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古典舞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古典舞蹈

大約出現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從蘊藏豐富的中國戲曲表演中發掘和整理出大量的舞蹈步伐、身段、武打和筋鬥技巧,參考芭蕾的訓練方法,制定了中國古典舞蹈的基礎教材。

簡介

classical dance 是各地區、國家、民族中具有典範意義和獨特風格的傳統舞蹈。經歷代藝術家提煉、加工和創造而逐漸形成。其主要特徵是:規範化的舞蹈技藝、程式化的表現手法、嚴謹的訓練體系和相對穩定的美學法則。具有各地區、國家和民族舞蹈藝術的代表性、傳統性和典範性。

形成發展

古典舞蹈在形成過程中,吸收了許多舞蹈因素,如民間舞蹈、手語、武術雜技以及保存在古代器皿、壁畫、雕塑和詩歌小說中的舞蹈動作的痕跡或文字描述。此外,還受到本地區、國家、民族傳統的文化風俗、禮儀道德、宗教信仰、審美趣味甚至政治哲學的深刻影響。古典舞蹈並非一成不變,它隨着社會現實和時代審美觀念的變化,而發生相應的變化。

不同地區、國家都有自己獨特風格的古典舞蹈。如印度古典舞蹈,由婆羅多舞卡塔克卡塔卡利曼尼普里奧迪西庫吉普迪6大傳統舞系組成,其特徵之一是具有豐富的、特定意義的手語。歐洲古典舞蹈一般指芭蕾,具有嚴格的程式規範和高度凝練的舞蹈技巧。

古典舞蹈

大約出現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舞蹈工作者為創造與繁榮民族舞蹈藝術,在其後不斷充實和完善的過程中,又大量吸收了武術、石窟壁畫及各種出土文物中的舞蹈形象資料。尤其是對敦煌壁畫、彩塑和楚墓樂器紋飾的研究與復原再現,從而更加突出了雍容大度、精確嚴謹、清晰明麗以及「手、眼、身、法、步」完美結合的高度統一的風格。 在中國古典舞蹈的優秀作品中,舞蹈動作和姿態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和造型美,能形象地描繪出所要表現的人物性格和情緒變化。30多年來,創作演出了大量的具有中國古典舞風格的優秀舞劇和舞蹈作品,如《寶蓮燈》、《小刀會》、《金山戰鼓》、《絲路花雨》等。

專業術語

形:一切外在的,直觀的動作,姿態,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連接,姿態與姿態之間的過渡路線,凡是一切看得見的形態與過程都可稱之為「形」。 神:泛指內涵,神采,韻律,氣質。

勁:指內在的節奏處理和有層次,有對比的力度處理。

律:指舞者在完成動作時即能有順水推舟,一氣呵成的順勢,又能在動作中有起伏跌宕,相反相成的逆向效果,形成一種特定的節奏。

擰:即下肢固定,上身(包括腰,肋,肩,頸頭)向左或有作水平的旋扭。

傾:指上肢向前或旁做「折」狀。

含:以腰,肋,胸的收縮並往前傾。

仰:凡是上肢向後「折」狀,即使「仰」。

平圓:無論是手的局部動作或是整個上肢動作,運動時要如「磨盤」狀,展現在觀眾面前的是一個豎面的圓線運動。

立圓:它的運動軌跡如同「車輪」狀,即展開在面前的是一個豎面的圓線運動。

八字圓:又稱「風火輪」,指肩部或雙臂同時進行相反方向的兩個圓線運動,形成「前後」或「左右」兩個車輪式的圓線運動。

點:從動作的外部而言,是指動作中的突出的強拍或瞬間的停頓。從神韻及內涵而言,是指呼吸中瞬間的閉氣,「提沉」中起伏的強弱;眼神運用時動幻中的凝聚;身法變換中意念的閃動。

線:從動作的外部而言,現是指運動遵循的路線。從神韻及內涵而言,線是指運動全過程中內在意識的旋律感。

動律:指經過對一切動作分析,概括,提煉,使之成為不同於某一具體或完整動作的,具有概括性質的「元素」。

元素:指提,沉,沖,靠,含。腆,移,龐提,這些由心意帶動呼吸,又由呼吸支配腰部而體現出來的基本勢態。

坐:中國古典舞訓練基本姿態,臀部全着地,雙腿盤於身前,開胯,後背自然垂直,肩胸放鬆,眼平視,手腕搭於膝上,雙肘放鬆,也可雙手背於身後,肘尖下垂。

沉:中國古典舞訓練基本姿態,在「坐」的姿態上通過呼氣使氣息下沉,感覺氣沒丹田,以沉氣之力帶動腰椎從自然垂直狀一節一節下壓而形成胸微含,身微彎狀,在此過程中眼皮隨着沉氣而徐徐放鬆。

提:中國古典舞訓練基本姿態,在「沉」的基礎上深吸氣,感覺氣由丹田提至胸腔,同時以胸之力帶動腰椎由微彎狀一節一節直立,感覺頭部頂向虛空,提至胸腔之氣不能靜止憋住,隨着「頭頂虛空」的感覺向上延伸,同時眼皮也向微松狀逐漸張開,瞳孔以氣之力放神。

沖:中國古典舞訓練基本姿態,在「沉」的過程中用肩的外側和胸大肌向8點或2點水平移斜,肩與地面要保持平行線,切忌上身向前傾倒,頭部的配合或與肩相反,或向右轉成後看狀。

靠:「靠」和「沖」相反的不可割裂的一對動律,首先「提」,然後在「沉」的過程中用後肩部及後肋側帶動上身向4點或6點「靠」出,感覺前肋往裡收,後背側肌拉長,肩與地面保持水平拉出,無向後躺倒感。身如向右靠頭則向左轉,眼平視放神,頭及頸部略向下梗,無上仰狀。

含:中國古典舞基本姿態。過程與「沉」一樣,但加強胸腔的含收,雙肩向里合擠,腰椎形成弓狀,空腰低頭。

腆:中國古典舞基本姿態。是與「含」相反的運動。是在提的過程中,雙肩向後掰,胸儘量前探,頭微仰,使上身的肩胸完全舒展開。

移:中國古典舞基本姿態。肩部在腰的發力下向左或右的正旁移動,與地面成橫的水平運動。現經「提」,在「沉」的過程中,以腰發力,用肩帶動向旁拉長肋肌,頭與運動方向相反。

橫擰:中國古典舞基本形態之一,胯不動,以腰為軸,水平向左右擰動。

傾俯擰:中國古典舞基本形態之一。胯不動,以腰為軸,擰的同時,上身從髖關節向下傾做俯勢。

傾仰擰:中國古典舞基本形態之一。胯不動,以腰為軸,擰的同時,上身從髖關節做傾勢,上身從胸腔一節做翻胸。

正步:中國古典舞基訓腳的位置之一。兩腳靠緊,腳尖朝正前,身體與面部均朝正前,重心在兩腳。

丁字步:中國古典舞腳的位置之一。丁字步又左右之分,以左為例,左腳跟靠緊右腳窩,兩腳成型為"丁"字,兩腳尖朝前斜角,重心在兩腳。做把杆動作時身體和頭可對正前,在中間是要求身體稍向右前側擺,頭朝左前側偏。站右丁字步時,做法相同但方向相反.又有前腳尖朝正旁者稱橫丁字步。

小八字步:中國古典舞腳的位置之一。兩腳跟相靠,腳尖朝前方兩斜角,身體與面部均朝正前。重心在兩腳。

大八字步:中國古典舞基訓腳的位置之一。兩腳跟間距離橫的一腳半,腳尖對前方兩斜角,其餘同小八字步,重心在兩腿中間。

踏步:中國古典舞基訓腳的位置之一。這種較富姿態性的動作具多種規格。以左為例:左腳尖向前,右腳撤至左腳後旁,以小趾虛踏於前腳左後方,後腳尖與前腳跟成一橫線,前腿伸直,後腿膝稍彎,前膝蓋內側和右膝蓋相靠,重心在前腳,後腳虛踏,身體微向左前傾,面朝左前側。

弓箭步:中國古典舞基訓腳的位置之一,是丁字步的一種變形和發展。將丁字步的前腿向旁伸出後彎曲,後退繃直,即前腿弓,後退繃,弓的腿足尖向正旁,直的腿足尖向正前,弓的腿要求小腿與地面成垂直角度,大腿與小腿成稍大於90度的鈍角,重心在兩腿中間,上身直立,方向朝正前。雙肩與腿在一平面上,不要前後突出,面部可看正前或前側。

一字步:中國古典舞基訓腳的輔助位置之一。

大一字步:中國古典舞基訓腳的輔助位置之一。兩腳跟間距離橫的腳,腳尖向兩邊正旁,重心在兩腳中間,身體與面部均朝正前,其餘同一字步。

一字步蹲:中國古典舞基訓腿的動作之一。做法:在一字步的位置上,膝蓋對前腳尖方向,上身保持正直往下蹲,全腳着地蹲到最大限度為半蹲,微抬腳根蹲至臀部距足跟15公分左右為全蹲。

大一字步蹲:中國古典舞基訓腿的動作之一。在大一字步的位置上,膝蓋對着腳尖方向,上身保持正直往下蹲,無論半蹲或全蹲均不可踮起腳跟,大腿和小腿彎曲的角度大於90度為半蹲,大腿成180度為全蹲。

正步蹲:中國古典舞基訓腿的動作之一。在正步的位置上,膝蓋對着腳尖方向,上身保持正直往下蹲,不踮起腳跟的最大限度為半蹲,踮起腳跟繼續到臀部接近腳跟時為全蹲。

踏步蹲:中國古典舞基訓腿的動作之一。丁字步準備,後退撤步成踏步,蹲時前腳尖稍向外側方,後腳掌踏地,腳尖也朝側方,前後腳尖在一斜線上,中間距離約一腳,重心在兩腿中間,上身保持正直,後退膝蓋經前腿膝蓋的後窩,在前腿外側伸出,雙腿交叉蹲下,此時雙腿上部重疊,前腳始終全腳抓地,後腳用腳掌踏地,起來時重心漸移前腳,恢復踏步姿態。在運用上有半蹲與全蹲之分,半蹲成鈍角,全蹲成銳角。

弓箭步蹲:中國古典舞基訓腿的動作之一。做法有四種:半蹲時,弓箭步準備。弓的腿膝蓋腳尖方向屈,讓原來和地面呈垂直的小腿儘量傾斜,以腳跟不抬的最大限度為標準,繃的腿保持繃直。

軟踹燕:中國古典舞基本舞姿之一。是踹燕的發展,與快踹燕成反比。它不是脆的和硬的,而是一種柔和的,舒展的控制動作。先是正吸腿向上伸出,越高越好;同時上身由胸和頭起向後下腰(腿不落),要求頭能碰到主力腿的大腿。雙手在吸腿的同時在胸前交叉,伸腿踹時雙手從頭上分開向兩邊伸平,起來時,由腰開始立,然後胸,頭恢復,最後落腿。

旁腿躺身:中國古典舞基本舞姿之一。橫丁字步準備,手山膀,動力腿指起旁腿,做到最高的高度,然後保持住旁腿和山膀的姿態,從主力腿的大腿根起到上身,頭部,整個往主力腿的方向傾斜45度,手的姿態可由雙山膀隨旁腿躺身而變成托按掌或順風旗式。

探海:中國古典舞基本舞姿之一。直抬起的和吸腿伸出完全和後腿的動作方法一樣,區別在於將後腿抬到最大限度否,上身往下探,動力腿繼續往上抬,上身和主力腿長90度為止,同時挺胸,頭自然抬起,眼看前方,不要向下看。還原時,先起上身,然後帶動後腿。

深下探海:又名衝天炮。中國古典舞中探海類動作之一。在探海的基礎上,動力腿繼續再往上抬,同時上身往下沉,直到腹部,胸部和主力腿貼上,同時主力腿和動力腿成180度,雙手在這個過程中,經交叉至胸前,然後向自後背膀子,或抱住主力腿的腳腕,頭微抬起或向動力腿旁後方看。

商羊腿:中國古典舞基本舞姿之一。丁字步準備,手順風旗,動力腿向主力腿腳尖方向抬起至90度或更高,膝蓋微彎,大腿根不動,膝蓋向下壓,讓大腿和小腿的內側都向上翻,要求小腿高於大腿,落時先將腿伸直,手也可在做商羊腿同時經雙擦掌成順風旗。

商羊腿躺身:又名商羊腿踹燕。中國古典舞基本舞姿之一。做好商羊腿,上身向外擰身,保持擰身狀態後向後躺平,同時動力腿向前上方伸,手保持順風旗。

射燕:中國古典舞基本舞姿之一。站45度角的丁字步,手順風旗。動力腿(丁字步的後腿)順着腳跟方向將小腿抬起,腳心向上,主力腿半蹲,同時動力腿向外稍伸長,大腿根往上抬,雙腿大腿內側相靠,上身從胯處向動力腿相反的方向傾斜45度,胸向上亮,微擰腰,頭看山膀邊斜上方向,還原時,先直主力腿,再落動力腿,同時收手。

斜探海:中國古典舞基本舞姿之一。女性:踏步準備,手順風旗,動力腿(後腿)直接蹦腳抬起,同射燕動力腿相同,但要求抬起更高,上身向動力腿同一方向彎旁腰,主力腿正直,頭轉向主力腿一邊的肩,或看山膀,或往後下方看。男性:做好旁吸腿,然後上身向主力腿一邊正旁傾斜25 度,手雙托掌或順風旗。

掀身探海:中國古典舞基本舞姿之一。正步準備,雙山膀,成探海,保持探海姿勢,動力腿將胯掀起45度,同時手成托按掌,主力腿一邊向側後方彎旁腰,同時動力腿一邊儘量伸展肋筋,頭向主力腿一方側看,也可以從正步直接抬成掀身探海。也可以掖腿先伸出成後腿,然後再成掀身探海;可以掖腿向上伸腿,同時成掀身探海。

踹燕變探海:中國古典舞舞姿轉換動作之一。踹燕準備,動力腿和主力腿的動作部分和正腿——後腿的變身動作完全一樣,主要是上身由踹燕狀同時翻身成探海狀——由仰而伏,手臂配合要象一個車輪一樣的轉動半圈,整個的配合就構成了這個動作的特點。

探海變踹燕:中國古典舞舞姿轉換動作之一。動力腿和主力腿部分與後腿——正腿的變揣動作完全一樣,主要是上身由探海狀同時經翻身成踹燕狀。

朝天鐙:中國古典舞基本動作之一。是自己用手將一條腿架起做更高軟度的控制動作,對於進一步訓練腿的控制能力及軟度有相當作用;同時也是一種表演動作。朝天鐙有正、旁、後。

正朝天鐙:中國古典舞基本動作之一。正步準備,動力腿吸起成前吸腿,然後用同一邊的手托住腳後跟往上搬直,在腿向上伸直的過程中腳面由繃勾起,腳尖正對眉梢,和頭的距離越近越好,另一手可扶把,離把時做單山膀或托掌。

旁朝鐙:中國古典舞基本動作之一。丁字步準備,動力腿成端腿,用同一邊的手從腿的內側伸出托住腳後跟,然後經過蹁腿伸直控制在旁腿處,腳面勾起,另一手同上。

後朝天鐙:中國古典舞基本動作之一。正步準備,動力腿成後吸腿,然後用同一邊的手反抓住腳背往上搬,其中可以要求動力腿完全伸直,上身直立;也可要求動力腿彎曲,上身挑腰,挺胸,仰頭,動力腿的小腿能碰到頭(如倒踢紫金冠狀)。

參考資料

1. 古典舞專業術語 .中舞網.2011-05-06[引用日期2012-12-25][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