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仁東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仁東

來自 網易 的圖片

出生地: 吉林省遼源市

出生日期:1945年2月19日

逝世日期:2017年9月15日

職   業:天文學家

南仁東(1945年2月19日—2017年9月15日),滿族,吉林遼源人,中國天文學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人民科學家 。曾任FAST工程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1],主要研究領域為射電天體物理和射電天文技術與方法,負責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科學技術工作。

2017年5月,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2017年7月,入選為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2017年9月15日晚,南仁東因肺癌逝世,享年72歲。[2]

2018年4月,南仁東與厲聲教等一同被評為「逝世的十位國家脊樑」。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南仁東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中國天眼」的主要發起者和奠基人。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南仁東「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2019年9月25日,被評選為「最美奮鬥者」。

人物生平

南仁東於1945年出生在吉林省遼源市龍山區,6歲上學,先後就讀於遼源中興小學校、遼源四中、遼源五中,因學習成績異常突出,屢獲學校表彰。

1963年,南仁東以高考平均98.6分(百分制)的優異成績奪得「吉林省理科狀元」稱號,並考入清華大學無線電系。[3]

1963年9月-1968年7月,就讀於清華大學無線電系真空及超高頻技術專業,獲學士學位。

1978年9月-1987年7月,就讀於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導師王綬琯),先後獲理學碩士和博士學位。

1984年始,南仁東使用國際甚長基線網對活動星系核進行系統觀測研究。在這一領域的早期發展階段,主持完成歐洲及全球網十餘次觀測。首次在國際上應用VLBI「快照」模式,取得豐富的天體物理成果;VLBI混合成圖,達到國際最高動態範圍水平。建立中國相關後圖像處理中心,使80年代中國進行VLBI數據分析成為可能。

1993年,在日本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大會上,科學家們提出,在全球電波環境繼續惡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電望遠鏡,接收更多來自外太空的訊息。南仁東跟同事們說:「咱們也建一個吧。」[4]

1994年7月,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概念提出。[5]

1994年始,南仁東提出利用喀斯特窪地作為望遠鏡台址,建設巨型球面望遠鏡作為國際SKA的單元,開始啟動貴州選址工作。為了給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選址,帶着300多幅衛星遙感圖,跋涉在中國西南的大山里,先後對比了1000多個窪地,時間長達12年。

1995年11月,「大射電望遠鏡」中國推進委員會成立,由南仁東任主任。

2006年,南仁東,任國際天文學會射電專業委員會委員主席,為中國天文學界第一次在此層面任職,在國際射電天文界得到同行的認可與尊重。

2007年7月,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作為「十一五」重大科學裝置正式被國家批准立項。

2012年,FAST973項目正式啟動,作為資深諮詢專家,南仁東指導FAST973項目「射電波段的前沿天體物理課題及FAST早期科學研究」的立項及組織實施;確立了FAST實現世界首個漂移掃描多科學目標同時巡天的原創科學策略;提出調試階段全波段監測蟹狀星雲脈衝星的優先觀測計劃;建議了用於望遠鏡調整期及早期試觀測的單波束和多波束接收機,前者已投入試觀測

2014年,「天眼」反射面單元即將吊裝,年近七旬南仁東堅持自己第一個上,親自進行「小飛人」載人試驗。

2016年9月,「中國天眼」落成啟用前,南仁東已罹患肺癌,並在手術中傷及聲帶。患病後依然帶病堅持工作,儘管身體不適合舟車勞頓,仍從北京飛赴貴州,親眼見證了自己耗費22年心血的大科學工程落成。

2016年9月25日,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在貴州省平塘縣的喀斯特窪坑中落成啟用,並開始接收來自宇宙深處的電磁波。

2017年9月15日,南仁東因肺癌突然惡化,搶救無效逝世。

主要成就

南仁東1994年始主持國際大射電望遠鏡計劃的中國推進工作。提出利用喀斯特窪地作為望遠鏡台址,建設巨型球面望遠鏡作為國際一平方公里陣(SKA)的單元,啟動貴州選址。2016年9月25日,FAST工程正式竣工,習近平主席在工程竣工之日發來賀信,劉延東副總理親臨現場視察並致辭。[6]

FAST工程的發起者和奠基人

南仁東自1994年起負責FAST的選址、預研究、立項、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設計,作為項目首席科學家和總工程師,他全面指導了FAST工程建設,並攻克了多項技術難題。

FAST的建成啟用

在2016年9月25日,南仁東主持的FAST(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成功落成啟用,成為當時全世界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

科研成就

南仁東在射電天文學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研究不僅推動了中國射電天文學的發展,也在全球範圍內提升了中國的科研地位。

榮譽和獎項

2001年,獲中國科學院華為獎教金。

2016年12月,獲「2016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

2017年1月,獲「CCTV2016年度科技創新人物」。

2017年5月,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

2017年7月,入選為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

2017年11月17日,中央宣傳部追授南仁東「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2018年4月,與厲聲教等一同被評為「逝世的十位國家脊樑」。

2018年11月,入選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南仁東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中國天眼」的主要發起者和奠基人。

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南仁東「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7]

2019年9月25日,被評選為「最美奮鬥者」[8]

學術合作

自1985年以來,南仁東先後在荷蘭、日本、加拿大、美國、英國及意大利等多家天文機構進行客座研究。兩次與歐洲甚長基線聯合研究所簽訂長期交換協議,參加推進中國觀測站進入歐洲網。三次簽訂中英、中澳FAST合作研究協議,提升FAST的研究與管理。

學術貢獻

截至2017年9月,南仁東已發表科技論文222篇,專著7部,技術報告6本,專利36項,論文被SCI收錄56篇、被EI收錄65篇,SCI和EI引用近900次。

技術創新

在南仁東的領導下,FAST項目實現了三項自主創新,包括利用貴州天然的喀斯特窪坑作為台址,建設巨型球面望遠鏡,以及採用輕型索拖動機構和並聯機器人實現望遠鏡接收機的高精度定位。

社會任職

1968年12月-1978年10月,吉林省通化市無線電廠,技術科長。

1982年9月-1989年8月,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助理研究員。

1985年12月-1987年5月 荷蘭德雲格勒天文台,訪問學者。

1989年9月-1992年10月,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副研究員。

1990年9月-1991年9月,日本國立天文台,客座教授。

1992年10月-2008年4月,任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93年12月-1996年12月,北京天文學會,理事長。

1996年10月-1999年10月,國際宇航科學院IAA的SETI委員會,SOC委員。

1996年9月-1997年4月,日本國立天文台,客座教授。

2000年12月-2008年12,中國天文和天體物理學報(ChJAA),編委。

2003年8月-2006年8月,國際天文學會射電天文分部(IAU Division X),副主席。

2005年7月-2010年7月,國家無線電頻率規劃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2006年8月-2009年8月,國際天文學會射電天文分部(IAU DivisionX) 主席。

2008年4月-2010年,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 FAST工程總工程師兼首席科學家。

人物評價

23年時間裡,他(南仁東)從壯年走到暮年,把一個樸素的想法變成了國之重器,成就了中國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項目。緬懷南老,致敬科學精神!(新華社《「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病逝》)[9]

踏平坎坷艱難尋『它』,埋進深山志在高遠。(人民日報官方微博)

斯人已逝,令他(南仁東)魂牽夢縈的大約只有FAST。(光明日報《魂向天際覓「蟬鳴」——追記「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

FAST是他(南仁東)人生的最後一次拼搏。2016年,經過20年的努力,FAST終於建成了,成為舉世矚目的工程奇蹟。雖然南老師沒有能等到它產出科學成果的那一天、沒有能等到他應得的榮譽、獎勵,但我想他離去的時候心裡一定非常清楚,他畢生的事業已經成功了。(中科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陳學雷

人物紀念

2017年10月11日,「南仁東先進事跡報告會」在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學術報告廳舉行。報告會以視頻形式進行,在北京市外共開設了80個視頻分會場。各分院主要負責人,院屬各單位黨委書記、副書記,黨務工作者代表、科研骨幹代表和學生代表共3200餘人參加報告會。 [10]

2018年9月30日,「時代楷模」天眼巨匠南仁東事跡展開幕式暨南仁東塑像揭幕儀式在北京舉行,該塑像由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創作完成。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梁言順主持儀式。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出席並講話。

2018年10月15日,中科院國家天文台宣布,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國家天文台於1998年9月25日發現的國際永久編號為「79694」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南仁東星」。同日,由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創作捐贈的「時代楷模」南仁東塑像在「中國天眼」現場落成。[11]

視頻

視頻名稱

視頻名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