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
作品名稱: 《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創作年代: 唐代邊塞詩人 文學體裁:詩 作者:岑參 |
《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2]唐代詩人岑參的作品。岑參的詩,主要思想傾向是慷慨報國的英雄氣概和不畏艱難的樂觀精神;藝術上氣勢雄偉,想象豐富,誇張大膽,色彩絢麗,造意新奇,風格峭拔。他擅長以七言歌行描繪壯麗多姿的邊塞風光,抒發豪放奔騰的感情。唐人杜確編有《岑嘉州詩集》,後人集據此演變。今人陳鐵民、侯忠義有《岑參集校注》。事跡見杜確《岑嘉州集序》、《唐詩紀事》、《唐才子傳》。與高適齊名,並稱「高岑」。岑參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岑參的作品,以邊塞詩為主,自出塞以後,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里,在鞍馬風塵的戰鬥生活里,他的詩境空前開擴了,愛好新奇事物的特點在他的創作里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雄奇瑰麗的浪漫色彩,成為他邊塞詩詞的主要風格。岑參的詩想象豐富,意境新奇,氣勢磅礴,風格奇峭,詞采瑰麗,具有浪漫主義特色。愛國詩人陸游曾稱讚說,「以為太白、子美之後一人而已」。(《渭南文集•跋岑嘉州詩集》)。
全詩大體可分為三層,開頭六句敘述離長安西行情景;中間十六句敘述路遇宇文判官情景,最後八句敘述夜宿隴山情景。
詩的開頭從離京西上軍起。一開始就寫渾騎的飛奔。「一驛過一驛」寫路程的遙遠,也透露着行進的迅速;「驛騎如星流」,寫行進的迅速,包包含着路程的遙遠。「如星流」這一比喻把飛馳的驛騎寫得很形象。接着用「平明發咸陽,暮到隴山頭」,對路程的遙遠和行進的急切加以補充。以上四句從奔赴邊關的急切方面寫。以下兩句則從奔赴邊關的悲愁方面寫:「隴水不可聽,嗚咽令人愁」寫抵達隴山及產生的感受。關於隴水,《隴頭歌辭》說:「隴頭流水,鳴聲嗚咽,遙望秦川,心肝斷絕。」詩人途經隴山,自然要產生古今相通的行役之情和思鄉之感。如詩人在《經隴頭分水》中寫到的:「隴水何年有,潺潺道路傍,東西流不歇,曾斷幾人腸」。這正是「愁」的內容。以上點出題目「初過隴山」,寫總的感受,以急迫而悲慨的情調引起全詩。
詩的最後八句又收筆寫隴山夜景和詩人心境。詩人以「山口月」寫所見,以「溪流與松風」寫所聞,構成蒼涼荒寒的隴山夜景,用它來牽動、來烘托詩人的「離憂」。「別家賴歸夢,山塞多高憂」承上兩句夜景寫愁懷,詩的情調為之一抑,真切傳達出遠離家鄉的詩人的情懷,而最後兩句:「與子且攜手,不愁前路修」,情調頓時一揚,扣應題目「呈」字,以昂揚情調結束全詩。
全詩寫初過隴山途中情景,時而有急促的行進,時而有深沉的鄉思,時而有邊塞的艱辛,時而有昂揚的鬥志,使詩的情調如波浪洶湧,充分表達了初赴邊塞的詩人複雜的情懷;而以「嗚咽令人愁」開頭,以「不愁前路修」結束,說明「萬里奉王事,一身無所求。」這種慷慨昂揚的格調乃是作品的主旋律。由於有深刻的切身體驗,詩中寫景寫事寫情都極為真切,生動地展現了當時戍邊將士的生活圖景和精神世界。
詩詞正文
“ | <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
平明發咸陽,暮及隴山頭。 隴水不可聽,嗚咽令人愁。 沙塵撲馬汗,霧露凝貂裘。 西來誰家子,自道新封侯。 前月發安西,路上無停留。 都護猶未到,來時在西州。 十日過沙磧,終朝風不休。 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萬里奉王事,一身無所求。 也知塞垣苦,豈為妻子謀。 山口月欲出,先照關城樓。 溪流與松風,靜夜相颼飀。 別家賴歸夢,山塞多離憂。 與子且攜手,不愁前路修。 [3] > |
” |
— <《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古詩文網> |
譯文
一個驛站又是一個驛站,驛騎疾馳有如流星一般,黎明時分從那長安出發,傍晚已經越過隴山之顛;
隴水聲聲令人不忍去聽,嗚嗚咽咽多麼使人愁煩。一路風沙塵土撲滿馬汗,晨昏霧氣露水打濕衣衫,
那西方馳來了誰家男兒,自說是新近里立功封官,上月間從安西啟程出發,一路上不停留急把路趕。
都護現在尚未到達駐地,出發時還在那西州旁邊,十天間越過了浩瀚沙漠,狂風吹起沙土從早到晚。
戰馬行走在那碎石道上,四蹄磨出鮮血灑在路間。置身萬里之外報效朝廷,自己並無任何追求貪戀。
並非不知邊塞艱難辛苦,豈是為了妻子兒女打算。邊塞山口明月正在升起,月光先已照上高高城關。
溪水聲聲伴着松濤陣陣,在靜夜裡颼颼刮過耳邊。離家之仿只靠歸夢排解,關山塞外離憂縈繞心間,
願與為友攜手同赴國事,不愁那前方的征途漫漫。
作者簡介
岑參(718年?-769年?),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縣)人或南陽棘陽(今河南南陽市)人,唐代詩人,與高適並稱「高岑」。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後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曆五年(770年)卒於成都。
岑參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岑參的作品,以邊塞詩為主,自出塞以後,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里,在鞍馬風塵的戰鬥生活里,他的詩境空前開擴了,愛好新奇事物的特點在他的創作里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雄奇瑰麗的浪漫色彩,成為他邊塞詩詞的主要風格。岑參的詩題材很廣泛,除一般感嘆身世、贈答朋友的詩外,他出塞以前曾寫了不少山水詩。詩風頗似謝兆、何遜,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象殷番《河嶽英靈集》所稱道的「山風吹空林,颯颯如有人」(《暮秋山行》),「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等詩句,都是詩意造奇的例子。杜甫也說「岑參兄弟皆好奇」(《美陂行》),所謂「好奇」,就是愛好新奇事物。[4]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後徙居江陵。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後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曆五年(770年)卒於成都。岑參工詩,長於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現存詩三百六十首。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少數民族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故其邊塞詩尤多佳作。風格與高適相近,後人多並稱「高岑」。有《岑參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為八卷)行世。《全唐詩》編詩四卷。[5]
視頻
參考資料
- ↑ 唐代岑參《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搜狐網 [2019-08-29]
- ↑ 《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賞析. 古詩文網
- ↑ 《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詩詞正文. 古詩文網
- ↑ 岑參簡介 古詩文網
- ↑ 岑參簡介 . 詩詞名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