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笑的饅頭與可怕的遺書(閒敲棋子落燈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可笑的饅頭與可怕的遺書》是中國當代作閒敲棋子落燈花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可笑的饅頭與可怕的遺書
最近有兩則消息很是讓人困惑。其一:11月17日,300名河南學子在該校大禮堂廣場手舉饅頭莊嚴宣誓:「忠於饅頭,愛惜糧食……」宣誓完畢,莘莘學子們並沒有扔掉手中的「道具」饅頭,而是一口一口吃掉了;其二: 11月18日,在昆明市第一中學高一年級的主題班會上,當看完了一部生命如何從受精到呱呱墜地的影片後,心理輔導老師牟潔給學生們出了一道題:寫「遺書」。結果,學生們當場寫下了「遺書」五花八門。
這兩個頗具行為藝術特色的舉措,讓人怎麼看怎麼覺着像兩齣鬧劇,且大有譁眾取寵、搞噱頭之嫌。於是不禁要問:難道非要以此種無厘頭的搞笑方式才能讓孩子明白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難道只能以這樣的方式才能讓孩子懂得珍愛生命、感激生命嗎?不用這樣極端的方式孩子就認識不到生命的可貴嗎?
饅頭宣誓與死亡遺書,實在讓人搞不懂,學校究竟要讓孩子從中學到什麼呢?
愛惜糧食、愛惜饅頭,原本是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該懂得的道理,如今當他們已長大成人,再緊趕慢趕地補上這一課,讓他們懂得珍惜與節約,杜絕浪費,是不是已屬亡羊補牢了呢?
在中國傳統文化里,死亡始終是一個禁忌話題,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對行將就木的老人而言,人們都避諱觸及到這個話題。所以「死亡教育」,對每個人來說都要有一個接受與適應的過程。尤其讓人擔心的是,孩子正處於青春期,帶着好奇與新鮮,他們或許會表現出強烈的「死亡本能」,容易把死看做是一種冒險刺激的遊戲,甚至是一種浪漫行為,如果處理不好,也許就會導致悲劇的發生。
雖然「死亡教育」已經列入很多發達國家的教育課程,他們讓孩子甚至幼兒園的兒童去觸碰屍體,以幫助他們了解和直面死亡,並在對死亡的觀察中發問。這樣不僅可以使他們對死亡有一個科學的認識,也能促使更多的人為瀕臨死亡的人提供幫助,以此來減青少年的意外死亡。香港的一些學校也做過類似的模擬訓練。他們把12到14歲的學生關在暗室里,播放海嘯錄像帶,模擬海嘯發生時的情景,讓學生在海嘯的驚恐中給親人寫「遺書」。但如果我們只是簡單的照搬照抄,缺乏科學與系統規劃的見樣學樣,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1]