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冷凝邊與烘烤邊現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冷凝邊與烘烤邊現象當岩體規模較小時(如淺成岩),由於所攜帶的熱能有限,其與圍岩之間很難發生明顯的同化混染作用和接觸變質作用,一般只能出現較明顯的冷凝邊與烘烤邊現象。所謂冷凝邊是指岩體在靠近圍岩的邊緣上,由於受冷的圍岩的影響而快速冷卻所形成的結晶程度較差的邊緣帶。[1]

[]

基本內容

通常,冷凝邊在顏色上與岩體的主體略有差異,但主要還是表現為結晶顆粒顯著變小,甚至為隱晶質一玻璃質,有些淺成岩的冷凝邊上可見氣孔構造。烘烤邊則是指圍岩受高溫岩體的烘烤影響而形成的邊緣接觸帶。一般主要表現為烘烤邊的顏色與圍岩主體有明顯差異,常與高溫氧化及微弱的變質有關。

在火山岩地區工作的實踐中,人們逐步認識到的一個問題是,火山岩不僅要研究層狀的火山岩系,而且還要注意研究侵入狀的地質體,尤其是最常見的一些外貌酷似熔岩的次火山岩體,次火山岩的鑑別與研究之所以引起地質工作者廣泛的重視,是由於這一問題在火山岩工作中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在火山岩區只有將次火山岩區別出來,了解其分布與產狀,才能正確地解決火山層的層序、旋迴和厚度。同時也有助子反映火山岩區的區域構造與火山構造,如果把次火山岩誤認為火山岩,那麼就無法查明和解決這些基礎地質問題。更重要的是,不少礦床與一定的次火山岩有關。例如寧蕪地區的「玢岩鐵礦」實質上是與次火山岩——火山活動第二旋迴末期的輝長閃長玢岩——在時間、空間和成因上密切相關的一套互有聯繫的礦床組合。所以,有些地區次火山岩是個重要的找礦指示,它對於闡明火山作用與成礦作用的關係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