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古城古韻故人情(簫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古城古韻故人情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古城古韻故人情》中國當代作家簫陌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古城古韻故人情

來周村,是一定要去古商業城的。周村人習慣把這條街叫大街,是周村古商業城的主要街道,也是周村最大、最古老的一條商業街。

走在古舊的青石板路上,會讓你覺得仿佛穿行在歷史之中,撫摸那古老的門楣,穿過青磚的小巷,觸摸到繁華的過往。路邊有忙碌的商鋪,也有閒適的老人,或對弈,或閒聊,間或還會有一隻慵懶的貓兒從幽深的巷子裡走出,仿佛日子一直是如此,在光陰的忙碌與閒適的影兒里交匯着,然後幻化成一條歲月的河,載着人間百態,載着煙火人生。

大街始建於明永樂年間,明崇禎九年,初步奠定了大街的雛形。它南起絲市街、銀子市街交口,北至朔易門,長約兩華里,北極閣攔腰橫跨中間,把大街分為南北兩段,現狀保留完好的的基本為南段。南北長度只有短短的兩華里,卻大到能容納大江南北的春夏秋冬,大到能容下明清遺韻中的星移斗轉。

周村沒有河,或者說曾經一條河隱匿在季節深處,今天的我們已經難以尋找昔日的痕跡。但這並不妨礙地處山東中部的周村成為交通的要塞,華麗柔美的絲綢從此而過,泛着清幽光澤的瓷器依然從此而過。明末清初,周村作為商業名鎮,與南方的佛山、景德鎮、朱仙鎮比肩,成為無水路相通的全國四大旱碼頭之一。清光緒三十,周村正式被清政府批准開闢為商埠,使得周村商業更加繁榮昌盛。清朝後期,章丘舊軍孟家「八大祥號」先後移居來此,周邊商賈雲集,逐漸形成了布行雜貨聚集的商貿中心。自此,大街商業的發展進入了鼎盛時期,曾經有這樣的諺語:「大街不大,日進斗金」,我們耳熟能詳的大染坊的故事也就是在此繁衍而來。

百年風雨,世事滄桑,而今,在那櫛比林立的商鋪中,南腔北調的叫賣聲里,大街仿佛一位慈祥的老者,緩步而來,隨手就是一闋詞一首詩,平平仄仄里都是人生百味。細細品味,大街又像是一幅丹青妙筆,徐徐鋪展,悄悄渲染着歲月流年裡的平地春遠。

博山的酥鍋周村的燒餅,多年來一直是淄博佳肴小吃中的典範,特別是周村的燒餅,酥、香、薄、脆,是小孩兒家常常惦念的美食,雖然我已人到中年,但兒時的味兒一直在記憶深處迴旋,尋找着適當的時日復甦

都說愛吃的人對美食有種獨特的敏感,而我們也就是尋着味兒般走進了周村古商業城中燒餅博物館,據說,這是我國第一座非遺地方小吃的「活態」博物館呢。燒餅博物館,古香古色,呈現出濃郁的清代建築的風韻。進門,在一樓和地下一層的扶梯旁,百人吃百餅的巨幅頗為引人注目,百張性格年齡迥異的面龐咬着濃香酥脆的芝麻燒餅,滿臉的笑容仿佛要從畫面上流淌下來一般。此刻,我的心是溫暖的,民以食為天,布衣百姓憧憬的就是在吃中得到滿足與幸福。看着博物館中的各種史料,仿佛看着燒餅這道小吃從街邊的小攤走進百姓的家中,看着昔日的孩童樣的自己小手中捏着圓圓的燒餅,是的,我的記憶我的童年,都是悄悄的復甦,在往事裡伸展着腰肢。

在樓下一層的有着碩大的玻璃隔斷,在隔斷里,我們清晰的看着做燒餅的師傅若舞蹈一般的身姿,從和面,揉面,做餅,到燒餅進爐,整個過程若行雲似流水,流暢的如同在歷史這把七弦琴上彈奏着古老的樂章。不一會兒,燒餅出爐,我是第一次吃到熱乎乎的手工燒餅,捧在手中如同捧着一輪金黃的月兒,那種芝麻的濃香還真是從未品嘗過的呢。而且,這輪月兒還帶着溫度,帶着一種讓人溫暖的安定與踏實。

[1]

作者簡介

簫陌,生於清照故里百脈泉畔,自幼學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