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千年之美(小豬她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煙雨丹霞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煙雨丹霞》中國當代作家小豬她爸的散文。

作品欣賞

煙雨丹霞

夜裡十點多鐘,太原的路街依然燈火輝煌。太原市作為山西省省會城市從來不缺乏喧騰,如同其城市徽標上的那團火焰,紅火熱烈。

從高鐵站出來,坐上網約車,我們就加入到車水馬龍中。妻子與司機閒聊,我卻在盤算明天該去哪裡?該如何品讀太原?這樣一想,晉祠這個響噹噹的名字就冒了出來,像雨後春筍「嘎巴、嘎巴」地迅速長滿心間。

十年前,我來過太原。或許是時間倉促,也許就是因為學識淺薄,竟然沒能跨進晉祠的大門,走入這座堪稱博大精深的藝術殿堂。我們先來盤點一番,這裡擁有殿、堂、樓、閣、亭、台、橋、榭等各式建築一百多座,雕塑一百多尊,鑄造藝術品三十多件,歷代碑刻四百多通,詩文匾聯二百多幅,可以說文化遺存極為豐厚。在我眼裡晉祠是個很神聖的地方,不是學富五車,怎敢輕易打開這本貯藏着三千年歷史文化的「線裝書」,怎敢品鑑它的建築美、文化美、園林美。

我多少有點抱怨自己沒有好好學學歷史,滿足於一知半解,甚至想為啥不看看《營造法式》,知道個屋檐、斗拱是啥也好。但轉念又想,即便我窮盡腳力走遍百餘座的古建築,又能參透多少古往今來的玄妙?看來只能走馬觀花了,這也沒什麼不好,外行看得就是個熱鬧。十年過來了,學識水平還那樣,不過膽子大了許多。晉祠依然厚重着,我儘管淺薄着,不是說無知者無畏嘛,此生一見,終是無憾。

一夜秋風過,晨曦遍城廓。出發,走進晉祠,也讓晉祠跨越千年的美駐留心底。

晉祠位於太原市西南二十多公里的懸瓮山下,依山就勢佇立晉水之旁。從我住的酒店去晉祠有一趟直達的公交車,四十多分鐘即可以到達。

我在自己居住的城市,習慣於自駕車,而在別人居住的城市裡則非常願意乘坐公交車。我覺得公交車是一座城市的窗戶,可以從形形色色的乘客身上,瞥見一座城的日常,品味尋常的生活。今天是周日,車上人不多。臨近座位上,三位與我年齡相仿的女人,正在侃侃而談。她們也是去晉祠,要去拍紅葉滿山、落葉金黃的秋景。從她們笑逐顏開的表情,便可讀出晉祠在太原人心裡的位置,晉祠不單是歷史與文化的集合體,也是風光秀麗的所在,美的東西總是令人心花怒放。

一下公交車,我才搞明白,晉祠風景區是由晉祠公園和晉祠博物館兩部分構成。晉祠公園假山真水,亭台樓閣、蓮池水榭點綴其間。公園東南部有一處俗稱南湖的地方,湖上有三孔橋,橋上行人,橋下泛舟,水色碧秀,恍若江南風光。公園內溪水潺潺、亭秀閣明、林木茂盛,的確是一個很好玩的地方。正是因為如此,一些遊客一看到「晉祠勝景」的牌匾,很容易把這裡誤作晉祠,興高采烈地遊玩,浪費了大把的時間。

我可不敢在這裡流連忘返,晉祠博物館才是目標,那裡有一扇打開千年歷史和文化的大門。一路朝西走去,沿途被不少導遊攔住,說是不找導遊講解根本看不懂。我沒有絲毫猶豫地予以拒絕,因為晉祠這本大書讀起來很費勁,導遊也未必能讀懂。況且這些導遊並不是專業導遊,而是老百姓說的「野導」。

說到大書,還真遇到一本石雕的「大書」。一塊巨大石碑前站着不少遊人,一個孩子正有板有眼地朗讀着什麼。我湊過去,見石碑上刻着一篇散文——《晉祠》。這是當代作家梁衡先生的作品,兩千多字便把晉祠寫得生動傳神。梁衡先生曾任《人民日報》副總編,不愧是大手筆,一則「剪桐封弟」的成語故事,就把我帶到三千年前的西周王朝。

三千年前,大約也是秋季。皇家後院裡,一對小兄弟正在玩耍嬉鬧。哥哥成王姬誦拾起一片桐葉,剪成玉圭形狀遞給弟弟姬虞說,封你為唐國諸侯。你我這樣做、這麼說,都是哄弟弟開心,但天子無戲言,姬虞長大後便來到山西,也就是唐國,憑着那枚樹葉做了諸侯。姬虞挺能幹,興修水利,利國利民,人民安居樂業。其子繼位後,因晉水改唐國為晉國。後來,人們感恩姬虞,就在懸瓮山下建起祠堂,祀奉姬虞,後人稱之為晉祠。

這就是晉祠的來源,但晉祠究竟建於何時已不可考了。有文獻認為始建於漢代,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記載「際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唐叔虞就是姬虞。其後,歷經北齊、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等朝代重修和擴建,逐漸形成一個龐大的古建築群。但奇怪的是,不知道從何時起,祭祀的主神由姬虞變為其母后邑姜。我查了一些資料,除了有一說邑姜是姜太公之女外,沒有發現邑姜的豐功偉績,難道是因為她有一個神一樣的父親,還是因為生了個勤政為民的好兒子?

歷史就是這樣,誰能參悟至通透,窮盡每一個啞謎?我們唯有堅定文化自信,不斷學習,了解歷史,銘記歷史。這樣想着,我的底氣陡然大增,心氣愈發高漲,轉身朝晉祠大門大步走去。

[1]

作者簡介

小豬她爸,退休公務員,喜歡文字寫作。

參考資料

  1.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