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志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馮志孝 | |
---|---|
著名老生演員 | |
出生 | 1938年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老生演員 |
知名於 | "振興杯"大選賽十佳京劇演員 |
知名作品 |
《甘露寺》 《蘇武牧羊》 《借東風》 《將相和》。 |
馮志孝,男,中國京劇院著名老生演員,生於1938年,祖籍北京,於1987年1月榮獲首屆京劇"振興杯"大選賽十佳京劇演員稱號。其祖父馮蕙林及姑夫姜妙香都是京劇小生演員,姑母馮金芙、伯父馮宇蘭均為京劇演員。他1951年考入中國戲曲研究院戲曲實驗學校,受業於京劇前輩蕭長華、雷喜福、貫大元、鮑占樣等名師學老生戲。1959年畢業後分配到中國京劇院四團,在新編歷史劇《楊門女將》中扮演寇準,頗得好評。1961年,他拜馬連良為師。翌年,在袁世海的助演下,演出了馬連良親授的《淮河營》。此後經常與李少春、袁世海、杜近芳、孫盛武等同台演出《群英會》、《梁紅玉》、《青梅煮酒論英雄》、《將相和》等劇。
目錄
個人經歷
1961年11月22日,農曆辛丑年十月十五日:
北京京劇團在北京護國寺人民劇場舉行隆重的集體拜師儀式。張學津和馮志孝拜師馬連良。
1981年8月27日,農曆辛酉年七月廿八日,19時:北京舉辦紀念梅蘭芳逝世二十周年演出第四場
文化部在北京舉行梅蘭芳逝世二十周年紀念演出,演於人民劇場。
演出劇目《龍鳳呈祥》
1986年,農曆丙寅年:于魁智首次赴青島演出
于魁智首次赴青島演出,與馮志孝、李光、李世濟等人合作,曾演出《文昭關》。
1990年12月20日,農曆庚午年十一月初四日:北京紀念徽班進京200周年振興京劇觀摩研討大會開幕
演出京劇《四郎探母》(李維康,耿其昌,黃孝慈,于魁智,馬小曼,陳志清,於萬增,趙葆秀,馮志孝,劉長瑜)
1992年2月11日,農曆壬申年正月初八日:紀念《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50周年上海京劇精品展演舉行
馮志孝參加演出。
1993年5月12日,農曆癸酉年閏三月廿一日:中國京劇院首次赴台演出第一場
出演《楊門女將》(楊秋玲飾穆桂英,馮志孝飾寇準,寇春華飾王輝,劉琪飾楊文廣,劉學欽飾採藥老人,孫少東飾張彪,陳真治飾孟懷遠,司騂飾楊洪,王晶華飾佘太君,孫岳飾宋王,林燕飾楊七娘,李嘉林飾王文,王望蜀飾柴郡主,孫元意飾焦廷貴,張宏逵飾王翔)。
1993年5月15日,農曆癸酉年閏三月廿四日:中國京劇院首次赴台演出第四場
出演《群英會·借東風·華容道》(袁世海飾曹操,馮志孝飾孔明,孫岳飾魯肅,江其虎飾周瑜,袁小海飾關羽,寇春華飾蔣干,陳真治飾黃蓋,高牧坤飾趙雲)。
1993年5月20日,農曆癸酉年閏三月廿九日:中國京劇院首次赴台演出第七場
出演《淮河營》(馮志孝飾蒯徹,陳真治飾劉長,趙永敦飾李左車,寇春華飾欒布)。
1993年5月21日,農曆癸酉年四月初一日:中國京劇院首次赴台演出第八場
出演《龍鳳呈祥》(甘露寺·美人計·回荊州·蘆花盪)(馮志孝飾前喬玄、後魯肅,杜近芳飾孫尚香,于魁智、孫岳分飾劉備,袁世海飾張飛,王晶華飾吳國太,陳真治飾孫權,俞大陸飾趙雲,於萬增飾周瑜,寇春華飾喬福)。
1993年5月25日,農曆癸酉年四月初五日:中國京劇院首次赴台演出第十一場
出演《楊門女將》(楊秋玲飾穆桂英,馮志孝飾寇準,寇春華飾王輝,劉琪飾楊文廣,劉學欽飾採藥老人,孫少東飾張彪,陳真治飾孟懷遠,司騂飾楊洪,王晶華飾佘太君,孫岳飾宋王,林燕飾楊七娘,李嘉林飾王文,王望蜀飾柴郡主,孫元意飾焦廷貴,張宏逵飾王翔)。
1993年5月29日,農曆癸酉年四月初九日:中國京劇院首次赴台演出第十五場
出演《龍鳳呈祥》(甘露寺·美人計·回荊州·蘆花盪)(馮志孝飾前喬玄、後魯肅,杜近芳飾孫尚香,于魁智、孫岳分飾劉備,袁世海飾張飛,王晶華飾吳國太,陳真治飾孫權,俞大陸飾趙雲,於萬增飾周瑜,寇春華飾喬福)。
1993年5月30日,農曆癸酉年四月初十日:中國京劇院首次赴台演出第十六場
出演《四郎探母》(魏海敏、刁麗、劉長瑜分飾鐵鏡公主,于魁智、唐文華、葉復潤、馮志孝分飾楊延輝,畢正琳、朱傳敏分飾蕭太后,王晶華飾佘太君,於萬增飾楊宗保)。
1999年10月6日,農曆己卯年八月廿七日:慶祝國慶五十周年人民劇場戲曲演出第五天
出演《四郎探母》(耿其昌,于魁智,馮志孝,李維康,劉長瑜,李勝素)。
2000年10月2日,農曆庚辰年九月初五日:北京長安大戲院2000年10月2日演出
出演《龍鳳呈祥》(馮志孝,李世濟,張學海,吳鈺璋,於萬增,李紅梅)。
2000年12月30日,農曆庚辰年十二月初五日,19時45分:懷仁堂2001年新年京劇晚會舉行
出演《淮河營》選段。
2001年1月1日,農曆庚辰年十二月初七日,下午:中國京劇院舉行"新世紀演唱會"
馮志孝出演。
2002年2月11日,農曆辛巳年十二月三十日:2002年春節戲曲晚會播出
2002年春節戲曲晚會在央視播出。
出演《打嚴嵩》。
2002年10月,農曆壬午年:中國京劇院藝術指導委員會成立
中國京劇院成立藝術指導委員會,聘請劇院知名藝術家袁世海、劉長瑜、劉秀榮、杜近芳、李世濟、李維康和知名專家呂瑞明、蘇移、賡金群等14人為藝術委員會顧問,聘請王晶華、馮志孝、孫元意、寇春華、楊春霞、吳鈺璋、鄒憶青、李光、李學忠等22人為委員,劉長瑜任藝委會主任,高牧坤為副主任。
2003年2月1日,農曆癸未年正月初一日,19時30分:中國京劇院"2003年新春演出季"第一天
中國京劇院"2003年新春演出季"第一天,在政協禮堂舉行。本為《迎新春名家演唱會》,參演的演員有(以姓氏筆畫為序):刁麗、於萬增、于魁智、鄧敏、馮志孝、劉長瑜、江其虎、宋小川、張火丁、張建國、張連祥、李岩、李勝素、李海燕、李維康、楊春霞、吳鈺璋、陳真治、陳淑芳、耿巧雲、耿其昌、袁慧琴、黃炳強、管波、魏積軍。
2005年11月7日,農曆乙酉年十月初六日,15時:中國-東南亞京劇愛好者國際演唱會開幕
2005中國-東南亞京劇愛好者國際演唱會在廣西南寧明園新都的禮堂拉開帷幕。
演唱會由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廣西京劇藝術促進會、廣西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主辦,吸引了來自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越南、泰國、老撾、中非、尼泊爾、印度等國家和地區的眾多京劇名票。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劉長瑜、馮志孝也應邀前來參會。
2006年4月30日,農曆丙戌年四月初三日,晚:"威海移動之夜"京劇名家名段演唱舉行
"威海移動之夜"京劇名家名段演唱會在金海灣國際飯店舉行。演唱會由威海移動公司、太平保險有限公司主辦,《威海日報》社、威海金海灣國際飯店承辦。演唱會上,京劇名家馮志孝、劉長瑜、康萬生、管波、張順翔、賈勁松等為觀眾奉獻各自的拿手好戲。
2006年9月29日,農曆丙戌年八月初八日:紀念范鈞宏先生誕辰九十周年京劇演唱會舉行
紀念范鈞宏先生誕辰九十周年京劇演唱會舉行在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舉行。參加的演員有李慧芳、劉長瑜、馮志孝、王晶華、寇春華、于魁智、張建國、張火丁、李勝素、鄧敏、刁麗、李岩、於萬增、耿巧雲、江其虎、袁慧琴、呂崑山、黃炳強、李紅梅、魏積軍、畢楊、郭瑤瑤、張蘭、徐孟珂、陳淑芳等。
2006年11月17日,農曆丙戌年九月廿七日:2006年"百花芬芳--京劇名家演唱周"第六場
"百花芬芳--京劇名家演唱周"舉行。第六場為藝術家專場一,演員有(按姓氏筆畫):馮志孝、葉少蘭、孫毓敏、朱寶光、李玉芙、李鳴岩、李炳淑、李崇善、李維康、陳霖蒼、耿其昌、康萬生、裴艷玲、譚元壽。
2006年12月27日,農曆丙戌年十一月初八日:紀念馬連良先生逝世四十周年座談會舉辦
紀念馬連良先生逝世四十周年座談會舉辦。
共有8位先生講話。先後順序是:張學津、朱強、馬長禮、馮志孝、馬小曼、馬建、郭寶昌、李佩倫、梅葆玖。
2007年2月18日,農曆丁亥年正月初一日,19時30分:中國京劇院2007年新春演出季第十七天
中國京劇院2007年新春演出季第十七天。在中山公園音樂堂舉行《紅色經典》演唱會,參加演出的有李世濟、葉少蘭、馮志孝、耿其昌、張連祥、鄧敏、袁慧琴、黃炳強等。
2007年2月19日,農曆丁亥年正月初二日,19時30分:中國京劇院2007年新春演出季第十八天
中國京劇院2007年新春演出季第十八天。在中山公園音樂堂舉行《名家名段》演唱會,參加演出的有李世濟、葉少蘭、馮志孝、耿其昌、張連祥、鄧敏、黃炳強、魏積軍等。
2007年5月1日,農曆丁亥年三月十五日,16時30分:京劇名家名段朗誦會--《千斤話白》舉辦
"京劇名家名段朗誦會--《千斤話白》"在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推出,朗誦會長達5個小時,張春華、葉少蘭、馮志孝、劉長生、劉長瑜、孫毓敏、張學津、耿其昌等16位老藝術家同台獻藝,此外,中國京劇院20名中青年演員張建國、李海燕、宋小川、江其虎、顧謙等也參加演出。
2007年9月28日,農曆丁亥年八月十八日,19時:瀋陽舉行慶"十一"現代京劇"原人原唱演唱會"
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8周年,由瀋陽演藝集團、瀋陽報業集團和瀋陽京劇院共同精心打造的現代京劇"原人原唱演唱會"於9月28、9月29日19時在瀋陽八一劇場舉行。演唱會邀請了童祥苓、劉長瑜、李炳淑、馮志孝、李光、李崇善、萬一英、李長春,瀋陽京劇院的李靜文、常東、張宏偉、保錫茹、米春剛、劉寧與老藝術家同台演出。
2007年11月30日,農曆丁亥年十月廿一日:梅蘭芳大劇院2007年11月30日演出
本日梅蘭芳大劇院舉行落成演出。
演出劇目
《龍鳳呈祥》(奚中路飾趙雲,于魁智飾劉備,翟建東飾呂范,馮志孝飾喬玄,朱強飾魯肅,鄭岩飾喬福,趙葆秀飾吳國太,舒桐飾孫權,陳國森飾賈化,李世濟、李勝素分飾孫尚香,江其虎飾周瑜,楊赤飾張飛,王寶利飾諸葛亮)
2007年12月30日,農曆丁亥年十一月廿一日:2008年新年京劇晚會舉行
2008年新年京劇晚會在國家大劇院舉行。
演出節目
《空城計》(譚元壽、馬長禮、馮志孝)
2008年2月12日,農曆戊子年正月初六日,13時30分:梅蘭芳大劇院2008年雪災賑災義演
由中國國家京劇院、梅蘭芳大劇院、《北京日報》、《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北京人民廣播電台、北京電視台共同主辦,眾多京劇名家參與的專場賑災義演活動,在梅蘭芳大劇院隆重舉行。此次演出所得的款項全部捐贈給災區人民。眾多京劇表演藝術家們以自己的熱情和實際行動,為災區人民獻上一份愛心。
參加演出的演員有王金璐、李慧芳、景榮慶、梅葆玖、葉少蘭、馮志孝、孫毓敏、劉長瑜、楊春霞、趙葆秀、寇春華、李維康、耿其昌、譚元壽、譚孝曾、譚正岩、張建國、陳淑芳、江其虎、袁慧琴、趙永偉、呂崑山、宋小川、黃炳強、魏積軍、呂慧敏、畢楊、徐孟珂、馬翔飛等,演出《定軍山》、《貴妃醉酒》、《穆桂英掛帥》、《四郎探母》、《紅燈記》、《杜鵑山》、《牛皋下書》、《霍小玉》、《宇宙鋒》、《胭脂寶褶》、《八蜡廟》、《法門寺》、《三岔口》等選段。
2009年10月26日 重陽節老藝術家演唱會上演唱《清官冊》"接過了夫人酒一樽"選段。
2009年11月27日 梅蘭芳大劇院成立二周年京劇名家演唱會上演唱《甘露寺》"勸千歲殺字休出口"選段。
2010年1月2日 紀念荀慧生誕辰110周年京劇演唱會上演唱《將相和》"聽說小巷又被擋"選段。
2010年5月22日 仿生皮京胡伴奏名家演唱會上演唱《清官冊》"接過了夫人酒一樽"選段。
2010年8月28、29日 國家京劇院演出全部《楊門女將》,於《金殿》一折中飾演寇準。
2010年9月18日 "花好月圓、綠色生活"中秋名家演唱會上演唱《甘露寺》" 勸千歲殺字休出口"選段及《法門寺》"劉公道做事真膽大"選段。
2010年10月16日 重陽節老藝術家演唱會上演唱《蘇武牧羊》"漢蘇武身困在沙漠苦海"選段。
2010年12月23日 慶祝京劇申遺,京津滬京劇流派對口交流演唱會上演唱《蘇武牧羊》"漢蘇武身困在沙漠苦海"選段。
2010年12月28日 盛世中華京劇名家新年演唱會上演唱《蘇武牧羊》"漢蘇武身困在沙漠苦海"選段、《四進士》"上寫田倫頓首拜"選段、《法門寺》"劉公道做事真膽大"選段。
2011年4月23日 仿生皮京胡伴奏名家演唱會上演唱《將相和》"聽說小巷又被擋"選段。
2011年7月9日 " 京劇與科技"仿生皮京胡伴奏名家演唱會上演唱《胭脂寶褶》"老王爺登大寶一統天下"選段。
2011年8月18日 紀念馬連良誕辰110周年專場演出,於全部《趙氏孤兒》後單獨演唱《胭脂寶褶》"老王爺登大寶一統天下"選段和《淮河營》"淮南王他把令傳下"選段。
2011年10月5日 重陽節老藝術家演唱會上演唱《趙氏孤兒》"老程嬰提筆淚難忍"選段。
2012年1月18日 上海新春京劇晚會上演唱《紅色娘子軍》"眾望所歸根基牢"選段。
2015年5月13日下午,「京劇電影工程進社區」啟動儀式暨京劇電影走進東四奧林匹克社區活動在京舉行。京劇電影《龍鳳呈祥》的兩位主演,京劇名家馮志孝、趙葆秀老師出席活動,同現場的戲迷、票友等進行互動。已經77歲高齡的馮志孝老師即興表演了一段京劇,引發現場一陣陣掌聲。 [1]
京劇電影《龍鳳呈祥》已於4月23日上映,講述了孫權因劉備占據荊州不還,與周瑜設美人計,假稱孫權之妹尚香許婚劉備,騙其過江留質,以換荊州的故事。
《龍鳳呈祥》的兩位主演馮志孝和趙葆秀老師登台分享京劇電影的拍攝經歷。趙葆秀老師說起自認為最難的戲時,表示「如果在舞台沒演過幾十場、上百場,這段戲絕對不默契」。馮志孝老師拍攝電影時是75歲高齡,拍戲時很吃力,特別是大段的念白。而談起念白,77歲的馮志孝老師來了興致,現場表演一段「濃眉鳳目,兩耳垂肩,雙手過膝」,引得現場呼聲一片。談及拍電影和演京劇的區別,趙葆秀老師說,舞台表演更誇張,而演電影更需要把握度,要通過眼睛把內心傳達給觀眾。馮志孝老師則表示,用電影藝術高度濃縮,電影和戲劇各盡其妙,相互生輝。
現場更有戲迷、票友們表演助興,老旦佘太君、花臉包公、青衣孫尚香、老生楊延輝等登台亮相。活動的最後,東四街道送上了金馬派風箏傳人呂鐵智創作的「金玉滿堂」和「一鳴驚人」兩個京味風箏;京劇電影工程小組則送出了「京劇電影工程」叢書。
藝術特色
馮志孝主要繼承並發揚了馬連良先生表演風格中機智、幽默、老辣的一面,表演瀟灑飄逸大方,嗓音高亢明亮,行腔圓潤俏麗,念白情切韻美,吐字清晰,掌握馬派藝術,頗有心得。
個人作品
擅演劇目有:《蘇武牧羊》、《借東風》、《甘露寺》、《淮河營》、《四進士》、《將相和》及現代戲《紅色娘子軍》等。
個人榮譽
他於1987年1月榮獲首屆京劇"振興杯"大選賽十佳京劇演員稱號。
人物專訪
一、攀登和受益
說到馮志孝先生的演藝生涯,自然要說到現代戲的演出。三、四十歲的年紀對一個演員而言是絕對的黃金時段,馮志孝在這個時期只演了兩齣戲:《紅燈記》和《紅色娘子軍》。這是很無奈的,但好在他在這兩齣戲中都是擔當第一號人物:李玉和與洪常青。當時演現代戲對演員的要求是很嚴格的,尤其主要演員在台上要有「突出」的表現:高腔獨白、翻打勁舞非常繁重,每次排練、每場演出都是高難度的考驗。馮志孝除了每天要吊嗓外,還堅持和武劇演員一起練武功,踢腿、拔飛腳、溜虎跳,為的是加大力度,以適應《紅色娘子軍》一劇的舞台需要。《紅色娘子軍》的排演過程,對馮志孝可謂是受益頗豐。《紅色娘子軍》由閻肅編劇,導演組有李少春、張春華、關肅霜,唱腔設計李金泉,樂隊指揮鄭小瑛,都是當時的頂尖級人物。能夠和這樣一批高人合作,至今還讓馮志孝興奮不已。數十人的大型樂隊加上女兵、紅軍、群眾、匪兵、團丁等數量驚人的龐大陣容,使其他一些院團很難達到這個標準。談到對洪常青的塑造,志孝先生十分感慨:「洪常青這個角色難度是很大的,唱、念、做、打、舞各方面的要求都很高。幾乎場場都有成段的唱腔,『常青指路』的身段、『裡應外合』的念白、『山口阻擊』的開打都很吃功夫。另外還要在劇中以農民、紅軍指揮員、海外華僑三種不同的身份出現,服飾不同表演也不能雷同,腳步、神態都不能一樣。」說到此處,馮志孝深情的回憶起李少春先生對自己的指導。「李少春先生看了我裝扮華僑的表演後指出華僑闊商的身份沒出來,原因是腳步不對頭。他讓我穿上西裝、皮鞋,手持摺扇找感覺。那時我就整天在屋裡穿着西裝、皮鞋,手持摺扇練腳步,找感覺,直到李先生滿意的點了頭。」李少春先生的點撥,使志孝先生終生受益,後來每扮演一個新的角色,他都是先從腳步上找准人物的定位。馮志孝對李少春先生的崇拜和景仰溢於言表:「李少春先生的藝術造詣和把握劇中人物的準確是一般人所不能及的,他在舞台上就能滿台生輝,並感染着同台的其他人。他設計的唱腔新穎別致,明快流暢,句句動聽且有新意,但仔細琢磨又是從傳統唱腔演化過來的,這就是本事。什麼是新腔?和以前的不一樣就是新腔嗎?新腔不僅要出奇制勝、在人意中,更重要的是有最基本的京劇元素,是姓『京』的腔。我們對李少春先生十分佩服,都稱他為李神仙。」提起設計新唱腔,馮志孝講李少春先生曾經為《紅燈記》和《紅色娘子軍》兩劇創編了許多好聽的唱腔。隨即他饒有興致的為我們哼唱了幾個精彩的唱段「臨行喝媽一碗酒」、「風雨夜探敵情化裝偵察」和洪常青就義前的大段西皮唱腔(公演時改為二黃),確實旋律新穎,但是很遺憾的是因為種種原因後來在公演時沒有使用。當我們問到已經去世的關肅霜老師時,志孝先生也是非常敬佩。他告訴我們關老師不僅藝術魅力非凡,人格魅力同樣高大,她平易近人、和藹可親,一直阻止人們稱她為「藝術家」。志孝先生對劇組的重要成員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李金泉先生是唱腔的主要設計者,他冥思苦想研磨更豐富的旋律,創編優美的唱腔。例如:『萬紫千紅分外嬌』一段唱,他的創作思想就是要求旋律流暢、異峰突起、膾炙人口、易於傳唱。如今,教育部已將此段唱腔列入九年義務教育教材,實現了李金泉先生當年的夙願。鄭小瑛和交響樂隊的加盟使京劇樂隊大大加強了表現力和時代氣息,這種的演奏方式提高了文武場伴奏人員的音樂素養,也使演唱者對人物情感的深化與延伸有了根本變化。」志孝先生還告訴我們他在當年演唱時有意識的揉進了一些聲樂的演唱方法,這也是比較早引用其他藝術門類演唱京劇的嘗試。《紅色娘子軍》的成功,凝聚着馮志孝和他的同仁們的心血和汗水,同時也使馮志孝聲名鵲起,成為家喻戶曉的京劇明星。[2]
二、練功和研磨
志孝先生說:「一個人如果選擇了京劇演員這個職業,那末就註定你的一生將不能鬆懈,必須活到老,學到老,練到老。要想成為一名成功的演員,必須具備三條,缺一不可:條件、功夫、機會。」我們分析一下,條件是指本身的自然條件,如嗓音、身材。五官等,這是與生俱來的。機會雖然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但要等天上的那個餡餅砸到自己才行。唯有功夫一條是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裡的。京劇藝術要求有紮實的基本功,梨園界曾經流傳一段話:功夫一天不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同行知道,三天不練觀眾知道。此話雖說有幾分誇張,但絕不可因為自己有一定的功底而忽視堅持練功,那將會前功盡棄。前輩的藝術家心裡時刻想着戲裡的事,馮志孝當年隨老師馬連良去逛東安市場,偶然看到一種新產品——塑料梳子,五顏六色的,馬先生立即聯想到:用這種顏色鑲在玉帶上做『品』會更漂亮。老師時時想着戲的狀態也深深影響着馮志孝,由於心裡默戲,坐車過了站是經常發生的。現在志孝先生雖已年過七十,但仍堅持經常調嗓,且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不斷充實自己。他還非常重視用科學的態度分析研究事物,根據自身的經歷和對同業人員的考察,他發現歌唱演員在五十歲左右會出現聲帶的老化,加之氣力不足了,這時候會覺得嗓子不好控制了,演唱效果也大不如前,過去習慣稱做「塌中」。這個階段有些像青少年時的「倒倉」,有人明顯,也有人不明顯。志孝先生說:「這個階段需要深入持久的勤奮探索,不要去找當年的『我』和當年的『法兒』。我以為『拼』和『着力於降調門』都不是解決問題的途徑,否則有可能越拼越糟,會適得其反、事與願違。應該改變一下演唱方法,慢慢地摸索體會,尋找一種更適合晚年的演唱方法,從練習中找出竅門,增強自信,定會柳暗花明。」
三、傳統和創新
在和志孝先生談話的短短几個小時中,他多次誠摯的提到感謝時代,感謝教導過自己的前輩們,沒有這個優越的藝術環境,自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果。志孝先生談到:「繼承傳統不僅僅是學習優秀的傳統劇目,還要繼承老一輩藝術家對藝術的執着追求和敬業精神以及為人師表的高風亮節。一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都需要京劇人代代傳承。要把傳統研究透,把傳統的精髓部分繼承下來。時代變革了,繼承也要推陳出新。」談到傳統和創新的問題時,志孝先生的態度即客觀又寬容:「21世紀了,社會的變革太快了,文藝的形式也呈現多樣化。學習中國傳統戲曲的同時也要接受其他各種文化,要求今天的學生和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那樣『單純』顯然是不可能的。也沒有必要讓人人在開放的、多元化的社會中都成為京劇迷,這不是無可奈何,而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短短的採訪讓我們看懂了馮志孝先生對京劇藝術的無限深情和不懈追求,也看懂了紅旗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京劇藝術家的堅忍不拔和博大胸懷。他們是承上啟下的一代京劇人,從老一輩藝術家那裡接受了原汁原味的傳統藝術,通過自己的實踐和去粗取精又過濾給下一代。他們擁有豐富的舞台經驗,受到大師級藝術家的親傳和與眾多名家的同台獻藝,讓他們自然有了「仙氣」,以《龍鳳呈祥》、《群借華》兩劇為例,馮志孝就曾與袁世海、張君秋、李萬春、李少春、孫盛武、梅葆玖等著名藝術家合作過。這一代京劇人具有高水平的藝術修養,他們為傳承京劇藝術不求索取,甘願奉獻。他們淡泊名利、敢於創新,對社會的變革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從他們手裡接過京劇藝術的接力棒,薪火再傳。
人物評價
戲劇學習方法
馮志孝學習馬派有他自己特殊的方法,他從手、眼、身、法中鍛煉自己的形體,對唱法進行嚴格訓練,避免一個小節一個音符地死刻模子,做到動於衷,形於外,收控有致,聲情自如,並極見規範。譬如他在《群英會、借東風、華容道》這齣與前輩名家各占一角的戲裡扮演諸葛亮,同名家相比,火候儘管不足,但他的身份切合,情緒準確,《借東風》一段重點唱,流暢自如。不從花巧上追求表面效果,在婉轉華麗中暗蓄沉雄之力。與同台的李少春、袁世海兩大名家相比,給人以盛開的奇花與初放的蓓蕾相映生輝之感。在《淮河營》一劇里,他講究方法,發揮自身優勢,借自己嗓音寬亮、訓練紮實的條件,以神完氣足之勢,把馬派唱工婉轉自然、起伏圓順、華麗俏皮的特色充分體現出來。並在深入研究劇本的基礎上,順應情節和人物思想情感的發展,不撒湯不漏水地把戲演足,做到新紅不被老綠欺。
正由於馬先生本人在京劇史上就是開創、革新的名家,他的藝術觀點對於馮志孝自然就有一定影響;再由於同團的李少春、袁世海,也是不拘一格、廣學博採的高手,他們的藝術思想和表演方法,對馮志孝有許多的薰陶。因此馮志孝拜馬連良為師之後,還十分注意從其他流派中吸收營養,以豐富自己的表演藝術。一位和馬先生關係密切的前輩,很早就發現:"這孩子台上有時也象李少春。"行家的目光是銳利的,譬如馮志孝和杜近芳合演新編歷史劇《梁紅玉》,他演的韓世忠,大將的身份和白蟒、黑三、倒纓盔的扮相,都不易在馬派常演劇目中尋求借鑑,因此志孝除運用自己譚派功底外,在身形舉措聲氣神情方面,都經過揣摩鍛煉,顯示出幾分李派韻味。此後,在李少春參加排演的《戰渭南》《紅燈記》中,馮志孝都擔任B組角色,因此他在表演方法與風貌上都有了新開拓。
認真態度
馮志孝多年來對馬派藝術一直採取嚴肅認真的態度。這首先表現在他對自己所演的馬派名劇既有統觀全局的了解,又有細緻入微的分析。象馮志孝在《蘇武牧羊》中飾蘇武《淮河營》一劇,有馬先生為何能處理得毫不雷同了馮志孝通過請教和分析,懂得了在同一板式中要依人物不同的情感來表現不同的情境和韻味;其次,決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抓住重點段落並着重發揮重點的句和字。在四段《流水板》中,見淮南王一段,是顯示"舌辯候"面臨險關能穩住陣腳,冒險向前而又風趣樂觀的重點唱段,其中"三人同往鬼門關上爬"一句,從唱句內容和位置安排以及唱與做、表結合上看,又是重點唱段中的重點唱句,所以"爬"字的甩腔就該多層次、多遷回,在起伏停連之間突出圓潤巧妙、華麗俏皮的特色,並結合一氣呵成的氣勢,充分顯示人物的丰采與精神。再如《四進士》中馬先生三入公堂的表演,給他印象最深,也是他從內到外倍下功夫鑽研、學習的重點。他既從整體上理解人物在三次不同情境中的不同心情,又細緻地把握住老師在每次上堂時語調聲氣的區別,以及在摘巾、拱手、抖臂、測髯、提褶、邁步、進堂等一連串動作中內心節奏和形體變化的細微區別。正是由於馮志孝能夠對馬派藝術進行一絲不苟的精心鑽研與深入分析,他演出的馬派劇目,才能不落俗套,另有新意。
視頻
杜近芳與馮志孝 現代京劇樣板戲《紅色娘子軍》選段
方榮翔、馮志孝演唱 京劇《甘露寺》選段,不殺劉備誓不休
參考資料
- ↑ 京劇電影進社區 名家馮志孝即興表演, 新浪娛樂,2015-05-14
- ↑ 訪京劇表演藝術家馮志孝, 戲劇網, 2011-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