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及 |
及,讀作jí,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 。此字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 ,本義是追趕上,抓住;引申為到達、連及等義。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及
拼音; jí
注音字母; ㄐㄧˊ
總筆畫; 3
字級; 一級
平水韻; 入聲十四緝
統一碼; 基本區 U+53CA
結構; 合體字,獨體結構
五筆; eyi(86);byi(98)
倉頡; nhe
鄭碼; yms
四角碼; 17247
造字法; 會意字
字源演變
及,會意字。從人,從又。會追上前人,以手逮之。本義為追趕。追趕上這個本義在古書中常用。《論語·季氏》:"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到達"、"連及"等義都是由本義引申而來。"及"是個使用頻率很高的字,異體很多,《說文》就列了三個古文。由於新材料的不斷出現,三體石經古文和《說文》古文中的部分形體已被弄清了它們的來龍去脈。"字源演變圖中三體石經古文對應文字"、"字源演變圖中《說文》古文對應文字"兩個古文都見於楚簡,它們都是由西周金文中的"及"和異體"辶+及組成的字"增加區別性筆畫和飾筆而來。秦、漢文字直承商周"及"字的寫法,從石鼓文、詛楚文、繹山碑、睡虎地簡,一直到漢代的簡帛石刻,一脈相承,與六國文字迥異。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逮也。從又從人。乁,古文及。《秦刻石》及如此。⎜,亦古文及。蕤,亦古文及。巨立切。注:徐鍇曰:"及前人也。"
說文解字注
(及)逮也。辵部逮、及也。從又人。及前人也。巨立切。七部。
古文及,句。《秦刻石》及如此。今載史記者、《琅邪台刻石》雲:澤及牛馬。《碣石刻石》雲:惠論功勞,賞及牛馬。按,李斯作小篆,而刻石仍不廢古文也。
(⎜)亦古文及。按凡字從此。
(蕤)亦古文及。左從辵,右葢從筆。
康熙字典
【子集下】【又字部】及·康熙筆畫:4·部外筆畫:2
〔古文〕⎜蕤《唐韻》:其立切。《集韻》《韻會》極入切。《正韻》:忌立切,$琴入聲。《說文》:逮也。從又從人。徐曰:及,捕人也。會意。《廣韻》:至也。
又《韻會》:旁及,覃被也。《詩·大雅》:覃及鬼方。《周頌》:燕及皇天。
又《增韻》:連累也。《左傳·隱六年》:長惡不悛,從自及也。
又兼與之辭。《左傳·宣七年》:與謀曰及。
又《後漢·黨錮傳》:張儉等八人為八及,言能導人追宗也。
又《韻補》:葉極業切。《詩·大雅》:征夫捷捷,每懷靡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