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蕊黃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單蕊黃耆 |
中文學名:單蕊黃耆 拉丁學名:Astragalus monadelphus Maxim.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薔薇目 亞 目:薔薇亞目 科:豆科 亞 科:蝶形花亞科 族:山羊豆族·黃耆亞族 屬:黃耆屬 亞 屬:黃耆亞屬 組:膜莢組 命名者及年代:Maxim, 1878 |
單蕊黃耆(dān ruǐ huáng qí,學名:Astragalus monadelphus Maxim.)多年生草本。托葉離生。花黃色或紫紅色,排成疏鬆的總狀花序,具長總花梗;子房具柄。莢果果瓣膜質,1室。花期7-8月,果期8-9月。生於海拔3000-4000米的山谷、山坡和山頂濕處或灌叢下。分布於中國西部。 [1]
單蕊黃耆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圓錐形,直徑5-7毫米,黃褐色,有分枝。 莖叢生,高30-70厘米,直徑2.5-4毫米,無毛,有條棱。
羽狀複葉有9-15片小葉,長7-9厘米,近無毛或葉軸上面具白色疏毛;托葉離生,長圓狀披針形,長10-12毫米,先端尖,干膜質,有緣毛;葉柄長5-20毫米;小葉對生,長圓狀披針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6-24毫米,寬4-11毫米,先端圓形,具短尖頭,基部圓形或鈍圓形,上面無毛,下面疏生柔毛,小葉柄長約1毫米,疏生白色長毛。
總狀花序疏生10-16花,無毛或散生白色毛;總花梗長4-12厘米,較葉長;苞片線形至狹橢圓形,長8-10毫米,寬2-3毫米,具緣毛;花梗長1-3毫米,被白色或褐色開展毛;花萼鍾狀,長7-7.5毫米,散生伏毛,萼筒長5-6毫米,萼齒披針形,長約2.5毫米,內面及口部被褐色毛;
花冠黃色;旗瓣圓匙形,長12-13毫米,瓣片近圓形,長7-8毫米,寬6-7毫米,先端微缺,中部以下漸狹為長柄,翼瓣與旗瓣近等長,瓣片長圓形,長5-7毫米,寬1.6-2毫米,先端圓,基部耳向外展,瓣柄長6-8毫米,龍骨瓣長10-11毫米,瓣片近半圓形,長4-4.5毫米,寬2.5-3毫米,先端鈍尖,瓣柄長約6.5毫米;子房密被白色半開展毛,柄長5-6毫米。
莢果略膨脹,披針形,長約2厘米,寬4.5-5毫,先端漸尖,基部狹入果頸,被白色柔毛,1室,含4-5粒種子,果頸露出宿萼很多。
種子深褐色,寬腎形,長約2.5毫米,橫寬約3毫米,平滑。 花期7-8月,果期8-9月。 [2]
Astragalus monadelphus Bunge ex Maxim. in Bull. Acad. Sci. St. Petersb. 24: 32. 1878; Simps. in Not. Roy. Bot. Gard. Edinb. 8: 255. 1915; Pet. -Stib. in Acta Hort. Gothob. 12: 45. 1873; 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410. 圖405. 1955; K. T. Fu in Acta Bot. Bor. -Occ. Sinica 1 (2): 16. 1981.——A. luteus Ulbr. in Fedde Repert. Sp. Nov. Beih. 12: 419. 1922.
單蕊黃耆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000-4000米的山谷、山坡和山頂濕處或灌叢下。[3]
單蕊黃耆分布範圍
產自中國甘肅中部及西南部(祁連山和岷山及蘭州、榆中、夏河、臨潭、卓尼、合作)、青海東部至東南部(門源、大通、西寧、貴德、澤庫、班瑪)、四川西北部(松潘、馬爾康、小金、茂汶、康定及大炮山)。
模式標本采自甘肅。
單蕊黃耆主要價值
【藏藥】龜卡,色卡:用於創傷,狂犬病,小便不通。同甘肅黃芪《藏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