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軍備控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國際社會對各國軍事裝備的發展、試驗、部署和使用的限制。目的在於減輕軍事存在的危險性和一旦戰爭爆發時進行相對的克制。軍備控制一般是通過國際協定來完成的。

簡介

中文名: 軍備控制

外文名: arms control

聯合國大會在1946 年1月24日通過的第一項決議即為裁軍問題決議,謀求消滅核武器和其他武器。並於1962年成立國際多邊裁軍機構"18國裁軍委員會"。於1978 、 1982、1988年召開了三屆聯大裁軍特別會議。在聯合國機構之外還有一些地區性及國際組織間的裁軍活動。70年代後,東西方就軍備控制問題進行了數百次談判。直到90年代初,軍備控制談判才出現了轉機。北約與華約在1990年11月19日簽署了歐洲常規裁軍條約。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兩大軍事集團簽署的第一個常規裁軍條約。由於戰後世界核武器總數的97%為美、蘇所擁有,因此重大的核裁軍談判主要在美、蘇之間進行。60年代以後,美、蘇核裁軍談判大體經歷了3個階段:①1969年11月~1972年5月 ,美、蘇雙方簽訂了《限制反彈道導彈系統條約》和 為期5年的《 關於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的某些措施的臨時協定》。②1972年11月~1979年6月 ,美、蘇達成《限制戰略武器條約》。③ 1982年3月以後,美、蘇訂立了中程導彈條約、關於削減50%戰略核武器的原則協議及削減戰略核武器條約(1991年)。中國政府一貫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反對軍備競賽,並要求擁有絕大部分核武器的美、蘇兩國率先削減。

其他相關

根據《聯合國憲章》,聯合國大會在1946年1月24日通過的第一項決議即為裁軍問題,決議謀求消滅核武器和其他武器。1962年聯合國成立國際多邊裁軍機構"18國裁軍委員會"。為推動全球規模的全面裁軍,聯合國於1978、1982和1988年召開了三屆聯大裁軍特別會議,第三屆會議有 100多個國家政府代表團參加,但各國之間未取得一致意見。在聯合國機構之外的國際裁軍行動,有33個歐洲國家和加拿大、美國參加的赫爾辛基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以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華沙條約組織之間舉行的"中歐關於共同裁減軍隊和軍備及相關措施的維也納會談"等。70年代後,東西方就軍備控制問題進行了數百次談判,雙方分歧較大,沒有實質性進展。直到90年代初,由於美蘇戰略的調整、東西方關係的緩和,世界維護和平力量的不斷增強,軍備控制談判出現了轉機。北約與華約終於在1990年11月19日簽署了歐洲常規裁軍條約。條約規定各方最多允許保留2萬輛坦克、3萬輛裝甲車,2萬門火炮和2000架作戰直升機,超額的武器必須在核查下銷毀或解除作戰能力。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兩大軍事集團簽署的第一個常規裁軍條約。

關於核裁軍談判,美、英、蘇於1963年簽署了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但未禁止地下核試驗;1967年簽訂外層空間條約,禁止把天體作為軍事用途;1968年簽訂了防止核武器擴散條約;1971年簽訂了禁止在海床洋底安置核武器條約等。由於戰後世界核武器總數的97%為美、蘇所擁有,因此重大的核裁軍談判主要在美、蘇之間進行。60年代以來,美、蘇核裁軍談判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1969年11月~1972年 5月)。美、蘇雙方共舉行了 123次會談,最後簽訂了《限制反彈道導彈系統條約》和為期 5年的《關於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的某些措施的臨時協定》。前者規定雙方各自可擁有 2個基地,每個基地內可部署 100枚反彈道導彈;後者規定雙方各擁有1054枚和1618枚潛艇發射戰略導彈。但協定未限制戰略轟炸機和進攻性核武器的質量。因此美、蘇軍備競賽便由數量轉移到質量方面。

第二階段

(1972年11月~1979年 6月)。中心議題為擬訂一項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的條約取代上述臨時協定。雙方在7年中先後舉行了300次會議,最後達成第二階段《限制戰略武器條約》。規定雙方戰略核運載工具為2250件,其中分導式多彈頭導彈和運載工具不得超過1320件。但該條約仍然是限制數量而未限制質量。因蘇軍入侵阿富汗,該條約未被美國國會最後批准。R.W.里根入主白宮後則認為該條約某些條款可在相互保證下受其約束。

第三階段

(1982年 3月以後)。最初兩年進行了歐洲中程核武器和戰略核武器談判。1983年底由於北約方面實施"雙重決議",在歐洲部署新式中程導彈,蘇聯退出談判。Μ.С.戈爾巴喬夫執政後,美、蘇關係出現轉機,1985年 3月起美、蘇雙方又在日內瓦開始新一輪的軍控談判,涉及太空武器、戰略武器和中程導彈諸方面。經過艱苦的談判,1987年12月8日雙方在華盛頓訂立了中程導彈條約。這一成果推動了戰略核武器談判的發展。接着又達成了關於削減50%戰略核武器的原則協議。1989年6月G.H.W.布什出任美國總統後,經過一年的談判,美、蘇在戰略核武器問題上取得了新的進展。1991年 7月美、蘇首腦在莫斯科簽署了削減戰略核武器條約。10月美國又提出單方面削減軍備的計劃。

實行戰略轉換

美、蘇兩個軍事大國在進行長期、大規模的軍備競賽之後,常規軍備與核武器均已達到超飽和狀態。軍備控制談判達成初步協議,反映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際局勢的變化,東西方關係趨向緩和的大背景,也是美、蘇雙方實行戰略轉換,擺脫沉重軍費負擔的需要,它受到了世界愛好和平、反對軍備競賽的國家和人民的歡迎。但這只是開端,距離全面裁軍和徹底銷毀核武器還相去很遠。1991年底,蘇聯解體,蘇、美兩大國軍備競賽消失了,但超級大國加強軍備,推行霸權主義仍繼續存在。

中國政府一貫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反對軍備競賽,並要求擁有絕大部分核武器的美、蘇兩國率先削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