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剛柔是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關於漢字的起源[1],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2]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
名詞解釋
人和事物所具有的兩種相反的屬性或德性。主要有三種含義:其一,就自然物或器物而言,「剛」指堅硬,「柔」指柔軟。其二,就個人的品格而言,「剛」指為人剛毅、堅強,「柔」指溫柔、謙遜。其三,就為政、執法的風格而言,「剛」指嚴厲,「柔」指寬宥。「剛柔」被認為是「陰陽」的某種具體表現。「剛」與「柔」之間的對立與調和是促成事物運動變化的根本原因。在具體事物或行事中,二者應達到某種平衡,「 剛」與「柔」過度都是不好的、危險的。
引例1
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周易·說卦》) (所以確立天的法則為陰與陽,確立地的法則為柔與剛,確立人世的法則為仁與義。)
引例2
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 (《周易·繫辭下》) (剛與柔相互推移轉換,變化就在其中了。)
參考文獻
- ↑ 中國「漢字」從何而來?每個漢字,都是倉頡造出來的嗎?,搜狐,2022-10-01
- ↑ 造字的倉頡,為何叫「倉頡」?甲骨文揭開了顛覆性的一幕,搜狐,202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