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醫生和護士的孩子(王志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醫生和護士的孩子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醫生和護士的孩子》中國當代作家王志敏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醫生和護士的孩子

先生是醫生我是護士,兒子自然就成了醫生和護士共同的孩子,因了這個特殊身份,兒子成長經歷里多了許多與眾不同的經歷。

兒子三歲半上市直幼兒園後,就由我們自己照顧(婆婆去世早,母親照顧小侄子),當時我在兒科、先生在外科,因為手術先生常常不能按時下班,我上夜班時,接兒子回家常讓他一人在家等爸爸,也不知道他小腦袋瓜里是怎樣想的。

那次匆忙接兒子回家安排他在家等爸爸,我就趕去上夜班,第二天晨起叫醒兒子時,看到兩側面頰上有大片不規則的擦傷,詢問的結果讓我淚流滿面,心裡滿是心疼和愧疚。

那時我家住平方,大門是木質柵欄門,出門時用鐵鏈把門和門樁用鎖栓一起就算鎖門,怕兒子一人外出不安全,上班時就鎖了門,那時是夏天,我走時天還大亮,隨着時間的滑過,房間裡黑了,兒子來到院子裡,院子裡黑了,可先生還沒有下班,兒子不敢回到黑透的房間裡,想從門的縫隙里擠出去,看臉上擦傷就知道他試過不同的角度,用力外擠的結果是人沒出去,可臉上留下了大片深深的擦痕,我不知道當時只有三歲半的兒子心裡經歷了什麼,寫到這兒我的淚又流了下來,每次想到這一幕心疼和愧疚讓我難受。

事情遠沒有結束,那時我們夜班一值就是一周,三個上半夜,四個下半夜,再輪到時上四個上半夜,三個下半夜,第二天上班時,害怕兒子再有這樣行為,我提前給他開了燈,把鏈條拉的很緊,這樣門和門樁之間沒有空隙,也就打消了他擠出去的念頭。

第二天從先生口中我聽到了更加想不到的事情,他回來時兒子在鄰居大哥家玩的很開心,可先生接受了鄰居大哥的說教,原來害怕了一人家的兒子,把腦筋都用在了怎樣能出去上,從門出去沒希望了,他想到了爬牆,水桶倒扣在自來水台子旁,踩着水桶爬上台子,再從台子爬上牆頭,可第一個西鄰家裡沒人,兒子從近2米高的牆頭跳到院子裡,又想辦法爬到西鄰的牆頭上,鄰居大哥把他抱了下來。看看每一個間距,對三歲半的兒子都是很難完成的,可他竟然做到了,想想就知道他想出去的願望有多麼強烈,我們暗自慶幸兒子沒有受傷,可兒子還為此感到自豪,見到他大伯家小哥哥時是這樣炫耀的:「哥哥,這麼高的牆頭你敢跳嗎?我敢,我跳過」,聽到這話自責的心裡多了些許的安慰,兒子竟然在這樣無奈的情況下,升華出自豪來。

兒子小時候還沒有輔導班之類的學習點,如果有我肯定會給他報班的,不為別的,只為能有人照看安全,因為每到周六周日兒子就整天沒人看護,幸虧妹妹的公婆是極好的人,一再要求周六周日替我照看孩子,我也就顧不得客氣,同意了,那時我年輕貪睡,有一次起晚了,也沒顧得上給孩子吃飯,叫起來穿上衣服就騎自行車往妹妹家趕,一路上車子蹬的飛快,一邊騎車一邊和兒子解釋:「兒子媽媽起來晚了,不能晚了上班呢,知道小姨家住幾樓嗎?」,兒子:「知道,五樓」,「把你送到樓下自己上去行嗎?」,兒子:「行」,一再囑咐:「上去使勁敲門,告訴爺爺奶奶你沒吃飯」,兒子答應着,到了小妹家樓下放下兒子,和兒子說:「自己上去吧,媽媽上班去了」,再見都來不及說,騎上自行車返回。

我正在給患兒輸液,藥房張藥師家嫂子把兒子給我送到了科里,原來兒子敲門沒人開,就自己返回醫院(距離有近二里,是鬧市區,需要拐好多彎),走到一半遇到嫂子,嫂子把他給領了回來,嫂子一再感慨:「小傢伙一個人急匆匆貼着路邊走,問他話說的很清楚,竟然還不哭」。妹妹的公公知道此事感到後怕,在一樓儲藏室按了一個門鈴,用門鈴聯絡交接,為此我一值感激妹妹公婆,兒子與老人也有特殊的感情,妹妹婆婆生病,讀大學的兒子回來主動要求過去看望。

事後和兒子交流,我問:「你上去使勁敲門了嗎?」,兒子:「使勁敲了」(事後知道,老人一直在等兒子敲門,就是中間投了一次煤爐,因為那時正是很冷的冬天),「回來時害怕了嗎?」,兒子:「沒有」,「路上哭了沒有」,兒子:「沒有」,這是我三歲半兒子的回答,我告訴兒子:「這就對了,自己遇到事害怕是沒用的,要動腦筋想辦法解決;更不能哭,哭會看不到路容易受傷,外人也會知道你是一個人,會有危險」,兒子懂事地點點頭,對於兒子的回答和表現我是滿意的,我給他的是肯定的讚許,可我一直納悶他是怎樣記住路的。

兒子上學以來了,作業都是自己完成,從來不需要督促,頂多就是小學時完成老師安排的聽寫和出題任務,可抽查作業質量是經常的,記得小學一年級,一次抽查作業,數學題錯了近一半(記得好像是十以內的加減法),一看就是沒認真做,我啥也沒說,陰沉着臉把作業本撕成了兩半,撕完後對兒子說:「睡吧,明天不用上學了」,兒子可憐巴巴地跟在我身後,「媽媽,我上學,媽媽我上學」,「作業都不好好寫,上啥學,不用上了」,兒子哭着找來作業本重新完成了作業,題一道沒錯,看到兒子可憐巴巴的樣子,那麼晚了又重寫作業,也覺得自己很過分,可我知道,我們沒有時間陪他完成作業,只有讓他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兒子是優秀的,他把上學看的很重,從那以後作業都能自覺認真地完成。

對待工作我是個極認真的人,認真到有點刻板,絕對不會因為私事影響到工作,面對工作從來不會說不,不管有多么正當的理由,為此先生告誡過我不止一次:「王志敏,啥時候也硬撐,這樣你會很累的」,不管怎樣告誡和勸說,面對工作我還是原來的我。

記得那次是冬天的一個傍晚,我正在家蒸饅頭,先生上班還沒有回來,科室王主任派人在樓下喊我(當時兒子4歲多一點,我們第三次搬家,住在最老家屬樓的三樓),科里有重症腦炎患兒昏迷需要特護,要我加班,望着又將沒人照看的兒子,心裡充滿了愧疚,可我是母親,更是一名護士,患兒更需要我,我關掉了蒸的半熟的饅頭,再一次將兒子一個人留在了家裡。

把兒子一人留在沒有封陽台的三樓,現在想想都有點後怕,可當時啥也沒有多想。

兒子初二那年秋天,醫院開始上無紙化辦公,晚上選取部分人員進行微機培訓,剛開始接觸電腦,掌握的很慢,為了不落後年輕人,一直練習到晚上10點多鐘,回家看到兒子房間亮着燈,往常這個點兒子晚自習還沒有回家,趕緊進房間,看到兒子捂着被子抖成一團,床頭桌上放着體溫計,伸手摸摸兒子手腳發涼,胳膊上滿是雞皮疙瘩,知道體溫還在上升期,這是發燒最難受的階段,詢問兒子同時我拿起體溫表,顯示38.8攝氏度,兒子翻過身來時,眼裡的委屈一下刺痛了我的心,「媽媽我很難受早回來了,可你們都不在家,家裡退燒的藥我沒找到」,「你爸一直沒回來嗎?」兒子:「我回來時他就沒在家」,「那為啥沒給媽媽打電話呢?」,兒子:「晚了你沒在家肯定是科里有事,我打了你能回來嗎?」,是啊!打了我能回來嗎?兒子深知我們的工作特點,忍耐和承受已成了兒子的習慣。

那夜我照顧兒子,直到凌晨兩點接到先生從科里打來的電話,他知道,接不到電話我是睡不好覺的,那天他們搶救了一例心臟貫通傷伴失血性休克的病人,病人是從急症科伴隨着「快來搶救病人」的呼喊直接被推進了手術室,先生接到通知提前到位待命,手術很成功,病人還不穩定,他要在科里守護。

過後先生和我描述當時的情況,緊迫感和搶救成功的成就感貫穿在先生的敘述中,最後的結束語確是那樣的平和「我又搶救了一條年輕的生命」,是啊!一條年僅28歲的生命,報上報到後兒子知道了,很為他的爸爸感到自豪。

我們一同長時間外出是兒子高二那年初秋,醫院組織到台灣參觀學習,我們夫妻倆都在名單之內,誰也不想錯過這次機會,和兒子商量,兒子爽快的說:「沒事你們去就行,我自己沒問題,放心好了」,臨走安排同在醫院上班的表妹常來看看兒子,可回來後才知道,兒子直接把被褥帶到了物理奧賽的集訓室,白天學習晚上在教室的地下睡覺,他說這樣更有時間學習,我的兒子啊!總能讓我在愧疚中感受到欣慰。

兒子在我們忙於工作的間隙里茁長成長,長成一個學習成績優異、自理、自立、善良、自律又有思想的優秀青年。[1]

作者簡介

王志敏,山東省壽光人。職業護士,愛好旅遊讀書,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