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興安嶺 |
中文名稱;興安嶺 地理位置;黑龍江兩岸 長度;1400 km 寬度;200 km 構成;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和外興安嶺 |
興安嶺地區位於黑龍江兩岸,由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和外興安嶺組成。黑龍江南岸,嫩江以西稱大興安嶺,嫩江以東稱小興安嶺;黑龍江以北,位於俄羅斯境內的稱外興安嶺,俄語稱斯塔諾夫山脈。大、小興安嶺北起黑龍江岸,南抵松花江岸和西拉木倫河上游,為我國古老山地之一。古稱「東金山」,又稱「夏思阿林」、「金阿林」。「金阿林」為通古斯滿語、錫伯語和蒙語,意為「白色的山」、「山嶺」,是極冷的地方。後演變為興安嶺。海拔300-1400米左右。大、小興安嶺山體相連,構成黑龍江省北部和東北部的天然屏障。屬寒溫帶氣候,其北段是我國北部最寒冷地區,冬季最低氣溫攝氏零下50℃左右。森林、礦藏、動植物資源豐富。大興安嶺被譽為「綠色林海」,小興安嶺素有「紅松故鄉」之稱。[1]
大興安嶺山脈又稱內興安嶺、西興安嶺。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和黑龍江省北部。東北西南走向,為中國的著名山地。東北起自黑龍江南岸和額爾古納河,南止於赤峰市境內西拉木倫河上游谷地。長達1400千米,寬約200千米,面積約32.72萬平方千米。海拔1000-1600米,最高可達2000米。是內蒙古高原與松遼平原以及內、外流水系的重要分界線,對調節氣候,涵養水源,穩定生態平衡,保證山地兩側農牧業生產等方面,有着重大 影響。
山嶺東部陡峻險要,階梯地形顯著,西部和緩,逐漸沒入內蒙古高原。山體比較渾圓,山脊不夠明顯,山頂緩平。山地中有面積較大的低山丘陵和山間盆地、山間沖積一洪積平原、河谷平原等。山地降水較多,蒸發量小,常年保持濕潤,利於森林的發育。森林覆被率達60%以上。有興安落葉松為主的針葉林帶和白樺為主的闊葉林帶,是我國重要的林業生產基地,素有「綠色寶庫」之稱。
森林資源
美麗、富饒、古樸、自然,無任何污染的大興安嶺林區,位於祖國的最北邊陲,她東連綿延千里的小興安嶺,內有呼倫貝爾等多處大草原,南達肥沃、富庶的松嫩平原,北與俄羅斯聯邦隔江相望,境內山巒疊嶂,林莽蒼蒼,雄渾八萬里的疆域,一片粗獷。
黑龍江管轄的大興安嶺地區是我國最北、面積最大的現代化國有林區,總面積8.46萬平方千米,相當於1個奧地利或137個新加坡。林木蓄積量5.01億立方米。占全國總蓄積量7.8%,總面積8.46萬平方千米,總人口51萬,邊境線長791.5千米,下轄塔河、漠河、呼瑪三縣,加格達奇、松嶺、新林、呼中四區和十個林業局。
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區是我國四大國有林區之一,地跨呼倫貝爾市、興安盟九個旗市,下轄19個林業局。林業主體生態功能區總面積10.67萬平方千米,占整個大興安嶺的46%;森林面積8.17萬平方千米,活立木總蓄積8.87億立方米,森林蓄積7.47億立方米,均居全國國有林區之首。現有70%的森林被列為國家重點、一般公益林實行全封閉保護和限制性開發,其中有110萬公頃從未開發的原始林,8個共計124萬頃的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內蒙古牙克石市是大興安嶺林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地緣優勢
大興安嶺地區位於祖國北部邊陲,東接小興安嶺,南瀕赤峰與錫林郭勒盟,西、北與俄羅斯聯邦隔江相望。嶺內海拔300-700米,冬寒夏暖,晝夜溫差較大,年平均氣溫零下2.8℃,最低溫度零下52.3℃,無霜期90-110天,年平均降水量746毫米,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全區總面積8.46萬平方千米,人口55萬,轄三縣四區十個林業局,大興安嶺地委、行政公署和林業集團公司設在加格達奇。
自然資源
大興安嶺是僅存的一塊淨土,覆蓋着廣袤無垠的森林,素有「綠色寶庫」之美譽。其中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有林地面積646.36萬公頃,活立木蓄積5.29億立方米,其中,用材林蓄積4.4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75.16%。區內有野生動物390餘種,植物資源966種,地下蘊藏大量礦產資源,有五荒資源1834萬畝,可利用的天然草場400萬畝,境內流域面積達710平方千米。
林區經濟發展
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開發建設50年來,林區人民發揚突破高寒禁區、無私奉獻的大無畏精神,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截止1999年末,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8億多元,形成木材生產能力544萬立方米,累計向國家提供商品材10320萬立方米,上繳利稅33.4億元。1996年3月,經國家經貿委、計委、體改委批准,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正式掛牌成立,是全國首批100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試點企業之一,也是國家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的重點國有林區之一。集團公司內有大中型企業21戶,資產總值已達88.7億多元。為加快林區經濟發展步伐,迅速改變單一的經濟結構,在鞏固營林基礎地位,穩定木材生產的同時,依託林區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林產工業、多種經營、地方工業、農業和鄉鎮企業。林產工業正在向精深加工方向發展,已建成企業109戶,木材加工能力達到121.6萬立方米,主要產品有據材、人造板、地板塊、紙漿、衛生筷子等7大類140多個品種。多種經營領域不斷拓寬,已建成企業701戶,產品達9大類200多個品種,其中,煤炭生產能力達100萬噸,黃金生產能力10萬兩,居黑龍江省產金地市的首位。地方工業,通過技術改造出現了快速增長的好勢頭。北奇神系列產品、從蓉養身酒、恆友板式家具等名優產品暢銷國內外。鄉鎮企業連續5年實現了跨躍式發展。以無污染、無化肥的綠色產品為原料的中美台資北芪神有限公司、麗雪精澱粉有限責任公司等龍頭企業迅速崛起。馬鈴薯脫毒種薯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農業已成為該區發展最快的產業,井大踏步向生態農業方向邁進。
巍巍興安嶺,積翠大森林。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的林地有730萬公傾,森林覆蓋率達74.1%,在浩瀚的綠色海洋中繁衍生息着寒溫帶馬鹿、馴鹿、駝鹿(犴達犴)、梅花鹿、棕熊、紫貂、飛龍、野雞、棒雞、天鵝、獐、狍、野豬、雪兔等各種珍禽異獸400餘種,野生植物1000餘種,成為我國高緯度地區不可多得的野生動、植物樂園。在千山萬壑間縱橫流淌着甘河,多布庫爾、那都里、呼瑪、額木爾等二十多條大小河流,最終注入了邊陲人民的母親河——黑龍江。這裡盛產鱘鰉魚、哲羅、細鱗、江雪魚等珍貴的冷水魚類。用「棒打獐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來形容這裡的野生動物資源實在不為過。
大興安嶺是我國緯度最高的地區,大興安嶺的旅遊景點線路從加格達奇以西可至嘎仙洞旅遊,同時還可領略鄂倫春族、達斡爾族、蒙古族的民俗風情;向北可至「北極村」——漠河旅遊,也可前往呼瑪、滿洲裡邊境作中俄邊境游,此外伴生於大興安嶺山林之間的草原游(呼倫貝爾大草原、興安盟烏蘭毛都草原等),也是體驗民俗和賞心悅目的好去處。濕地游,則有呼中寒溫帶森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瓮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多布庫爾河漂流、十八站遺址等各類森林生態旅遊項目,大興安嶺的旅遊資源非常豐富。
漠河北極村位於中國最北部的一個邊陲小村,素有「北極村」、「不夜城」之稱。是全國觀賞北極光和白夜勝景的最佳之處,居民房屋大部分為磚瓦結構平房,另外還尚存一些「木刻楞」式的小木屋。在北極村有北陲哨兵、神州北極、古水井、日偽電廠遺址、最北第一家等。每年夏至節期間都在江邊舉辦夏至節篝火晚會,載歌載舞、通宵達旦。
每當夏至前後,有近20小時可以看到太陽,這便是人們常說的極晝現象,幸運時還會看到異彩紛呈、絢麗多姿的北極光。
小興安嶺位於中國黑龍江省東北部,地處北緯46°28′至49°21′,東經127°42′至130°14′。北部以黑龍江中心航線為界,與俄羅斯隔江相望,邊境線長249.5千米,是中國東北邊疆的重要門戶。林業施業區劃面積386萬公頃。
小興安嶺屬低山丘陵,地理特徵是「八山半水半草一分田」。北部多台地、寬谷;中部低山丘陵,山勢和緩;南部屬低山,山勢較陡。最高峰為平頂山,海拔1429米。西部鐵力市位於松嫩平原,地勢呈波狀。
森林資源
東北的小興安嶺是我們國家的綠色寶庫、重點林區。那裡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廣袤的原始森林,幾乎不加修飾就是一個迤邐無比的天然大公園。它的植物種類在數量上僅次於雲南的熱帶雨林。主要樹種有紅松、雲杉、黃菠蘿、水曲柳、胡桃楸、樺、榆、椴等木本植物26科53屬114種;猴頭、蘑菇、木耳、蕨菜、榛子、松子等200多種山菜野果;人參、靈芝、刺五加、五味子、黃芪等500多種野生藥材。林區動物資源豐富,主要有:黑熊、野豬、鹿、狍、獾、狐、飛龍、野雞、林蛙及各種魚類。
小興安嶺森林資源豐富,素有「紅松故鄉」之稱。地下礦產豐富,以黃金最為突出。
林區
林區森林茂密,樹種較多。有林地面積280萬公頃,森林覆被率為72.6%,活立木總蓄積2.4億立方米。森林類型是以紅松為主的針闊葉混交林。主要樹種有紅松、雲杉、冷杉、興安落葉松、樟子松、水曲柳、黃菠蘿、胡桃楸、楊、椴、樺、榆等,藤條灌木遍布整個施業區。
小興安嶺的森林、溝壑中,棲息着東北虎、馬鹿、駝鹿、黑熊、野豬、猞猁、野兔、松鼠、黃鼬等獸類50餘種,鳥類有榛雞、雷鳥、中華秋沙鴨、金雕、啄木鳥、貓頭鷹、杜鵑等220多種。山林內有野生藥材320多種,其中鹿茸、熊膽、麝香、林蛙油、人參、刺五加、五味子、三顆針、 黨參、黃芪、興安杜鵑等十分名貴。小興安嶺還是山野果、山野菜的豐產區。有松籽、平榛、山核桃、山梨、山葡萄、獼猴桃、都柿、藍靛果、草莓等 山野果30多種;有蘑菇、木耳、 猴頭菌、刺嫩芽、金針菜、猴腿、蕨菜等已被採集利用的山野菜資源20多種,開發利用潛力巨大。
金屬礦藏
小興安嶺有金、銀、鐵、鉛、鋅、鋁、錫等金屬礦藏20多種,已探明的金屬礦床、礦點達100多處,其中黃金儲量居黑龍江省首位。非金屬礦產資源分布更為廣泛。有石灰石、大理石、瑪瑙石、遂石、紫砂陶土、泥炭、珍珠岩、水晶石、褐煤等25種,礦點140多處。
風景
巍巍的小興安嶺綿延起伏,逶迤千里;美麗的湯旺河碧波蕩漾,流光溢彩;茂密的大森林鬱鬱蔥蔥,層巒疊翠。這裡,冬長夏短,日溫差大,氣候變化懸殊。林區四季分明的氣候特點造就了各有特色的四時景觀:春天的雪中花、夏季的清涼地、秋日的五花山色、隆冬潔白的世界。依此可開展春遊、夏漂、秋賞山色、冬嬉雪的四季養生旅遊。這裡不僅四季帶給你不同的景象,就是每一天、每一時都是氣象萬千,令人心潮起伏:晨觀拱北雲海、夕望臥虎日暮、晴日朗空萬里、雨中山色空濛。雨後天晴,整個大山都淹在滾滾霧海之中,露出的山頂象巨大的鯨魚背,象海中仙島,又象雪域神山,顯示着大自然強悍不可抗拒的偉大力量。
外興安嶺
俄語稱為斯塔諾夫山脈(Становой хребет),位於黑龍江以北。從秦漢時起,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包括肅慎、鮮卑、蒙古、契丹、女真、鄂倫春等,在這一帶生活。清朝時也有少量漢族人遷居至此。
十七世紀沙俄的哥薩克在西伯利亞擴張,在外興安嶺黑龍江流域與清朝居民發生武裝衝突。俄、清1689年9月7日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尼布楚條約》規定:外興安嶺以南、格爾必齊河和額爾古納河以東至海的整個黑龍江流域,烏蘇里江流域的土地,全部屬於中國,外興安嶺與烏第河之間的地區,暫行存放,留待以後再議。《尼布楚條約》的內容,曾用滿文、漢文、蒙文、俄文和拉丁文五種文字刻成了界碑。這個條約明確劃分了中俄兩國的東西邊界,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但是,進入19世紀以後,沙俄野心復萌,不斷入侵中國東北,非法霸占中國黑龍江下游地區和庫頁島,進而向黑龍江中游推進。迫使清政府於1858年(清咸豐八年)簽訂不平等的《中俄璦琿條約》,將中俄兩國邊界線由外興安嶺南移至黑龍江,使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千米的中國領土被俄國吞併。從此,外興安嶺的名字在中國疆域版圖上消失。
參考來源
參考資料
- ↑ 《興安嶺獵人傳說》槽點太多呀,騰訊新聞 , 2021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