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關山月 李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關山月
圖片來自大眾網

關山月是李白借樂府舊題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此詩寫遠離家鄉的戍邊將士與家中妻室的相互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戰爭帶給廣大民眾的苦難。全詩分為三層,開頭四句,主要描畫包含了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內的遼闊邊塞圖景,從而表現出征人懷鄉的情緒;中間四句,具體寫到戰爭的景象,渲染戰場的悲慘殘酷;後四句寫征人望邊地而思念家鄉,進而推想妻子在月夜高樓嘆息不止。此詩如同一幅由關山明月、沙場哀怨、戍客思歸三部分組成的邊塞圖長卷,以怨情貫穿全詩,色調統一,渾然一體,氣象雄渾,風格自然。

原文

李白〔唐代〕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望邊邑 一作:望邊色)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譯文

一輪明月從祁連山升起,穿行在蒼茫雲海之間。

浩蕩長風掠過萬里關山,來到戍邊將士駐守的邊關。

當年漢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覬覦青海大片河山。

這些歷代征戰之地,出征將士很少能夠生還。

戍守的士卒眼望着邊城,那盼望歸家的面容多麼悽苦悲哀!

當此家中高樓上的將士妻子,哀愁嘆息,大概也沒停歇。

賞析

  《關山月》 是漢代樂府歌曲之一,屬於 「鼓角橫吹曲」,是當時守邊將士經常在馬上奏唱的。李白這首詩在內容上仍繼承古樂府,但筆法獨到,翻古意而又有所創新。詩人抒寫了古代邊防戰士的艱難困苦,譴責非正義的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藉以影射批判唐代統治階級的窮兵黷武,表現了反對侵略戰爭的主題。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四句尤如影視文學的蒙太奇手法,將「詩題」一一化出。「關」「山」「月」三個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繫的詩的物象,奠定了全詩邊塞苦寒的蒼涼基調。「月」,出於天山雲霧間,一派雲海蒼茫、氣勢磅礴、雄偉壯闊的景象。「風」,漫天遍野的大漠朔風,猶如虎嘯狼嗥,吹遍玉門關內關外,氣勢多麼龐大,異域何其粗獷。詩人巧借「長風」把「關」與「月」有機地聯繫在一起。明月依舊、關隘依舊,而歷代的長征遠戍的男兒卻都一去不再生還。沒完沒了的戰爭,何時才能停息?因此詩人將「長風、明月、天山、玉門關」這些廣闊無垠的物象淋漓盡致地渲染,營造出雄偉壯闊而又蒼涼悲壯的意境。詩人通過對邊塞巨幅畫卷的描繪,為下文將士翹首故里編織了「思鄉」的情結。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在寫景的基礎上,抒發出「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的主旨。「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詩人引用典故,在「關山」自然邊塞風光之上迭印出沙場點兵征戰的宏大場景。據史料載:漢高祖劉邦曾領兵征戰匈奴,在白登山一帶(今山西大同市西)展開了殊死搏鬥,劉邦的將士被匈奴於此圍困了七天七夜。而青海灣一帶也是唐軍與吐蕃連年征戰之地。歷代這種無休止的戰爭使得出征將士幾乎難以生還故鄉。那無奈的開懷痛飲,也許就成為未來沙場征戰的最後訣別。此種痛苦的心情,惟有一醉解之。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戰士們望着邊地的景象,思念家鄉,臉上多現出愁苦的顏色,他們推想自家高樓上的妻子,在此蒼茫月夜,嘆息之聲當是不會停止的。「望邊色」三個字在李白筆下似乎只是漫不經心地寫出,但卻把以上那幅萬裡邊塞圖和征戰的景象,跟「戍客」緊緊連繫起來了。所見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廣闊而渺遠。戰士們想象中的高樓思婦的情思和他們的嘆息,在那樣一個廣闊背景的襯托下,也就顯得格外深沉了。

  詩人放眼於古來邊塞上的漫無休止的民族衝突,揭示了戰爭所造成的巨大犧牲和給無數征人及其家屬所帶來的痛苦,但對戰爭並沒有作單純的譴責或歌頌,詩人像是沉思着一代代人為它所支付的沉重代價。在這樣的矛盾面前,詩人,征人,乃至讀者,很容易激起一種渴望。這種渴望,詩中沒有直接說出,但類似「乃知兵者是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戰城南》)的想法,是讀者在讀這篇作品時很容易產生的。

  這首詩描寫了邊塞的風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層轉入戍卒與思婦兩地相思的痛苦,開頭的描寫都是為後面的做渲染和鋪墊,而側重寫望月引起的情思。離人思婦之情,在一班詩人筆下,往往寫得纖弱與過於愁苦,與之相適應,境界也往往狹窄。但李白卻用「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的萬裡邊塞圖引發這種感情。這隻有胸襟如李白這樣浩渺的人,才會如此下筆。綜觀全詩,李白用廣闊蒼茫、深沉磅礴的圖景抒發戍人思鄉的意境,其實就是詩人博大的胸懷的自然流露。如果說李白的詩大多用「月」「旅」「酒」來排泄個人的憤懣的話,那麼,這首寫關山月的詩,就表現了他關心民生、悲天憫人的另一種情操。此詩氣勢博大,意境深遠,讀來哀婉淒涼而又雄渾悲壯。

創作背景

  本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這首詩是李白在看見征戰的場景後嘆息征戰之士的苦辛和後方思婦的愁苦時所作。

簡析

  《關山月》是李白借樂府舊題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此詩寫遠離家鄉的戍邊將士與家中妻室的相互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戰爭帶給廣大民眾的苦難。全詩分為三層,開頭四句,主要描畫包含了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內的遼闊邊塞圖景,從而表現出征人懷鄉的情緒;中間四句,具體寫到戰爭的景象,渲染戰場的悲慘殘酷;後四句寫征人望邊地而思念家鄉,進而推想妻子在月夜高樓嘆息不止。此詩如同一幅由關山明月、沙場哀怨、戍客思歸三部分組成的邊塞圖長卷,以怨情貫穿全詩,色調統一,渾然一體,氣象雄渾,風格自然。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出生於蜀郡綿州昌隆縣(一說出生於西域碎葉)。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為醉時寫就,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早發白帝城》等。[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