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灣黃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揭密真相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有關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
南臺灣黃芩
學名 : (Scutellaria austrotaiwanensis T. H. Hsieh & T. C. Huang)
別名 : 三果木,佛木(阿順那)、阿江欖仁樹。
屬性 : 多年生草本植物。
科別 : 使君子科(Combretaceae)欖仁屬(Terminalia)
原產 : 臺灣台東及恆春半島低、中海拔山區楠木林緣及陡坡。
分佈 :台東及恆春半島低、中海拔山區楠木林緣及陡坡。 [1]
【植物特徵】
葉: 單葉對生,三角狀寬卵形,先端鈍形至圓形,基部截形,淺鈍齒緣,葉表面無毛,葉背僅脈上被毛,葉面綠色,
葉脈清晰。
莖: 莖匍匐或斜上昇,尾端常直立,纖細,深紫色,密被短茸毛。
花: 兩性花,穗狀花序,花萼筒狀、鐘形,合生,背腹壓扁,二唇形,裂片先端平截形,上方具盾片,下裂片宿存,唇形花冠,筒狀,近基部膝曲,藍紫色花,近基部常偏白色,二唇形,上唇帽狀寬卵形,凹缺,下唇三裂,中裂片較大,近基部膝曲,雄蕊四枚,著生於花冠筒喉部;雌蕊心皮二枚,合生,四裂,花柱基生,中軸胎座。
果: 小堅果,四枚,球形。 [2]
【生活適用】
觀賞:南臺灣黃芩植株纖細翠綠,藍紫色的唇形花,耀眼豔麗,可馴化供園藝觀賞植栽。
【調理和藥用】
治胸口悶痛,肺膿癰,痢疾腸炎,白帶;外用治癰瘡,毒蛇咬傷,蜂螫傷,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性味:全草:辛、微苦、平。
效用:全草:清熱解毒,活血疏肝。
【附加說明】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100/WebPlantDetail.aspx?tno=523041060 南臺灣黃芩
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4)-172耳挖草 p195 台北南天書局(參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