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陵鳶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北陵鳶尾 |
北陵鳶尾(學名:Iris typhifolia Kitag.)是鳶尾科鳶尾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基部紅棕色,圍有披針形的鞘狀葉及葉鞘殘留的纖維。根狀莖較粗,斜伸;鬚根灰白色或灰褐色。葉條形,扭曲,中脈明顯。花莖平滑,中空,高50-60厘米,有2-3枚披針形的莖生葉。蒴果三棱狀橢圓形,具6條肋,其中3條較明顯,室背開裂。花期5-6月,果期7-9月。分布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生於沼澤地或水邊濕地。北陵鳶尾可以布置花境、草地鑲邊,也可在水濕溪流、池邊、湖畔散植,還可點綴岩石園。全草可以入藥,性味寒,苦。清熱解毒,活血散瘀。主治急性闌尾炎,肺炎,肺膿瘍,癰
癤瘡瘍,頭痛,牙痛,腸胃痙攣疼痛。
基本內容
界:植物界
目:百合目
科: 鳶尾科
屬: 鳶尾屬
形態特徵
北陵鳶尾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基部紅棕色,圍有披針形的鞘狀葉及葉鞘殘留的纖維。根狀莖較粗,斜伸;鬚根灰白色或灰褐色,上、下近等粗,有皺縮的橫紋。葉條形,扭曲,花期葉長30-40厘米,寬約2毫米,果期長達90厘米,寬2-3毫米,頂端長漸尖,基部鞘狀,中脈明顯。花莖平滑,中空,高50-60厘米,有2-3枚披針形的莖生葉;苞片3-4枚,膜質,有棕褐色或紅褐色的細斑點,披針形、長5.5-6厘米,寬1-1.2厘米,頂端漸尖,中脈明顯花深藍紫色,直徑6-7厘米;花梗長1-5厘米;花被管長約5毫米,外花被裂片倒卵形,長5-5.5厘米,寬約2厘米,爪部狹楔形,中央下陷呈溝狀,中脈上無附屬物,內花被裂片直立,倒披針形,頂端微凹,長4.5-5厘米,寬1-1.2厘米;雄蕊長約3厘米,花葯黃褐色,花絲白色;花柱分枝長約3.5厘米,寬1-1.2厘米,頂端裂片三角形,有稀疏的牙齒,子房鈍三棱狀柱形,長1.5-2厘米,直徑2-3毫米。蒴果三棱狀橢圓形,長4.5-5厘米,直徑1.2-1.5厘米,具6條肋,其中3條較明顯,室背開裂。花期5-6月,果期7-9月。種子橢圓形,扁,棕褐色,有光澤,長約4.2毫米,寬約3.3毫米,厚度1.2毫米;種胚居中,四周有較厚的翼;表面有皺紋;千粒重10.28克,容重0.46克/毫升。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
生長環境
生於沼澤地或水邊濕地。耐寒,喜陽光,喜有機質豐富、微酸性的水濕土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