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氣象災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農業氣象災害是農業氣候學一個名詞術語。
漢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號:ㄏㄢˋ ㄗˋ),又稱中文[1]、中國字、方塊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漢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在歷史上都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甚至其語文都存在借用漢語言文字的現象[2]。
名詞解釋
農作物生長發育需要一定的氣象條件,當氣象條件不能達到要求時,作物的生長和成熟就會受到影響。由於不利的氣象條件造成的農作物減產歉收,稱為農業氣象災害。例如寒潮、倒春寒等,在氣象上是一種天氣氣候現象或過程,不一定造成災害,但當它們威脅到農作物的生長成熟時,會造成凍害、霜凍、春季低溫冷害等農業氣象災害。
幾種常見農業氣象災害
(1)冷害:指在作物生長季節內,當溫度低於作物當時生長階段的下限溫度時(不一定為零度),作物的生長受到妨礙,嚴重時可使作物某些組織受到嚴重傷害從而導致嚴重減產。
(2)霜凍:指在溫暖時期內,大氣溫度迅速降低到足以引起作物遭受損傷或者死亡的短時間內的低溫凍害(通常在0℃或0℃以下)。0℃以下的低溫使作物細胞間隙的水形成冰晶,導致細胞脫水,同時形成的冰晶增大破壞作物細胞,對作物造成損傷。
(3)乾旱:指在農業水平不高的地區,由於長期無雨或少雨導致土壤缺水、空氣乾燥,致使作物缺水,影響正常生長發育而減產的農業氣象災害。乾旱使作物體內水分缺失呈現萎蔫(暫時萎蔫或永久萎蔫)並遭受一系列傷害。
(4)洪澇:指降水時間過長、過於集中對作物造成的傷害。
(5)乾熱風:指引起作物大量蒸騰作用的綜合天氣現象(溫度高、濕度低、風速大的旱風),在農業水平不高的地區短時間內會帶來很大損失。
(6)冰雹:由強對流天氣系統引起的一種劇烈的氣象災害。春季處於苗期的農作物恢復能力強,遭災後能恢復生長;夏、秋兩季農作物遭雹災後,農作物葉碎稈折,花穗被毀,籽粒脫落,嚴重的顆粒無收。
參考文獻
- ↑ 中文為何越來越受歡迎?,搜狐,2021-12-30
- ↑ 中國能屹立幾千年不倒的精髓是什麼?漢文化的誕生和傳承是關鍵,搜狐,202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