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古銅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古銅彩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古銅彩,清乾隆朝裝飾彩特殊品種之一,摹仿古代青銅器色彩,故稱"古銅彩"。其製作工藝非常考究,是在紫金釉或廠官釉上施紅、綠、黑、藍、醬黃等低溫彩,以燒制出青銅器銹跡斑駁的效果,或用金彩摹繪璀璨的錯金銀紋飾,其質感色彩均於青銅真品相若。

簡介

古銅彩,顧名思義,便是像古銅一般的彩。它摹仿古代青銅器的色彩,使瓷器看起來像青銅器一般古樸厚重,散發着滄桑的味道。作為清代宮廷裝飾彩的一個特殊品種,它在製作工藝上是比較考究的,也是比較複雜的,要先在紫金釉或者廠官釉上施以紅、綠、黑、藍、醬黃等低溫彩,以燒制出青銅器銹跡斑駁的效果,或者是用金彩摹繪璀璨的錯金銀紋飾,這樣它的質感和色彩就看起來和青銅真品一般無二。古銅彩裝飾的器物多為宮廷里的陳設瓷,生活用具相對較少。由於古銅彩瓷製作工藝複雜,耗工費時且成本昂貴,故而其產量是十分有限的。  

評價

古銅彩的出現和當時的一項國家政策——「禁銅令」不無關係。清代經過順治、康熙兩朝的發展,經濟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經濟的發展,就需要更多的流通貨幣,也就是銅錢,製作銅錢就需要大量的黃銅。到雍正時,黃銅的生產已經無法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於是,鑑於經濟上的考慮,雍正頒布了「禁銅令」:禁止使用銅器,民間的銅器都要上交,朝廷除禮部必須用黃銅製造器皿之外,其他部門一律不准再製造銅器,已經製成的,當做廢銅上交,造價補償。從皇帝到文武百官,再到平民百姓,都禁止使用青銅器,那麼宮廷內陳設擺列、祭祀和生活用的青銅製品,又該怎麼辦呢?這就要求有相關的替代品出現。於是,經過官窯的努力,最終燒制出古銅彩瓷器,用以代替青銅器。據《景德鎮陶錄》記載,雍正六年,景德鎮官窯協助內務府製造瓷器,一年燒成「數十萬件」,大多數都運往宮廷。  這些雋秀古樸而又變化優美的古銅彩瓷器一出現,就使慣於奢華享受的宮廷皇族、王公大臣們眼前一亮,於是古銅彩瓷便迅速在上層社會流行開來。上層的流行又助推了古銅彩瓷的發展,所以在雍乾時期,古銅彩瓷出現了大飛躍、大發展。在古銅彩器的基礎上,又先後出現了仿石釉、仿木器釉、仿竹器釉、仿玉器釉等等,真是花樣百出,在陶瓷器工藝史上成就了又一個嶄新的時代。  不過,古銅彩瓷也存在弊端,就是這些瓷器雖然形象且逼真,但已經失去了瓷器的藝術特色,使得瓷器工藝走進了片面追求形式、玩弄技巧的死胡同。[1]

參考文獻

  1. 古銅彩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