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十八唐帝陵是哪十八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關中十八唐帝陵
|
|
|
關中十八唐帝陵是哪十八個關中十八唐帝陵,也稱「關中十八陵」、「關中唐帝十八陵」、「唐十八陵」「大唐十八陵」,是指埋葬在陝西關中地區的唐朝十九位皇帝(女皇武則天與高宗李治合葬於乾陵)的陵墓,均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唐代帝陵分布於陝西省渭南市富平縣、蒲城縣及陝西省咸陽市的三原縣、涇陽縣、禮泉縣、乾縣六縣,2001年6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括獻、昭、乾、定、橋、泰、建、元、崇、豐、景、光、莊、章、端、貞、簡、靖等十八座唐代帝王陵墓,即關中十八唐帝陵。
唐代帝陵依山為陵,氣勢雄偉,呈扇形環繞在長安周圍,和長安城以及宮殿群一起構成全國等級最高、密度最大的唐代文物、文化遺址景區。2014年,陝西省將開始建設漢唐帝陵群旅遊專線。並計劃將漢唐帝陵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2019年5月,關中十八唐帝陵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
帝陵簡介
唐代從公元618年建國,至公元907年滅亡,歷時289年。共21帝20陵(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合葬乾陵),除昭宗李曄( yè)的和陵和哀帝李柷(zhù )的溫陵分別在河南偃師和山東菏澤外,其餘18座陵墓集中分布在陝西省乾縣、禮泉、涇陽、三原、蒲城、富平6縣,東西綿延100餘公里。
幾乎與渭水漢九陵成平行一線。據宋敏求《長安志》記載,昭陵和貞陵周圍一百二十里;乾陵周圍八十里;泰陵周圍七十六里;定、橋、建、元、崇、豐、景、光、莊、章、端、簡、靖等13陵周圍四十里;獻陵周圍二十里。清代陝西巡撫畢沅曾對18陵進行整修,樹立題碑。
唐十八陵分布於渭北六縣:依次為乾縣的高宗和武則天乾陵、僖宗靖陵;禮泉的太宗昭陵、肅宗建陵;涇陽的宣宗貞陵、德宗崇陵;三原的高祖獻陵、敬宗莊陵、武宗端陵;富平的中宗定陵、懿宗簡陵、代宗元陵、文宗章陵、順宗豐陵;蒲城的睿宗橋陵、玄宗泰陵、憲宗景陵和穆宗光陵。
唐的大陵制度沿襲漢代,是經歷了魏晉南北朝的動亂歲月,將堆土為陵轉變為依山為陵的產物。唐代290年的歷史中先後出現了20位帝王,除去末代兩帝不在陝西安葬外,其餘都葬在長安以北的塬上,地跨號稱「唐十八陵」。陵區一般可以分為3個部分:陵山、陵園(內外城)、下宮和陪葬墓群。
陵山的選擇必須要巍然獨特、氣勢俊秀,站在山陵之巔向南近可以俯視整個陵園,向遠可以眺望涇、渭大川。當初,唐德宗的葬禮有日本使者參加,他跟隨到了嵯峨山,看到其氣勢壯觀,深為震撼,回國後廣為傳頌,後來把京都近郊一座山命名為「嵯峨山」,太子的宮邸亦稱「嵯峨院」,及至太子即位便是歷史上的「嵯峨天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