄州市孟村一隅之地,播及全國。 近代八極拳名家李書文(字同臣)練功成癖,寒暑不輟,深得槍法之奧秘,武術界內稱「神槍李」。《正定滄縣誌》載:「李書文室內排掌擊空,離窗五尺,窗紙振盪有聲。李以槍刺樹上棗,一槍一隻。刺壁之蠅,蠅落而壁無痕。鐵錐入壁,力拔甚難,他以槍攪之,錐即出。」 《武林史話》記有八極拳師的三大保鏢如下:「八極拳」乃是以其實戰能力而在中國近代史上書寫了濃重一筆。八極拳名師李書文是以其大槍而馳名天下的,曾被許蘭洲將軍、李景林提督等召用為保鏢和武術教師,在軍閥割據時代,曾活躍在風雲多變的中國政治舞台上。 李書文的大弟子霍殿閣做過末代皇帝溥儀的武術教師和警衛官。李書文的最後一個弟子劉雲樵,在國民黨政府警備隊服役,當過侍衛隊教官和蔣介石警衛。而與劉雲樵同時跟李書文學八極拳的李健吾,做過毛澤東主席的警衛。 八極拳傳播至今,已形成了各具特色、風格不同的拳法技術,有古樸、莊重、實用的「霍氏八極拳」;有靈活、快速的「馬氏通背八極拳」;有流暢、活潑的「吳氏劈掛八極拳」;有節奏鮮明的「台灣螳螂八極拳」等等。 2010年8月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編號Ⅵ-28 八極拳。[3] 清末民初時,因王中泉,張景星,李書文,王連峰,霍殿閣,劉雲樵,吳會清等人而聞名中國。八極拳現在盛行於中國北方及台灣。後傳入日本、韓國及其他國家,如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比利時、丹麥、意大利等地。
特色風格
八極拳以頭足為乾坤,肩膝肘胯為四方,手臂前後兩相對,丹田抱元在中央為創門之意。以意領氣,以氣摧力,三盤六點內外合一,氣勢磅礴,八方發力通身是眼,渾身是手,動則變,變則化,化則靈,其妙無窮。八極拳非常注重攻防技術的練習。在用法上講究"挨、膀、擠、靠",見縫插針,有隙即鑽,不招不架,見招打招。
八極拳聞名於其剛猛暴烈的拳風,同時也聞名於其進身靠打的招式。絕招「鐵山靠」便是其中翹楚。
此外,八極拳是非常講求實戰、打練結合的拳種之一,猛起硬落、硬開對方之門,連連進發是八極拳技擊中的最大特色。它具有很強的實戰價值,部隊、武警中操練的擒拿、背摔、格鬥等,都吸收了八極拳的某些特點。
八極拳精神講究十六字訣,即「忠肝義膽 以身做盾 捨身無我 臨危當先」 故而溥儀、蔣介石、毛澤東等人都曾以八極拳傳人作為自己的保鏢。
套路要領
套路
八極拳法之拳械套路主要有:八極架、八極拳、六大開、八大招、四郎寬拳、六肘頭、青龍拳和黑虎拳、飛虎拳、春秋刀、提柳刀、六合大槍、六合花槍、行者棒、八棍頭、純陽九宮劍等。拳械套路,可單練,亦可對練。
要領
十大要求:1)姿勢舒展(十字勁)2)手腳相隨(眼隨手轉,拳腳齊發)3)下盤穩固(腿不過襠,腳不離地,無躥蹦、跳躍步法)4)勁力短快5)變化突然6)擁搓代緩(纏絲勁和「擁搓」步法)7)以氣吹力(吐氣發聲,以聲助勢,以氣催力)8)剛柔相兼(以「四六」為主,用「擁搓」步法)9)陰陽頓挫10)神形兼備
主要要領:勁力:講求崩、憾、突擊。崩,如山崩之勢;憾,如震撼山嶽;突擊,為用法突然,動作乾脆。須貫通於肩、肘、拳、胯、膝、腳六個部位。發力瞬間要勁如崩弓,發如炸雷,勢動神隨,疾如閃電。以剛勁為主。
技術分析
發力原理
八極拳的發力以「剛猛暴烈,崩撼突擊」「動如繃弓,發若炸雷」為特色,從而有別於其它拳種。其勁法主要有十字勁、沉墜勁、纏絲勁等,但各種勁力之間又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聯繫、互相兼容的整體。
八極拳的發力雖然剛猛暴烈,但在練習和應用時都講究「勁到頭髮」,也就是通常練武術講的「寸勁」、「爆發力」,但八極拳所發出的是督透之勁,不是抖彈之勁。八極拳發力的全過程可分為前期動作的運動過程(發力的準備過程)和發力過程,發力動作的運動過程要放鬆,要達到松而不懈、快而不僵的要求,以便在節省體力、理順筋脈的前提下快速完成動作過程,當動作運行到指定位置時,再突然發力。所以八極拳的發力過程要領總結起來就是:發力前的過程要放鬆、要快速,快速到位,到位發力。這既是練習時的要求,也是應用時的要領。[4]
跺腳技術
八極拳的「跺腳」也稱「跺子」,是構成八極拳獨特步法的主要因素,也是八極拳勁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跺腳有原地跺、上步跺、退步跺、雙腳跺、單腳跺、碾跺等不同的演練形式,在練習時有輕、重、緩、急、明、暗的區別。
跺腳要與擤氣相合。拳術的內外是否相合,主要是看氣與力是否相合,氣與力合是拳術六合的關鍵,跺腳本身也是一種發力,因此跺腳與擤氣相合,也是完成跺腳技術的必備因素。跺腳與擤氣相合的主要標誌就是兩者同時產生,同時完成,不能有超前和滯後的現象,更不能在跺腳時沒有擤氣。擤氣的程度要與用力的輕重相一致,以便用內氣的下貫來防止地面的反作用力損傷身體。
擤氣技術
練習擤氣最好是在有經驗老拳師的指導下進行,這樣入門快、容易掌握要領,不易出偏差。二是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由輕漸重。輕練時仔細體會要領,找准感覺,當感到已經符合要領要求後,再逐漸加重。三是擤氣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但不能有意識地截斷氣流。四是擤氣要與發力密切配合,首先要達到「同時產生,同時結束」的要求。五是在感到不適時要及時查找原因,及時調整,糾正錯誤,自己弄不清時要及時請教老師,以免形成不良習慣而難以糾正,甚至出現偏差,傷及身體,不但影響拳技水平的提高,甚至會留下無窮後患而追悔莫及。
代表人物
清光緒年間,王中泉到北京幫助族兄王中山戳杆教徒。王中泉精五虎擒羊棍(即八棍頭),在北京九門掛棍無敵手,後擔任鏢師。江湖有「神棍」王中泉之譽,八極拳立足北京,王中泉之功也!李書文出師後到北京與王師兄會合,兄弟二人遂名噪北京城。二人名望日高,皆被聘請為清軍武術教習。李書文被天津小站袁世凱北洋新軍練兵處聘請為武術教習,從此他和軍隊結緣,一生大多在軍隊中任軍將教習。李書文在天津與各門高手進行無數次拳、槍較量,戰無不勝,江湖人稱「神槍李」。八極拳立足天津,「神槍」李書文之功也!
神拳王錫慶
王錫慶(1889—1962)有 「神拳」 之美譽,亦羅疃李氏八極的重要傳人。王自幼喜武,先拜李大忠之徒杜鳳元為師,杜見其肯下苦功,即盡心教授。王錫慶基本功十分紮實,一套八極架練了七年,才學其他拳、械、六開、八招之類。後經杜鳳元介紹又拜李貴章為師,使其技藝更上層樓,日臻完善。王錫慶好武幾近痴迷,練起功來常常廢寢忘餐,致使種莊稼荒了地、養牲口餓死驢,只要說起「把勢(方言,此處指武術)」就忘了要辦的正事。去羅疃學藝十八里路,往返練着拳走,功夫之深可以想象。」他為師門懲治不義之人的故事,被傳為武壇佳話(欲了解詳情,參見《神拳王錫慶》一文)。
霍殿閣擔任末代皇帝武術教師
1924年底奉軍入關,李景林將軍任直隸督辦,聘請李書文、霍殿閣等為軍將教官,並讓霍慶雲當他的門面徒弟。這樣,李、霍師徒在天津盤桓於許蘭州將軍公館和李景林將軍行轅。霍殿閣也有「神槍」之功,大槍點蒼蠅而牆壁不留痕跡。霍殿閣吸收了仙道高真人的終南山大架太極拳、龍形直八卦、倒雙鈎、八卦劍、泥球功、掌板功、繃弓功等,充實八極拳功法。1927年在許蘭洲、商衍瀛的推薦下就聘於末代皇帝溥儀。日本武士不服氣非得比試不可,霍攜弟子霍慶雲赴張園打敗日本武士。溥儀遂聘霍殿閣為他的武術老師,霍擔任皇帝武師樹大招風,各派名家來訪者無數,霍未有敗績,遂藝驚津門。李景林將軍任南京國術館副館長,素知霍功純藝真遂竭力邀請霍擔任少林門長,霍因為擔任溥儀武術教師,不願就聘。[5]
視頻
參考文獻
- ↑ 為什麼說: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百度, 2017-09-11
- ↑ 八極拳起源於哪?,百度知道, 2016-05-19
- ↑ 八極拳(月山八極拳),百度,
- ↑ 八極拳發力原理(李俊義師叔),嗶哩嗶哩, 2017-10-08
- ↑ 溥儀身邊的第一保鏢霍殿閣到底有多厲害呢?說了你可能不會信,百度, 2018-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