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性技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共性技術是一個專用術語。
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只有我們中國的文化[1]是始終沒有間斷過的傳承下來,也只有 「漢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變過來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2]。
名詞解釋
共性技術(在環保、衛生和國防等公益領域也存在共性技術,可稱為公益共性技術。本報告只研究以競爭為目的的產業共性技術政策問題。)在國際上通用的英文稱謂為「Generic Technology」。「Generic」意為「非特有的,一般的,普通的,通用的」,也有「非商標的,非專利的」的含義。可見,在字面意思上,「Generic Technology」指「非僅用於特殊用途的非專有的通用技術」。為了避免在稱謂上造成不必要的混亂,本報告仍將其譯為「共性技術」。儘管有國際通用的稱謂,而且許多國家也將支持共性技術研究作為科技政策的一項重要內容,但國際上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共性技術定義。值得注意的是,WTO的《補貼與反補貼協議》中也沒有「Generic Technology」一詞(有人認為WTO補貼與反補貼協議中規定的產業研究<Industrial research>指的就是共性技術研究。)。
共性技術的概念
由於共性技術概念具有多樣性和很強的政策性,因此本報告將從各國給定的定義和各國政策實踐兩個方面探討共性技術的概念。此外,為了能給出一個較準確全面的定義,還要分析共性技術的特徵。
(一)不同國家給出的定義
國際上從不同角度出發對共性技術給出了多種定義。常見的是分別從共性技術研究所處的研發階段、影響範圍(外部性)和涵蓋範圍三個方面進行界定。
1.從研發階段出發的定義。
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由Tassey給出的共性技術研究的概念。Tassey認為,共性技術研究是技術研究開發的第一個階段,這一階段的目標是證明有潛在市場應用價值的一種產品或過程的概念,從而能在進入後續的應用性更強的研發前降低大量的技術風險。共性技術研究階段的任務是概念證明,該階段始於基礎研究成果,止於實驗室原型。
第二種是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的定義。NIST在先進技術計劃(ATP)中將共性技術定義為:科學現象的一個概念、要素或進一步的觀察,其具有被應用於廣泛的產品和生產過程的潛力。一項共性技術需要後續的研究開發來實現商業應用(同上頁注。)。
美國的「混合貿易與競爭法案」明確了ATP計劃的共性技術支持計劃的性質。該法案規定:ATP計劃的目標是幫助美國企業創造和應用共性技術及其研究成果,使重大的新的科學發現和技術能迅速商業化,並提升製造技術。ATP計劃通過補貼和合作協議的方式,加速各種競爭前共性技術的開發,以幫助美國企業提高其競爭地位,促進美國經濟增長。
2.從影響範圍出發的定義。
日本使用了一套標準來判斷一項技術是否處於研究開發的共性階段(generic phrase)。該技術必須具有:(1)產業化前景;(2)高技術風險;(3)大量潛在的市場應用;(4)大的預期經濟影響(Gregory Tassey: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and Competitive Position.)。
雖然我國尚沒有一個統一的共性技術概念,但國內現有的定義也多是由影響範圍出發的。如,一種較普遍的看法是:共性技術是指在很多領域內已經或未來可能被廣泛採用,其研發成果可共享並對一個產業或多個產業及企業產生深刻影響的一類技術(李紀珍:產業共性技術供給體系研究。)。還有一種定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官方的觀點,即:共性技術是對整個行業或產業技術水平、產業質量和生產效率都會發揮迅速的帶動作用,具有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的一類技術(徐冠華於1999 年12月16日在「全國CAD,CIMS應用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3.對共性技術範圍的界定。
對共性技術的涵蓋範圍,國際上尚未形成統一認識。核心問題是對某些也表現出「共性」特徵的技術,是否應包括在共性技術之列。特別是測試和測量等產業技術發展所必需的,但又存在嚴重市場失靈的技術。
Tassey將測量和測試等技術稱為基礎技術,與共性技術定義區別開來。他認為這些基礎技術通常是產業標準的基礎,如果廣泛應用有很好的經濟價值。但由於基礎技術具有很強的外部性,所以也往往導致民間研發投資不足。
與此相反,日本產業技術研究院(AIST)則將共性技術定義為:在標準化、測量和標準化技術方面的基礎性研究(日本產業技術研究院(AIST):[1] )。在後文分析中可見,日本產業技術研究院實際上具有與美國NIST相類似的職能,其部分任務(NIST幾乎是全部任務)是從事測試測量和標準化技術研究。
實際上,Tassey也承認,由於測量測試等技術具備着很多共性技術特徵,所以與「共性技術」的區分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在很多情況下兩者交織在一起。鑑於政府在所謂「基礎技術」研發中發揮了與共性技術相同或相似的作用,本報告對兩者不作嚴格區分,將測量測試等技術納入共性技術範圍之中。
參考文獻
- ↑ 漢字與中華文化,搜狐,2017-06-14
- ↑ 探究世界上唯一沒有間斷的古老文字系統:漢文字,搜狐,2017-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